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讀“無用之書”,生命成本效益才更高

作者:文創貝
  • 文 / 姚洋,北京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國發院原院長,總裁讀書會全國領讀者聯盟聯席主席
  • 來源:總裁讀書會(ID:winnerbook_club)
  • 華夏基石e洞察經授權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多讀“無用之書”,生命成本效益才更高

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和大家做一些分享。我是總裁讀書會全國領讀者聯盟的聯席主席,我也參與了總裁讀書會好幾次的領讀活動,領讀别人的書,也導讀自己寫的書。

今天交給我的演講主題是書香企業與新質生産力。我是個經濟學家,不是做企業研究的。在這裡我主要想分享一些我自己讀書的切身體會,大家看看對員工讀書,增強企業的競争力,建設書香企業是否有幫助。

01

讀有用之書對工作和生活的幫助

我讀書的經曆是從大學開始的,至今讀了40多年的書。書有兩種,一種是有用之書,一種是“無用之書”,我覺得這兩種書都應該讀。

所謂有用的書就是讀完之後對你的工作、生活直接有幫助,拿來就可以用。讀有用之書是第一層次,讀書不能總是漫無目的。

對我個人來說,讀書的第一要務是做科研。回想起來,我讀書集中度最高的是1997年回國之後那一段時間。因為在這之前我都是學生,學生能把書本上的知識學好,基本上就可以應對過去了。

但回國之後,面對現實情況,需要自己去做一些超出學習之外的研究,并培養一些綜合的能力,這時候我才真正開始讀一些超出自己研究之外的,但仍然屬于專業領域的書。比方說我博士做的論文題目是關于制度經濟學的,但事實上我隻會自己小領域的那一點東西。回國之後要講課,逼着我去讀了很多制度經濟學的書,基本上把制度經濟學領域的東西弄明白了,做研究也就更加得心應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也讀了很多即時有用的書。現在我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廣泛,要讀的書更多,有時候讀的書不一定能提起你的興趣,但又是你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

是以,我認為讀書首先是要讀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書。

現在大家都在讨論AI,認為現在都有AI了,好像不用讀書了,想知道什麼知識,用AI一查,AI都能告訴你。AI還可以把很多東西給你寫出來,幫你做PPT,甚至把整個課件都能做出來。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呢?

我覺得讀書有一個好處,是AI無法替代的。AI要超越人的知識,我認為難度非常大,因為人會建立一種概念、一個架構,這一點AI不容易做到。AI目前能做的仍然是一些碎片化的東西,它隻會告訴你這裡有一些知識、那裡有一些知識,但對于知識之間的關系,它并不知道。為此,我們不能停留在碎片化的層面,而要建立一個知識的架構,讀書能夠幫助我們建立這樣一個認識世界的架構。

今天在座各位很多是做企業的,有些企業已經做得非常好,為什麼還要去商學院讀書呢?就是因為你要建立這樣一個的架構。有了這個架構,才可以觸類旁通。一個企業家為什麼要讀書?就是要觸類旁通。如果是要想有所創新的話,觸類旁通是非常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做研究和做企業也是相通的,有了大的架構之後,你知道你的創新在哪裡,進而成為我們指導學生必備的一個素質。

在生活方面,讀書也是有用的。除了研究之外,目前我自己讀的另一方面有用的書基本上集中在健康生活領域。

我們中國人一講到生活就講養生。怎麼養生呢?比如說不動,坐在那裡進修、冥想,還有一個是吃藥。這就是不讀書的結果,讀了書之後你會發現這些觀念是錯誤的。現代科學告訴我們,人活到70歲的時候肌肉已經流失了40%,是以老人很容易受傷。有人覺得是補藥吃得不夠,趕緊吃補藥,補骨頭,但其實這是肌肉問題。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說到我們的生理壽命在不斷提高,但我們的健康壽命沒跟上生理壽命,是以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活的是病怏怏的。其中有一個很震驚的資料,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裡8.7%是不能自理的,也就是說最後的十來年基本是讓别人伺候着。這種人生不僅對自己沒有意義,對社會更是負擔。

如何來克服這種無意義的人生呢?書裡告訴我們應該一輩子都要鍛煉,最重要的是鍛煉肌肉,各種肌肉都得鍛煉。作者說他經常鍛煉抓握力,負重走路也很重要。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過去口耳相傳的、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養生道理中很多是錯誤的,要想生活得健康必須鍛煉。

吃的也是一樣。過去我們會認為老了之後就要少吃肉或少吃油膩的東西,如果你讀過《谷物人生》這本書就會颠覆你的想象,比如吃太多的糧食,極容易得老年癡呆。事實上老年癡呆是一種和糖尿病類似的病,糖尿病從何而來,就是谷物吃得太多了,應該多吃進階的肉、進階的脂肪,這樣才能活得更健康。

