天天看點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作者:新網師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随着小雨的輕聲細語,下午的課改微報告在新網師課程與教學中心負責人佟化玮老師的主持下徐徐展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九位書記或校長,帶着他們對教育改革的深刻了解和實踐經驗逐一登台,分享着各自的課改故事。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九個微報告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武岩萍副校長以《生命在這裡拔節成長》為題,分享了武鄉四中在教育實踐中的經驗和理念。武鄉四中作為一所鄉鎮中學,面對學生背景多元、學習習慣和動力不足的挑戰,學校采取了一系列創新的教育政策來激活學生的生命狀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要展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學校啟動了勵志教育,通過建構學生勵志體系、全員育人體系、班級課程體系和家校共育體系,建立了一個激情洋溢的校園環境。通過激情早讀、激情讀信、勵志班會和勵志成長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内在動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武鄉四中以“學習金字塔”理論為基礎,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載體、以任務驅動為動力的理想課堂五環節模式。這一模式包括自主預習、師生合作釋疑、深度思考、讨論辨識和鞏固回報,旨在實作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和創新的轉變。

三是為了確定理想課堂的實施,學校采取了“一案三單”的學習架構,通過小組合作規則訓練和對話空間的營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利于學習和交流的環境。

武岩萍副校長強調,通過這些措施,學校不僅激活了學生的生命狀态,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實作了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目标。學校是以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多項榮譽。她最後總結道,理想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未來無限可能的平台,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成長的搖籃。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來自甘肅省靜甯縣第三中學的黨支部書記何轲圍繞《“易趣”理想課堂,我們的追求和行動》分享了學校對于理想課堂的獨到了解和實踐行動。靜甯三中,這所曾面臨社會質疑和家長排斥的學校,通過确立“易趣”理念,創立了易趣教育體系,進而在教育領域實作了顯著的轉變和提升。

學校以“易趣”為核心,建構了一個包含易趣文化、易趣課程和易趣課堂的全面教育架構。在這一架構下,靜甯三中緻力于追尋“易趣理想課堂”,其探索過程涵蓋了“六學”模式、“一科一模”“一師一格”以及“三步走”政策,旨在建立真實、有效、高效的課堂環境。

在“六學”模式中,學校通過導學、試學、互學、比學、評學、延學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確定學生能夠真實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特别是“比學”環節,通過小組間的競争和展示,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學校還通過建構“一科一模”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學科特點設計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如國文的“三個一”模式、數學的“問題五步”模式等,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追求高效課堂的過程中,靜甯三中鼓勵教師發展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即“一師一格”,并通過網際網路+課改實驗班的開設,引入優質教學資源,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通過這些創新的教育實踐,靜甯三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也顯著提高了教學品質,赢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在全國範圍内得到了展示和交流,同時也積極參與“國培計劃”等幫扶活動,展現了其在教育改革路上的堅定步伐和不懈追求。随着易趣理想課堂建設的不斷深入,靜甯三中期待在未來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裴鳳萍校長代表山西省長治市沁縣東風國小分享了學校在建構理想課堂方面的深入思考與實踐。她的微報告《聚焦核心素養建構“童心課堂”》深入闡述了“童心課堂”的内涵,即在國小教學中強調兒童的主體性,關注其學習需求,并通過快樂的課堂生活,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裴校長提出,建構“童心課堂”需要三個關注點:教材解讀需從兒童視角出發,教學設計應優先考慮兒童發展,而學習活動則應以兒童為本位。此外,她較長的描述了“童心課堂”的六個環節:情境導入,課堂示标;互學交流,質疑問難;合作探究,彙報展示;評價補充,教師解惑;練測結合,鞏固新知;回歸重點,拓展延伸。目的是通過這些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其主動學習和深入探究。

在“童心課堂”中,學生不僅學習知識,更通過參與和體驗,培養了自主、激情、自信、成功和快樂等情感要素。裴校長強調,理想課堂的終極目标是追求生命活力與課堂效率的統一,而“童心課堂”正是實作這一目标的有效途徑。

裴校長的分享不僅展示了東風國小在教育改革中的積極探索,也為與會者提供了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想課堂的寶貴經驗和啟示。她堅信,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實踐,可以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并推動教育品質的持續提升。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彭渝烊副校長代表四川省旺蒼縣實驗國小分享了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創新實踐和深刻了解。彭老師的微報告《深耕“碰撞式課堂” 走進“以學為中心”》詳細介紹了“碰撞式課堂”的理念、實施步驟和價值意義,展現了旺蒼縣實驗國小在推動學生學科素養發展方面的積極探索和顯著成效。

