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物件中說膠東 | 我家的縫紉機

作者:齊魯壹點

文 | 張善文

我家有一架“華南牌”縫紉機,是廣州華南縫紉機廠生産制造,我清楚的記得那縫紉機機身的銘牌上華南的“華”字是一個粗壯的有力的繁體字。這架華南牌縫紉機有一個與衆不同的結構,那就是在機身的背面有一個L型的構件,而機身底下有一根連杆,用右腿往右邊一撥,台面上的壓腳就會自動擡起,省掉了用手往上擡壓腳的手序,當然手工擡動壓腳也能單獨使用。是以這架華南牌縫紉機比其他牌子的縫紉機多了一個功能,故更為友善和實用。這架縫紉機見證了母親和二姨母之間的姐妹情深,背後蘊藏了許多跌宕起伏,動人心弦的往事。

上世紀五十代中期,我們和二姨母家因子女較多生活中面臨許多困難,二姨母打算購買架縫紉機以友善給孩子們做做新衣服,補補舊衣服,使生活受得更加友善快捷。當時二姨母家經濟條件相對優裕一些,就由二姨母出資購買了這架縫紉機。母親和二姨母都是出了名的心靈手巧之人,針黹女紅,十指春風。而姐妹相較,母親對剪裁縫紉更為擅長一些,二姨母就大度的決定把縫紉機放置在我家。逢到需要剪裁縫紉衣服的話,她們姐妹二人就一起動手,互相配合,和諧自然。其實在這之前,她們姐妹二人也都是用手工剪裁縫紉的,從未用過縫紉機。她們經過反複摸索都很快學會了熟練使用縫紉機。她們用這台華南牌縫紉機相繼給孩子們做出了不少好看又好穿的新衣服,縫補了許許多多的舊衣服。那時我家的窗外會經常傳出她們姐妹倆喜悅爽朗的笑聲,流露出她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希望。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母親和二姨母之間的姐妹感情是特别深厚的,她們意氣相投,脾氣相合,心地善良,心能想到一起,事能做到一起。她倆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走到哪裡就會把溫暖和陽光帶到那裡。二姨母家經濟條件較好,她總是想方設法從各個方面幫助我們家,把好吃好用的送到我們家對我家真是恩重如山。多年後二姨母身患重病,母親會經常來到她身邊細心的伺候和照顧她,做好飯一口一口地喂給二姨母吃。二姨母那時病的皮包骨頭,一個肚子腫得像鼓一樣大。别人說怕傳染,可母親卻全然不顧,一如既往,臉貼臉和二姨母說話交流,愛就像溫暖的春風撫慰着二姨母被病魔折磨的奄奄一息的身體,回想起那些難忘的情景不禁讓我熱淚盈眶,淚濕衣杉。

一九五七年三月所城童鞋廠正式成立,這是當時北大街辦事處唯一的街辦企業,既是首創者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與先行者,意義非同凡響。而所城童鞋廠的創始人和領軍人物就是我的二姨母王鳳翔。她擔任街道小組長多年,由于成績突出,被譽為全街道最能幹的女人。她長得小巧玲珑,為人聰慧靈活,心地善良又精明強幹,語言表達能力群組織能力很強,是遠近聞名的女強人,因而被北大街辦事處任命為所城童鞋廠首任廠長,母親因擅長設計被任命為技術部門負責人,主管産品設計和品質管理工作。

建廠之初,由于既缺沒備又缺物資的情況下,二姨母毅然決然把家中的華南牌縫紉機直接擡到了童鞋廠。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又從家裡搬去了大木床、八仙桌、長條凳、藤床、矮凳等大宗物品,把整個身心獻給了童鞋廠。劉芳卿大嫂也搬去一架自家的縫紉機,其他人也不甘落後,分别帶去了門闆、面闆、炭爐、熨鬥、烙鐵、毛刷、尺子、剪刀、錐子辦及刮漿糊用的銅刮刀等,大家不遺餘力,沒有私心,一心一意想把童鞋廠辦好。