02

讀“無用之書”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

讀有用的書是一部分,對工作、對生活都有許多的幫助。然而,讀“無用之書”對于我們多數人來說可能更加重要。

所謂無用之書,就是讀完之後對你現實的生活、現實的工作沒什麼直接作用。既然沒有直接作用,為什麼還要讀呢?我覺得人活一輩子要有意義,這個意義不一定是要超出個人的偉大的追求,這個意義首先在于你自己,把自己活好,并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疫情期間時間比較多,我讀了很多關于曆史方面的書。讀曆史的書對我來說并沒有直接用處,純粹是因為興趣。但讀着讀着對宋史就來勁了,我讀了十幾本關于宋朝的書,讀完之後對中國的曆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和升華。如果說有用的一點,那就是讀曆史讓你對現在所處的時代會看得更加清楚。

比如說我們這一代人經曆過很痛苦的時期,60年代、70年代,我們都經曆過,很窮,吃都吃不飽;我們也經曆過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最高潮的、最激動人心的、火紅的時代,以及90年代、2000-2010年高速增長的時代。現在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慢下來了,很多人不适應、非常焦慮,認為這個時代有許多不對。

讀了曆史之後,你就會發現我們真的是太幸運了。在人類曆史上很少有一代人不經曆戰争的,能不經曆戰争就已經非常幸運了。特别是讀到三國之後,500年的動亂,魏晉南北朝,你會慶幸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進而對曆史有了新的認識,對所處的時代有了新的認識,對你的人生也會有了新的認識,這樣可能也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無用之書說是無用,隻是說當時沒用,但從長期來說,還是有用的。我讀書比較集中的一段時間除了博士回國之後,還有一段是讀大學的時候。那時候北大并不是很有名,要求也不高,我學的經濟地理專業又是要求比較低的,除了數學有點難度之外,其他科都沒什麼難度。當時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多讀書,一個月助學金14塊錢,父母再給20塊錢,一共34塊錢。現在想來真是一個奇迹,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可以買許多書來讀。比如走向未來叢書,出了幾十種,60%我都買過,幾乎每本都拿來讀過。而且時間又多,在北大破舊的宿舍裡,我就坐在朝西的陽台上,下午讀書。那時候北京的空氣很好,雲彩像山一樣,在夕陽西下時讀書真是一種享受,今天想來也都是一種享受。

那時候讀的書對今天的我來說,用處是非常大的,它是一種啟迪、一種提高。我至今記得讀過一本書叫做《六人》,這是一本閑書,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來說六種人生形态,比如說浮士德、堂吉•珂德等等。這本書我一直記得,前兩年畢業典禮上我還給大家講了堂吉•珂德,講到《六人》這本書。

回國之後我還讀很多自己專業以外的書,政治學的、社會學的、哲學的,在20多年前這些書似乎都沒有什麼用處。然而,20年過去了,我突然發現自己除了經濟學研究之外,還産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也就是研究政治哲學,我在政治哲學領域也發表了一些書,并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是以,讀書不能把自己限定在一個領域,隻讀跟自己領域相關的書,其實這種無用的書讀下來對自己人生的提高和職業的發展都會有好處。

03

書香企業建設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天主題是關于書香企業與新質生産力,我覺得建設書香企業這樣一個活動是非常好的。我們做企業的首要目标是要賺錢,一個企業不賺錢、沒有利潤,這個企業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但是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企業恐怕不僅僅是一個利潤中心,特别是我們的00後進入職場之後,他們的要求和過去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已經生活無憂了,賺錢當然很重要,因為賺錢是人生價值的一個展現,但這并不夠,還有一個員工怎麼去提高的問題,這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而讀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高方式。

讀書可以目的性很強,比如就是為了把企業管好。我參加過總裁讀書會書單的推薦,比如CEO應該讀什麼,中層管理者應該讀什麼,普通員工應該讀什麼,這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建設書香企業,還是需要讓我們的員工去讀一些無用之書,像國發院老師也有自發的讀書會,讀的書與專業毫不相關,但這個過程中會增進企業的凝聚力,也會讓員工得到更多的獲得感。

與此同時,企業要可持續發展,就不能簡簡單單地把企業看作一個賺錢的機構,還是需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的。怎麼去展現這個社會責任呢?讀書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讓全員讀書,讓大家的認知和素質得到提高,這樣他們做事就會去考慮更多的社會需求,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對于企業發揮應有的作用也會有幫助。

總之,建設書香企業這樣的活動推廣,不僅對于我們企業文化的建設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對于我們整個社會的建設有着積極的導向作用。可以說,書香企業建設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