彭校長首先指出,學校在課堂改革中發現,一些老師對于如何真正實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存在認識上的模糊,有的課堂過于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學生思維的深度發展。為此,學校提出了“碰撞式課堂”的概念,旨在通過觀念、思維和情感上的碰撞,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創新能力。

在建構“碰撞式課堂”的過程中,學校采取了“五步漸進”的政策:激趣引入,設計能夠引發認知沖突的優質問題;目标導學,建構主題活動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自主學習,提供學習支架以支援學生的學習;合作交流,嵌入能力評價以促進學生的互動和反思;回報測評,注重質效提升,確定學習效果的及時回報。

彭校長強調,“碰撞式課堂”的價值在于守正創新,它能夠促使學生産生精彩觀念,生成生命活力,并實作教學成績與學生發展的雙赢。通過這種課堂模式,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長的喜悅。

最後,彭校長以詩意的語言,表達了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和對育人之路的堅定信念。她認為,雖然教育之路漫長且充滿挑戰,但隻要堅持不懈,終将收獲豐碩的成果。彭校長的分享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也展現了旺蒼縣實驗國小在新時代教育改革中的責任擔當和創新精神。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王志鵬書記代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國小分享了學校在構築理想課堂方面的校本化建設探索。王老師的發言主題為《關注“三個重點”,構築理想課堂》,深入探讨了如何通過關注課前、課中和課後三個重點環節,解決教學中的“教什麼”“怎麼教”和“教的怎麼樣”的問題。

在課前準備方面,學校通過集體備課和單元統攬,明确教學的核心概念和目标,確定教學内容的準确性。課中實施方面,通過課例研讨,優化學習活動,釋出核心任務,搭建助學支架,營造共學場域,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課後回報方面,通過課堂觀察和量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回報,形成閉環式的教研模式。

王書記通過具體的課堂執行個體,生動展示了理想課堂的三個特征:任務驅動,深度學習;利用支架,學會學習;課堂沒有沉默者,學習在共學中真實展開。他強調,教師是建構學為中心理想課堂的第一關鍵,通過聚焦教研和教師發展,可以逐漸實作理想課堂的願景。

王書記的分享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構築理想課堂的實踐路徑和政策,也展現了秦皇島開發區第二國小在推動青年教師成長、提升教學品質方面的積極探索和顯著成效。他的發言引發了與會者的深入思考,對于其他學校在理想課堂建設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黨支部書記、校長王紅霞在新網師的研讨會上代表沙河市第五國小,分享了學校在情境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創新實踐。她的主題發言《以生為本培素養 情境教學助成長》深入闡述了學校如何通過“兩個五”研究方向,即“五個要素”和“五大情境”,實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五個要素”方面,沙河市第五國小依據情境教育的“真美情思”内涵,關注興趣、觀察、思維、情感、能力這五個關鍵要素,設計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導學案和三單(預學單、助學單、續學單),形成了一套情境教學模式流程,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五大情境”則包括紅色教育、學科融合、主題詩會、書香校園和幸福平台,這些情境教學實踐不僅與學科知識相結合,還融入了傳統文化、時代時事,以及社會實踐,全面促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創新能力、團結協作素養、廣泛閱讀習慣和人文底蘊的培養。

王校長的分享展示了沙河市第五國小在情境教學上的積極探索和顯著成效,學校通過一系列創新的教學活動,如紅色研學、詩詞創作、主題詩會、讀書節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的教學品質在市裡的評價中進步明顯,教師和學生在各類分享和展示活動中展現了成長的風采。

王校長表示,沙河市第五國小将繼續在實踐中深化情境教育理念,積累課堂經驗,追求打造更加積極高效的課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她的發言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展現了學校在新時代教育改革中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智慧。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陳家全校長代表鄭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科學大道第二國小,在新網師研讨會上發表了題為《“築”理想課堂,育“大家少年”》的微報告。陳校長介紹了學校以“大家二小”為核心理念,通過“大家·卓越”課程體系,緻力于培養具有大家風範的新時代好少年,并在課堂内外實施了一系列創新的教育實踐。