開始建廠沒有原材料,又無資金購買,二姨母殚精竭慮,想方設法,四處奔走聯絡。懷揣介紹信跑遍了煙台市的服裝加工廠,反複聯系,積極溝通,免費要回了一些服裝廠剩下的邊角料,如各種顔色的條絨、花布,甚至綢緞的下腳料。所城糧店也伸出無私援助之手,把打掃面櫃箱底的髒面粉免費提供給童鞋廠做打漿糊的原材料。沒有鞋楦就請本地木匠做了一些,但又不盡如人意。二姨母不辭鞍馬勞頓,專程去青島鞋廠求援。好在那個時代有着一種優良的傳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青島鞋廠又提供了一些兒童鞋楦,這才解了燃眉之急。經過許多艱苦的努力,所城童鞋廠終于邁出了腳踏實地的第一步,由二姨母、母親等共同議定了第一個主打産品“兒童百歲鞋”,由母親主打設計鞋的外觀及制作工藝。經過大家的一緻努力,終于生産出第一批兒童百歲鞋,它們整整齊擺放在一起,就像一個個精神抖擻的士兵,神采奕奕,仿佛在等待首長的檢閱。各色條絨及五顔六色花布做成的童鞋,還有富麗堂皇的綢緞面料的童鞋,真是異彩紛呈,令人愛不釋手。經過嚴格的品質檢查、包裝,童鞋廠的第一批“百歲鞋”被送至商場試賣後反響極好,受到了客戶一緻好評,童鞋被一搶而空。接着又不斷拿到新的訂單,無可挑剔的品質和靓麗的外觀,赢得了越來越多的客戶,童鞋廠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一九五九年的秋天,正當所城童鞋廠辦得有聲有色,方興未艾之時,卻傳來了噩耗,由于長時間的奔波操勞積勞成疾,敬愛的二姨母身患重病不幸逝世,給所城童鞋廠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二姨母去世不久,童鞋廠又搬至所城居委會東側五十二号院中的後樓上,童鞋廠又翻開了新的篇章。漸漸童鞋廠又得到不斷發展和擴充,陸續添置了更多的縫紉機及其他的裝置,由于二姨母已經過世,那架華南牌縫紉機又被重新搬回我們的家中。母親繼續給童鞋廠設計出更多更好的新産品,新花樣的童鞋層出不窮,給童鞋廠創造了更多的商機。下班後利用二姨母遺留下來的這架縫紉機,母親縫制了難以計數的衣服,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從不拒絕,有求必應。我家對門苗華林的媽媽常找母親給她家做衣服。她們家孩子多,一家老少的衣服都是母親親手做成。卻從不收取費用。苗家叔叔是漁業公司船員,有時帶點魚回家,他們舍不得吃就送幾條魚給母親,表示她們的感激之情。我幼稚園的小夥伴葛玉會,他的媽媽也在童鞋廠上班和母親是同僚。有次給他做好衣服讓我去送,葛玉會的媽媽不過意送給我二個月餅,不料回到家中母親還給一個勁怪我拿了人家的東西。那時叔父、姑母家都找母親做過衣服。二姨母去世後給表姐弟們做衣服更是當仁不讓啦。母親始終把幫助别人看作是一種美德,一種美好的情懷。

母親那雙辛勞的雙手馬不停蹄地忙碌勞作,有時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上也不曾停歇。我清楚的記得好幾次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上炕睡覺時母親還在用縫紉機縫制衣服。哒哒哒縫紉機的響聲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交織在一起,打破了大年三十晚的甯靜,睡了一覺睜眼一看母親還在昏暗的燈光下正在為我們兄弟姊妹過年的新衣服鎖眼釘扣子呢。正是母親年複一年的辛勤勞作,讓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艱苦的歲月。讓我們擁有了快樂、溫暖、甜蜜的家,無怨無悔的母愛就像寒冷冬日裡的陽光,照進我們的心房,給了我們無盡的溫暖和幸福,幾十年過去了,回想起來那些難忘的情景不由地潸然淚下。

