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長隻有9.5厘米的杜虎符,卻能牽動戰場風雲

作者:尊爵文化銅钰緣

1975年,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山門口公社農民楊東峰在平整自家土地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小銅塊。起初他以為是廢銅,就拿到廢品資源回收筒去賣,但因為太輕賣不上價,就留在了家裡。

視訊加載中...

随着不斷地把玩摩挲,小銅塊身上的泥土和銅鏽被磨掉,漸漸露出了金黃色的文字。楊東峰隐約覺得,這有可能是一件曆史文物。于是,他帶着銅塊輾轉來到陝西曆史博物館,遇到了考古專家戴應新。經過戴應新一番認真研究确認,這其實是一件歲月久遠、研究價值極其珍貴的古代兵符——杜虎符。

身長隻有9.5厘米的杜虎符,卻能牽動戰場風雲

陝西曆史博物館

最後陝西曆史博物館為楊東峰開具了一張表揚信,并附上了50元錢獎金,至此,這件杜虎符就成為陝西曆史博物館170萬件文物中無比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杜虎符呈虎形,背面有槽,頸上有一小孔,上有錯金銘文9行40字,字型為小篆:“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母會符,行殹。”

這段銘文不僅完整展示了戰國時期秦國的軍事制度,為所有出土虎符中銘文最長的一件,也反映了中國古代錯金工藝的高超水準。杜虎符分為兩半,右半在君王之手,左半在杜城軍事長官之手,如若征調50人以上的士兵,必須合符才可行軍令。

身長隻有9.5厘米的杜虎符,卻能牽動戰場風雲

杜虎符

身長隻有9.5厘米的杜虎符,卻能牽動戰場風雲,上海交通大學密碼學教授劉勝利為我們逐一揭開其中的奧秘。

從專業角度來看,密碼學分為兩個領域:一個是認證,一個是保密。密碼學廣泛存在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網上銀行轉賬的U盾、手勢密碼、指紋認證、虹膜認證、刷臉認證、旅行箱上的密碼鎖、銀行裡的保險櫃以及文檔的加密等用的都是保密功能。

身長隻有9.5厘米的杜虎符,卻能牽動戰場風雲

杜虎符

現在我們常用的“符合”一詞正是源自虎符——兩個虎符對在一起的時候嚴絲合縫,一把鑰匙對一把鎖。認證的過程就是比對。當然,“符”不止有虎符。唐高祖李淵将虎符改成了魚符,最初也是調兵遣将的工具,後面變成了官員的一種身份證。每一半的魚符隻有一半的字,中縫處刻有“合同”二字,這與我們現在簽署合同的時候會在中縫蓋章,雙方每人保留一份一樣。這種契約即是合同,為我們今天合同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