在課程建設方面,學校依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從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綜合性課程三大領域出發,融入新教育十大行動,讓知識與生活、生命産生共鳴,以此樹立育人目标。

在理想課堂的建構上,科學大道第二國小實施了“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大家·研究”主題式教研活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落實“三備三磨”的集體備課路徑,促進教師間的協作與成長。學校還通過“課堂模組化”,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建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型,實作了教學評一體化。

陳校長還分享了學校在課堂之外的“理想大課堂”實踐,包括德育建設、共讀共寫共生活活動,以及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的建構。學校通過各種平台和活動,如家長志願者服務、科技館巡展、研學課程等,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最後,陳校長強調,學校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斷探索和完善理想課堂模式,旨在培養具有大家風範的好少年,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劉瀚校長代表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中堡國小校,在新網師研讨會上分享了學校在“五環節”學本式理想課堂建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劉校長的主題發言《“五環節”學本式理想課堂建設的路徑探索》詳細介紹了學校如何通過“五環節”模式,實作課堂轉型,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有效性,以及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品質。

“五環節”包括創設情境、有效導學、合作探究、質疑提問和達标回報。這一模式旨在從教師傳授型課堂向學生學習型課堂轉型,從知識掌握型課堂向學生發展型課堂轉型,展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和“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本”的育人理念。

在實施過程中,劉校長強調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導學和自主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和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并通過達标回報進行總結提升。

劉校長還分享了學校在組建和教育訓練學習小組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強調了小組合作學習在提高課堂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學校通過科學分組、明确分工、合理選擇合作内容、有效巡視指導等措施,促進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深入開展。

劉校長的發言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展現了岷縣中堡國小校在理想課堂建設方面的積極探索和顯著成效。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黃華斌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學為中心,讓蓬勃生命紮根理想課堂》的微報告,分享了松滋實小在理想課堂建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他提出,理想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師生共同向往的學習場所。在這樣的課堂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思維的激發和生命共鳴的體驗。

黃書記強調,理想課堂的建設需要圍繞“三有”目标:有思維過程,有生命共鳴,有學習品質。這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創設簡潔而深刻的教學情境,采用簡約而有效的教學方法,確定教學内容的精準和教學過程的清晰。

在實施政策上,黃書記介紹了學校如何通過新課标的消化工程,形成基于新課标思想的三級學科共識,并建構了“三學模式”,即自學、合作、分享和對話,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深入思考。此外,他還提到了系統支撐的重要性,包括确立學校價值系統、教師支援系統、教學評價系統和學校課程系統,以保障理想課堂的順利實施。

黃書記的分享展示了松滋實小在理想課堂建設方面的創新與努力,他們的實踐經驗為教育界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他鼓勵教育者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新課标的理念,通過漸進式的改革,促進思想的變革和行動的突破,進而逐漸實作理想課堂的建構。黃書記的演講不僅是對理想課堂理念的闡釋,也是對教育同仁的鼓舞和啟發。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一個特邀講座

吳舸校長代表宜賓市翠屏區涼水井實驗學校,在新網師研讨會上分享了學校在自導式教學課堂改革方面的曆程、理念、實操和未來規劃。吳校長的彙報題目為《“源頭活水”——涼水井實驗學校自導式教學課堂改革》,全面介紹了學校二十年來三輪課改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

涼水井實驗學校的課堂改革經曆了起步、适應、特色和内化四個階段。在趙校長、龍校長等曆任校長的帶領下,學校通過外出考察、專家引領、連結資源等方式,積累了豐富的課改經驗,培養了一批課改人才。2018年起,學校引入自導式教學理論,對課堂改革進行理論支撐和深度梳理,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自導式教學下的創生課堂。2021年起,學校在自導式教學理論的引領下,以學為中心,加入課改共同體,開發案單、課堂量規,建構了自身的管理體系和教研體系,形成了學校文化特色。

在實操層面,學校建構了課改六大系統,包括自主管理系統、空間學習系統、資源支援系統、評價量規系統、教研提升系統和課堂作業系統。這些系統互相作用、共同進步,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學校通過培養四支課改核心團隊、開發四項課改關鍵項目、積澱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建構了榜樣系統,為課改系統的具體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援。

