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日”言論被曝光後,冷處理不回應,删掉言論就能無事發生了?

作者:咕咕不迷路

近年來,随着社交平台的興起,“網紅”等網際網路紅人群體日益壯大,這也帶來了一些令人反感的問題。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網絡紅人王悅伊,她通過網絡平台走紅,卻在走紅後被揭發曾有淋漓盡緻的“精日”言論。

“精日”言論被曝光後,冷處理不回應,删掉言論就能無事發生了?

網紅潮下的“精日分子”曝光

王悅伊以其出衆的外表才能,很快在網絡平台上獲得了一定知名度,成為一名成功的“網紅”。之後成功踏入演藝圈,當她的事業正要起飛之時,有網友在網上挖出了她當年使用某ID在網絡上發表的種種“精日”言論。

這些建立在對本國環境的貶低及對日本文化的過度美化上的言論,極具侮辱性和分裂民族團結的成分,完全與她出名後的正面形象背道而馳。這暴露了一個嚴重問題:在網絡盛行的今天,公衆人物的“雙面人”現象很難避免。

“精日”言論被曝光後,冷處理不回應,删掉言論就能無事發生了?
“精日”言論被曝光後,冷處理不回應,删掉言論就能無事發生了?
“精日”言論被曝光後,冷處理不回應,删掉言論就能無事發生了?

面對如此曝光,王悅伊并未站出來誠懇解釋和反思,反而采取删除證據和譴責攻擊的做法,企圖掩蓋真相重塑完美形象。這種行為顯示,在某些人看來,輿論是一場競賽,赢家可以重制規則,唯有結果才是硬道理。

輿論場不應孕育這樣的僭越心态。真相和公衆利益應該是主導原則。網絡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暴露出資訊環境中的危機:缺乏監管讓“雙面人”有機可乘,輿論也容易成為某些人的工具。

“精日”言論被曝光後,冷處理不回應,删掉言論就能無事發生了?

網紅文化與輿論

其實,網絡紅人作為新的公衆人物,值得我們重新審視網紅文化本身。網紅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賴個人魅力和網絡互動,但這并不能成為其恣意妄為的借口。網紅同樣應承擔社會責任,為自己的言論和行為負責。

更重要的是,公衆也應樹立警惕心,動辄被表面光鮮形式迷惑,不為個别網紅人士的言論行為打碼誘惑。平台也有必要強化身份認證與資訊監管,避免“雙面人”假借網紅身份違法或誤導公衆。

“精日”言論被曝光後,冷處理不回應,删掉言論就能無事發生了?

王悅伊案是一個提示,表明在網絡輿論空間裡,還缺乏有效限制“雙面人”和錯誤資訊的規則。需從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兩個層面,搭建公正有序的輿論環境。例如,可以考慮制定網紅與公衆人物行為準則,明确其必須言行一緻。

嚴格執行實名制與身份驗證,鼓勵自律自我糾錯機制,懲處抹殺真相與謠言散布等破壞行為。隻有通過共同參與與監督,才能建構一個發展良性的網絡互聯社會。

“精日”言論被曝光後,冷處理不回應,删掉言論就能無事發生了?

随着新科技的不斷湧現,網絡輿論應對能力将是一個長期課題。隻有通過共同努力,利用新媒體優勢的同時兼顧風險,維護資訊環境的公正公開,才能建構一個既便利又有序的網絡社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