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夏行冬令,遍地添墳頭”,立夏将至,今年夏天雨水多嗎?

作者:鄉村小水

時間過得真快,5月5日我們将迎來立夏節氣,立夏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此時太陽達到黃經45度。“鬥柄指東,天下皆春;東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進入立夏節氣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立夏到來标志着春天已經結束,夏天已經開始。

“立夏行冬令,遍地添墳頭”,立夏将至,今年夏天雨水多嗎?

“立夏稱人輕重數,秤懸粱上笑喧閨”,在大陸民間有立夏秤人的習俗,人們在屋粱或大樹上挂一杆大秤,秤鈎懸一個凳子,然後大家輪流坐在凳子上面秤人,邊稱重時還會邊說吉祥話,據說這天人稱重後就不怕夏天的炎熱,就不會消瘦。進入立夏後随着天氣變熱,人容易食欲不振,一些人會出現消瘦的現象,是以立夏秤人反映了人們對“增福添壽”的期盼。

“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在古代,立夏這天皇帝會賞賜冰塊給官員,以幫助人們消暑。而在大陸民間有立夏鬥蛋、吃蛋的習俗,“煮好囫囵蛋,孩童來鬥到”,在立夏這天人們會把蛋殼雞蛋煮熟,用冷水浸上幾分鐘,然後套上網袋挂在孩童脖子上,一些小孩還會互相比試,看看誰的蛋殼硬,稱為“鬥蛋”,鬥完蛋後人們再把蛋吃掉,據說這樣可以防止“疰夏”,這是由于雞蛋是一種簡單易得的營養品,立夏吃雞蛋可以起到進補的作用。

“立夏行冬令,遍地添墳頭”,立夏将至,今年夏天雨水多嗎?

立夏是非常重要的節氣,其可以很好的指導我們進行農業生産,在大陸民間有句老話叫“立夏行冬令,遍地添墳頭”,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關于“行冬令”一詞來源于《禮記》,《禮記》記載:“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來,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則草木蚤枯,後乃大水,敗其城郭。行春令,則蝗蟲為災,暴風來格,秀草不實”。

每個季節有三個月,夏天包括孟夏、仲夏、季夏,孟夏就是指立夏至芒種這段時間,仲夏是指芒種至小暑這段時間,季夏是指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立夏的到來标志着孟夏時節正式開始。

“立夏行冬令,遍地添墳頭”,立夏将至,今年夏天雨水多嗎?

如果孟夏時節(夏天的第一個月份)的氣候就像秋天一樣,那麼根據我們老祖宗的經驗,這預示着往後會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農作物會因生長不良而歉收,農民為了躲避災害會從鄉村逃亡城市以尋求庇護。

如果孟夏時節的氣候像冬天一樣冷飕飕的,那麼草木會提前枯萎,同時這預示着往後可能會出現洪水或者暴雨,這會導緻房屋受損。

春天的氣候是溫暖而幹燥,如果孟夏時節的氣候就像春天一樣,那麼根據古人的經驗,這預示着可能會發生蝗蟲災害,并伴随着暴風天氣,這會導緻農作物生長不良,其不能正常開花結果。

“立夏行冬令,遍地添墳頭”,立夏将至,今年夏天雨水多嗎?

老話說“立夏行冬令,必定是災年”。我們明白了以上内容,那麼這句老話的意思就很好了解了,夏天的氣候本該是炎熱的,如果進入夏天後氣溫依然比較冷,那麼就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産。立夏時節麥子正處于灌漿期,如果此時天氣比較寒冷,那麼麥子就會因受凍而嚴重減産;同時立夏時節天氣寒冷,還會導緻尚未出土的種子出現爛種,會導緻已經出土的幼苗被大量凍傷凍死,會導緻果樹大量落花落果,農作物的産量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古代生産力不發達,一旦遇到糧食收成差的年份,那麼人們就可能出現吃不飽的現象,嚴重的可能還會導緻引發饑荒,就可能出現遍地添墳頭的現象,可以說老話很有道理。

“立夏行冬令,遍地添墳頭”,立夏将至,今年夏天雨水多嗎?

農民靠天吃飯,天氣的變化對農事影響非常大,每個季節都應該對應每個季節該有的氣候,如果季節和氣候出現反常,那麼就會引發各種自然災害,這不僅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同時還會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農民靠天吃飯,大自然我們要敬畏,“孟夏行春令、行秋令、行冬令”都屬于異常氣候,這也反映出古代人們對自然規律和氣候變化的重視,我們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合理安排農業生産。

“立夏行冬令,遍地添墳頭”,立夏将至,今年夏天雨水多嗎?

夏天雨水多不多我們可以根據立夏當天的天氣來判斷,農諺說“立夏有雨,九場大水”、“立夏不下,犁耙高挂”,根據我們老祖宗的經驗,立夏當天下雨預示着夏天雨水多,而立夏不下雨則預示着往後容易幹旱,是以對古人來說立夏下雨是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