母親有着一雙靈巧的雙手和聰慧善良的心,衣服、鞋帽、刺繡、剪紙樣樣精通,件件出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多面手。走在大街上看見别人穿的新款式衣服,隻要看上一眼,她就很快能複制出來。像全家福照片上姐姐、妹妹穿得鑲邊盤扣的外衣,各種各樣的裙子、大衣、外套,一應俱全。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無不交口稱贊母親是一位能工巧匠和賢妻良母。可這樣幸福的日子也沒有多久,敬愛的母親也因積勞積疾,身患重病,在一九六三年五月不幸逝世,滿懷着無限的眷戀,離開了她貢獻出全部智慧與才華的所城童鞋廠;離開了她日夜牽腸挂肚,萦懷在心的兒和女,走完了她平凡卻不尋常的一生。她高尚的品質,善良的心地,多才多藝和助人為樂的行為舉止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财富和不盡的人生動力。

母親去世後,我也慢慢學會了跑縫紉機,用它縫補了很多舊衣服,并翻新了母親以前給二哥做的短棉大衣。上世紀70年代初,社會上漸漸興起了一陣學裁縫熱,我也開始學習剪裁,一開始從學習剪裁縫紉襯褲入手,慢慢積累經驗。七二年我花四元錢扯了一塊藍色卡其布面料,照着剪裁書動手剪裁了第一條制服褲又用縫紉機縫制出來。初戰告捷心裡非常高興,之後陸續給老父親縫制了褲子、軍便服上衣,棉衣、棉褲等,也陸陸續續為哥嫂、侄女、兄弟姐妹以及同僚縫制了不少衣服。二姨母和媽媽遺留下來的這架華南牌縫紉機在家沉寂閑置了十年後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我仿佛看見母親和二姨母那慈祥和藹的面龐在向我微笑,又似乎聽見了她們姊妹倆那爽朗又充滿喜悅的笑聲……

一九七九年我和妻子談戀愛時,我親手給她剪裁縫紉了一件藍底白花的制服領便服身套棉襖的外衣,也是用那架華南牌縫紉機做的。穿上後神采奕奕,風韻盡顯,她高興得像個孩子,心中特别喜歡。結婚後頭幾年,每逢春節我都會給她制作一件便領制服身的上衣,這種款式甚至成了她多年的偏愛。一九八零年這架華南牌縫紉機歸還給了二姨母家的三表姐,結束了它充滿傳奇色彩的光榮使命,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懷念與回憶。

一九八二年妻子又購買了一架嶄新的蜜蜂牌縫紉機,我又開始給妻子兒子縫制衣服。兒子出生後我的裁縫手藝又有了用武之地,小絨布内衣兩種款式各做了兩套,棉衣棉褲也做了兩套,小棉褲還是連腳的。兒子稍大一些,我會在給他縫制的小褲子腿上用白色或其他顔色的碎布拼上一隻小鹿或小狗的圖案,用黑線縫上眼睛,鎖上邊再縫制在褲子上,頓時變得靈動又可愛。八十年代中期,世界變得更加五彩缤紛,社會上相繼流行開刀服、斜插肩、一步裙、百褶裙、連衣裙、旗袍裙等,各種款式的服裝輪番登場,競相争豔。有時我會給妻子精心縫制一件旗袍裙或八片連衣裙,高興地欣賞妻子輕裹衣裙的豐采,剪裁縫紉的樂趣,莫過于此了。

進入21世紀,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服裝制作工業的水準也得到飛速的提高,專業化集約化成了唯一選擇,制作成本大幅下降,産品品質日益提高,服裝行業正向環保和可持續性生産方式轉變。如今的商場、超市的衣服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缭亂,目不暇接,且價格低廉。除了特殊體型的極少人群,大部分人已很少去服裝店制作衣服了,更鮮以有人再自己動手縫制衣服了。縫紉機已逐漸被閑置起來,抑或被變賣處置掉了,成了時代發展的棄兒,家庭擁有縫紉機已不再成為必須的選項。

但二姨母和母親遺留下來的那一架華南牌縫紉機,卻永遠定格在我的心底與腦海中而永不湮滅。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網絡圖檔,如侵即删)

老物件中說膠東 | 我家的縫紉機
老物件中說膠東 | 我家的縫紉機

壹點号海島尋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