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暴跌!同為“東方樹葉”緣何一邊被棄采,一邊賣斷貨

作者:食品内參
暴跌!同為“東方樹葉”緣何一邊被棄采,一邊賣斷貨
暴跌!同為“東方樹葉”緣何一邊被棄采,一邊賣斷貨

作者丨淮安

編審丨橘子

在這個當下,同源不同命,展現在即飲茶和原葉茶上。卷出“天際”的即飲茶和跌落凡間的清明茶,既互相關聯又截然不同。那,問題來了,不斷增長的即飲茶,能帶動多少原葉茶的消費?

采購價不斷下探

市場的冷熱交替和沖突關聯,存在于很多層面。比如,同樣涉及到茶,即飲茶和原葉茶,在這個4月卻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

“真是不可思議,清明茶竟然手工采的茶葉價格收購價隻有每斤9元,4月13日新葉價格已跌至每斤2元。茶山是大片棄采茶葉,這個價格,别說是手工茶,估計機采茶也生存不了。估計是機采四葉一芯以上的才能生存。算上肥料應該也不賺錢。這個價格估計隻有白茶等老葉茶才能生存。”這是一位投資者分享在某投資平台的内容。

暴跌!同為“東方樹葉”緣何一邊被棄采,一邊賣斷貨

隻是個中緣由,他沒有詳說,也沒有對想要一探究竟的人做出回應。

無獨有偶。

一則“今年茶葉暴跌,行情不好,還能怎麼辦”的文章,在一社交平台上引發了諸多共鳴。文章,出自一自稱“茶山負二代”的茶商,據他觀察了解,“今年中低端茶葉普跌,幾乎啥品種都有”。

因前述資訊中“産區”缺失,于是,内參君稍微盤了一下。

“今年的茶,确實跌的挺厲害。”16日,剛剛從福建福安的茶山傳回一線城市門店的茶商坦言。

他從2009年開始做茶,是一家集茶葉産、制、銷、科研、于一體的綜合性茶葉連鎖企業。白茶是他們的核心産品,但實際上因為茶商之間的關聯以及為了給客戶提供更豐富的産品,綠茶,紅茶,普洱,小青柑……你能想到的,他們都有。

在他看來,4月13日這個節點,就白茶的清明茶而言,算不上好時節。一二級的牡丹(品種名稱)已經沒了;有,也都是壽眉(品種名稱)等級的,5-6元一斤(茶青)。因為天氣轉熱,茶葉長得很快,都快10厘米長了。

“今年茶葉的價格,确實上下浮動很大。”10号前後,他還在福田的時候,也算是親身感受過多變的茶青(從茶園裡剛采摘下來的葉子,作為加工成品茶的原料。)收購價,第一天每斤1.7元,轉天3元,到第三天又變成了2元。“價格上下浮動的關鍵在于供求關系,如果當天茶農上山采的多,市場上茶青增多,收購價就會走低;反之,價格又會被拉起來;如此循環往複。”

暴跌!同為“東方樹葉”緣何一邊被棄采,一邊賣斷貨

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于,當下的收購價根本“扛不住”人工。受制于地貌,不少茶園都是梯田,人工采茶每人每天200元,還要管2-3頓飯,有些甚至還要再付交通費,平均下來的人工成本、每天是200-300元;對很多農戶而言,高昂的成本和低廉的收購價導緻的直接結果就是——棄采。

至于他自己,因為是公司化運作,早在今年3月10号就開始上山采茶了。那個時候采的都是銀針,加上為了做有機茶,各個環節的要求都比較高,開始的收購價,1斤怎麼也得200+,慢慢就降成了100+,但相對于幾塊錢一斤的價格來說,還是高出很多倍。

“受大環境影響,今年,我們早早就跟客戶放話——因為我們的茶青品質以及做茶工藝,可不要按市場行情來找我們要貨,我們沒有那種市場上一斤幾十塊錢的、便宜茶。”前述茶商說。

總結一下的話,相較于去年,他所在茶葉産區的茶青收購價降幅達到20%-30%。原因有兩點,一是今年很多中小茶企不敢做茶,因為去年做的還沒有銷出去,今年也不敢大面積收購茶青;另外,今年3月份的時候,天氣還比較涼,茶葉長得慢,晚兩天采也沒有太大差别,可後面天氣突然轉熱,茶葉就很容易生蟲子,那就不得不采;與此同時,還有不少從外地流轉到産區的茶青,一下子就把價格拉了下來。

他的另一個感受是,如今的直播帶貨,有不少人打着産區的概念,用着并不怎麼好的茶葉,賣一個相對低廉的價格,但依然賺得盆滿缽滿;這帶壞了不少做茶人,也讓不懂茶的人更懵了。

作為清明茶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龍井茶,就不太一樣了。

暴跌!同為“東方樹葉”緣何一邊被棄采,一邊賣斷貨

“兩極分化嚴重,核心産區的其實不愁賣”。位于龍井茶核心産區的茶農說。當然,他有着很多茶農沒有的先天優勢,比如,家住龍井村(獅峰山),有28畝茶園,還曾被鄉政府授予“種茶大戶”。

在他眼裡,上述言論一定程度上有點“噱頭和炒作”,行業“太卷了”;“2元一斤,連人工都不夠,肯定不是核心産區的,更不可能是人工采摘,也不是龍井茶。”