在課堂改革的“學為中心”基本架構中,學校提出了“學習五環”和“教學五鍊”的教學模式。“學習五環”包括入(情境導入)、放(有向開放)、收(互動回報)、成(聚集生成)、用(鞏固遷移);“教學五鍊”則包括情境導入、有向開放、互動回報、聚集生成、鞏固遷移。這一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資訊化平台支援,實作了學習地圖、學習支架等資源的有效利用。

吳校長還介紹了學校在新生體驗營、未來學校電影、線上線下相結合教研、課堂創生等方面的具體做法,以及自導式教學課堂評價标準和一案四單平台化實施案例等實操細節。

最後,吳校長展望了課堂改革的未來,強調制造比設計困難10到100倍,表達了學校在課堂改革道路上不斷探索、砥砺前行的決心和信心。涼水井實驗學校的課堂改革經驗,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展現了學校在新時代教育改革中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智慧。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一段精彩點評

微報告結束後,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忠玲老師對微報告一一進行了專業而又深刻的點評和總結。他以“向着三重境界修煉”為主題,探讨了理想課堂的建構路徑和實踐政策。

林老師首先通過四座城的隐喻,形象地強調了課改的必要性。他提出,教育者應認識到教育的種子,并且積極地培育它們,以實作共同的成長和進步。

林老師接着提出了理想課堂的三個層次:有效教學的架構、知識魅力的發掘以及知識與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鳴。他強調,教師應持有鮮明的教學主張,建構穩定而有效的教學結構,跨界融合以發掘知識的内在魅力,并促進小組合作學習,以實作知識與生命的深刻對話。

林老師還分享了多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主張和實踐案例,如東風國小的“童心課堂”、旺蒼實小的“碰撞式課堂”等,這些案例展現了不同學校在理想課堂建設上的創新和探索。

在讨論有效教學架構時,林局長指出,架構是教學的基石,能夠引導教學方向,避免混亂。同時,他也提醒教育者避免架構帶來的僵化,鼓勵教師根據學科和個人特色,發展各自的教學風格。

林老師提倡課内創設情境、提供支架,以發現知識的偉大魅力;課外則應融入社會、用活知識,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預演。他舉例說明了河南貞元讀寫課程和一些學校的跨學科學習、真實情境教學的實踐,突出了這些做法在培養學生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林老師認為這是實作對話共鳴的重要方式,并分享了多個學校在小組合作方面的有效做法。他強調,合作學習應基于明确的規則和目的,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真正互動。

關于教師專業成長,林老師提出,教師的變化是課堂變革的基礎。他舉例說明了鄭州高新科學大道二小、松滋實小等學校在推動教師專業讀寫、專業交往方面的有效做法,并強調了專業成長對于課堂轉型的重要性。

最後,林老師引用了任正非的話,分析了課堂轉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并鼓勵教育者采取行動,以實作教育的持續進步。他的點評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赢得了廣泛的認同和高度評價。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幾點關鍵啟示

各學校代表分享的課改微報告揭示了理想課堂建構的核心要素和實踐政策,給予我們幾點關鍵啟示:

一、建構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

1.有效教學的架構:建立穩定而有效的教學結構,引導教學方向,避免混亂。

2.知識魅力的發掘:跨界融合,發掘知識的内在魅力,促進學生深入了解和應用。

3.知識與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鳴: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實作知識與生命的深刻對話,增強學生的生命體驗。

二、建構理想課堂的實施政策:

1.教師角色轉變: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2.教學主張鮮明:教師應持有明确的教學主張,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3.聚焦教研和教師發展:通過集體備課、課例研讨、教學反思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4.關注課前、課中和課後三個重點環節:明确教學的核心概念和目标,優化學習活動,營造共學場域,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回報。

三、建構理想課堂的課堂轉型:

1.從教師傳授型課堂向學生學習型課堂轉型。

2.從知識掌握型課堂向學生發展型課堂轉型,展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和“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本”的育人理念。

四、建構理想課堂的“三有”目标:

1.有思維過程: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思維活動和深度學習。

2.有生命共鳴: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及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命共鳴。

3.有學習品質:確定教學效果的高效和優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微報告雖然結束了,但課程改革的道路仍在繼續延伸。這些報告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建構理想課堂的具體路徑,也為我們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深層價值和長遠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将繼續探索和實踐,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學生而努力!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作者:盧雪松

編輯:吳文琴

稽核:宋炎紅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課改微報告: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 -“構築理想課堂”研讨活動綜述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