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巴菲特:我是“包工頭” 芒格才是“建築師”

作者:大河财立方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2024年5月4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将再度在美國奧馬哈召開。

雖說巴菲特的持倉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但其與故人查理·芒格(美國當地時間2023年11月28日去世)之間的故事,同樣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

氣象員到投資大師

1924年1月1日,查理·芒格出生于美國内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兒時距離巴菲特現在的住址僅數百英尺。青少年時,芒格曾在巴菲特爺爺家的雜貨店裡打工,但他們并不相識。

17歲時,芒格曾進入密歇根大學學習數學。大二那年,他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一年後參軍。服役中,他曾在新墨西哥大學、加州理工大學研究氣象學,但是沒有正式畢業。後來,他在阿拉斯加,擔任一名軍隊氣象員,沒有真正參加過戰鬥。戰争結束後,得益于家人關系幫助,他在沒有完成大學學位的情況下進入哈佛法學院學習。

1948年,芒格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成為一名律師,并開始投資證券以及聯合朋友和客戶進行商業活動。之後,芒格又成立一家小型建築公司,主打平房建設項目,并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百萬美元。

1962年,芒格用賺來的錢與人合夥成立了一家證券公司——惠勒·芒格公司。1965年,41歲的芒格離開了律所,專注于投資事業。再然後,和巴菲特搭檔,并逐漸成為全球知名的投資大師。

1959年初相識

雖然芒格青少年時在巴菲特爺爺家打過工,但和巴菲特的相識是在1959年,這時芒格已經長期離開奧馬哈并在洛杉矶定居。根據芒格的傳記《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巴菲特和芒格是在這一年奧馬哈的一個晚餐會上相識并一見如故,而這一年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

這次短暫見面後,兩人雖生活兩地,但彼此始終保持着聯系。按巴菲特的說法,當時但凡有什麼重大決定,都會尋求芒格的意見。比如1972年,巴菲特和芒格以2500萬美元收購的喜詩糖果,在以後成為了經典案例,也為伯克希爾帶來了超過20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在此後二人的回憶以及媒體的報道中,巴菲特最初對收購喜詩糖果是有點猶豫的,但最終在芒格的勸說下改變了想法,也讓巴菲特對此前的“撿煙蒂”的投資方法有了新的看法。

雖然常常溝通,但在初相識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兩人頂多算是非正式的合作夥伴關系,在事業上還是以各自為戰為主。到了20世紀70年代,此時美國股市陷入了一陣狂熱,先是1970年-1972年的“漂亮50”行情,後是1973年和1974年的股災,再然後是科技股為首的發票行情當道。芒格的公司則在1973年和1974年連續兩年出現30%以上的虧損,将前期一多半的盈利都賠了進去。好在1975年,芒格迎來顯著的盈利反彈。這次“大波動”後,芒格決定不再單打獨鬥,1975年清算了自己的合夥公司,并将資金投入到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中。

1978年正式共事

1978年,芒格開始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芒格和巴菲特開始正式共事。在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帶領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在投資行業大展拳腳,可口可樂、房地美、美國運通、寶潔、沃爾瑪、強生、比亞迪、蘋果、美國銀行、西方石油等都成為其投資賬單上的一員,伯克希爾·哈撒韋也從一家瀕臨倒閉的紡織廠發展為了如今在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巨頭。

而在正式共事的40多年時間裡,芒格和巴菲特還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賬面價值一度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書寫着新的投資神話。芒格曾評價巴菲特,“在過去近50年的投資長跑中,他始終表現出超人的聰穎和年輕人般且與日俱增的活力。”而巴菲特也曾盛贊查芒格,“他是我遇到過的最聰明、最優秀的人”,還表示“我們的想法如此相似,簡直令人毛骨悚然”。

2018年,巴菲特在接受采訪時說:“在我們認識的整個時間裡,我們從來沒有争吵過,到現在已經快60年了。”“查理給了我一個人能給别人的最好的禮物。他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給了我很多好的建議……因為查理,我生活得更好了。”

建築師和承包商

除了日常的回憶外,在曆年的股東信中,巴菲特也多次談到這位老搭檔。比如在最新的2024年緻股東信中,因為芒格的去世,巴菲特特意在最開始寫了一頁題為:查理·芒格——伯克希爾的建築師的文字。巴菲特表示,查理是伯克希爾的“建築師”,而我則是“總承包商”,為他的願景日複一日地進行建設。

1982年的股東信,巴菲特寫道:“在做商業決策時,查理和我可以互相替代。距離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阻礙:我們始終認為打電話比持續半天的委員會會議更為高效。”

1989年的股東信,巴菲特這樣調侃兩人的關系:“我們的副董事長查理·芒格一直強調在商業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更應該研究錯誤而不是成功。他的做法是在遵循這樣一種精神,‘我隻想知道我将在哪裡死,這樣我就永遠不會去那裡。’你可以快速明白為什麼我們組成了一個很好的團隊,查理喜歡研究錯誤,而我為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1995年的股東信,巴菲特提到了芒格對于公司營運政策的重大影響:“在伯克希爾這裡,我們都信奉查理的格言,即‘隻告訴我壞消息,因為好消息會自己解決’。我們也期望我們的經理在進行彙報時表現出這種行為。”

2000年,巴菲特在股東信中又寫道:“查理在思考商業經濟和投資事務方面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更為出色,多年來我通過聆聽他的意見學到了很多。”

2011年的股東信中,巴菲特表示,自己時常在進行收購時試圖看清十年或二十年後的未來,但芒格的遠見力要強于自己,有時也會在收購案的讨論會中不對巴菲特的觀點表示贊同。

2014年,巴菲特則寫到了兩人如何處理分歧:“查理擁有廣泛的才智、驚人的記憶力和堅定的觀點,而我自己也并不優柔寡斷,我們有時會意見不一。然而,在56年的合作中,我們從未發生過争論。當我們存在分歧時,查理通常會這樣結束對話,‘沃倫,仔細考慮一下,你會同意我的,因為你是聰明的,而我是正确的。’”

2022年的年度股東信中,巴菲特又一次不遺餘力地誇起了自己的好搭檔:“查理和我思考的方式基本相似。但我需要用一整頁來解釋的事情,他可以用一句話總結。而且,他的版本總是有更清晰的推理,還有更巧妙的——可能有人會插嘴說——表達。”

責編:王時丹 | 稽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來源:東方财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