當然,這與他所在的産區有關,西湖龍井的核心産區,不論行情怎麼差,真正的好茶,還是不愁賣的。不過,他也坦言今年龍井茶的價格也有“挺大下滑,因為之前炒作的太厲害了”。

非核心産區的,就沒這麼幸運了。

前述“茶商負二代”承包的茶山恰好處在鳳凰單叢的邊緣産區,從都市白領轉行做茶,3年時間,依然負債。

去年年底,有茶商找他“預收”茶青的時候,報價1斤20元,可4月中旬,這個價格變成了12元。他說,他比茶農還慘,因為茶山是承包的,不僅有種植、養護、采摘成本,還有租金,“對茶農來說,行情不好還可以勒緊褲腰帶,我們直接就是虧本,本身利潤就不高,風險稍微一大就扛不住了,還有可能面臨破産。”

即飲茶“救援”無望

“今年茶農很慘,價格暴跌,這已經是業内共識。”一業内人士坦言,“從南到北,保守估計下滑20%。有些産區,收購價最低的時候,比去年低将近一半還要往上”;一位做安吉白茶的茶商甚至說,“10年了,都沒見過這麼低的價格”。

“負二代”說自己之前對農業沒有敬畏之心(想要規模化地做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又碰上了不好的“周期”——經濟環境的不景氣,早先業務中近60%的政商采購幾乎所剩無幾;直面消費者的話,不僅賣不上價格,量還小。多重因素疊加下來,形勢嚴峻。

月中的時候,他甚至不想繼續采茶了。道理是,采了,賣不掉賠的就不僅僅是種植、養護,還有人工、倉儲等等。更要命的是,庫存。作為一個小型茶商,“負二代”成品茶的庫存有1萬斤,而充斥在整個茶行業的庫存則更大。這也是今年清明茶價格“暴跌”的一個重要原因。

5月,很快就要進入高山茶(尤其是台灣産區)的春茶采茶季了。在一位台灣茶商眼中,當下的茶行業太卷了,不僅亂、“假茶”(不是名副其實的産區産的茶)還特别多。“目前還不知台灣高山茶的收購價會不會也跟着跌,但生意确實不好做了。”

清明茶作為原葉茶中的一個分類,其實包含不少茶葉種類。他們都能成為茶飲料的原料,在即飲茶的産業鍊中處于源頭。眼下的局面就是,雖然産業鍊的上遊“跌跌不休”,但下遊的即飲茶,市場可謂“逆天”的好。

暴跌!同為“東方樹葉”緣何一邊被棄采,一邊賣斷貨

老牌的東方樹葉、三得利權且不提。僅就夏季來臨之前,雀巢、統一、達利、東鵬、娃哈哈等多個企業均推出了自己的茶飲新品,數量少說也有三十幾款。緣何?

首先,2023年農夫山泉茶飲料産品錄得全年收益126.59億元,較2022年增長83.3%,占2023年總收益的29.7%。重點是,2023年農夫山泉茶飲料産品錄得全年收益126.59億元,較2022年增長83.3%。

其次,行業。根據馬上赢在今年3月釋出的資料,以整體飲料為基礎,從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整體即飲茶同比2022年14%左右的峰值,2023年在旺季同期增長到峰值17%以上;而無糖即飲茶作為即飲茶中的一部分,也由2022年旺季3%左右的份額峰值,增長到了2023年5%左右的峰值市場佔有率。

最後,來自億歐智庫的資料顯示,無糖茶飲線上上的銷售額從2018年的4679.5億元,到2022年達到44730.7億元,五年間實作了近10倍的增長……

如果将賬算的粗放一點,制作1斤成品茶大約需要5斤茶青。那麼,按眼下的低價,1斤茶青收購價2元來算,一斤成品茶10元。這是兩瓶500毫升東方樹葉的價格。可是,市場上一瓶主流的500毫升無糖即飲茶中究竟用了多少茶葉呢?

公開資訊顯示,D品牌無糖茶的内容物中,有關茶的部分是100%茶葉自然抽出不加一點茶粉。因其官網上并沒有公示綠茶、龍井茶的茶葉用量,但如果以黑烏龍作為參考的話,這個量是每升3克。換言之,2瓶500毫升無糖茶,用了3克的原葉茶。

再看其他品牌,S家無糖清茶中,綠茶茶葉添加量為每升7克;Y品牌的青柑普洱中,每升含有4.4克普洱茶和0.1克的青柑皮;茉莉花茶中,每升用了4克茉莉花茶(其中包含0.3克特級毛峰茉莉花茶)和0.04克綠茶;R品牌的茉莉花茶,每升含有不低于5克的茉莉花茶……

如果取個中,用每升5克做個參考,一個簡單粗暴的數學題應該是這樣的,市場上一瓶500毫升的無糖茶需要用2.5克原葉茶。那麼,1斤原葉茶,至少可以生産出200瓶的無糖即飲茶。僅就一個小茶商的庫存都1萬斤了,這要是想靠即飲茶去“提一提”今年原葉茶的價格,“消一消”原葉茶的庫存,也隻能“浮一大白”。

有意思的是,前述提及的幾大無糖茶品牌中有3家、内參君均詢問過其官方采購茶葉的區域以及采購量和成本,但無一例外的,因敏感、不友善透露而選擇了“不回應”。

當然,他們作為這兩年無糖茶飲品中的頭部品牌或是強勢品牌,在茶葉的采購上應該不至于取“下線”,但茶飲料的利潤自然也就無需多言了。難道,不堪重負的茶農、茶商們應該把茶葉泡成水,再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