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次創業 永續創新,探尋汽車産業新質生産力的“長安範本”

作者:平庸
三次創業 永續創新,探尋汽車産業新質生産力的“長安範本”

以創新為主線,以提質增效、轉型更新、高品質發展為目标,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生動實踐正在汽車産業全面鋪開。

4 月18 日,長安汽車對外釋出2023 年财報。2023年,長安汽車銷量255.3 萬輛,創近6 年新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47.4 萬輛,同比增長74.8%;自主品牌海外銷量23.6 萬輛,同比增長39.2%。财務名額方面,去年全年營業收入1512.98 億元,歸母淨利潤113.27 億元。今年一季度,長安汽車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和自主品牌海外銷量同比均實作穩健增長。

憑借一以貫之的創新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創新實踐,長安汽車正在進入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規模+效益+價值創造”高品質發展良性循環。而這,也正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和真谛所在。

三次創業 永續創新,探尋汽車産業新質生産力的“長安範本”

一入車圈四十載

三次創業立潮頭

40 年風起雲湧,40 年百舸争流。

對中國汽車産業而言,過往的40 年,是從初出茅廬到羽翼漸豐的40 年;是産銷規模從小到大、研發勢力由弱漸強,從默默無聞到逐漸實作引領的40 年;是開放合作與自主創新齊頭并進、收獲頗豐的40 年;也是中國汽車産業向全球全面展示和傳遞“中國品牌”“中國智造”“中國創新”“中國方案”優勢的40 年。40年來,中國汽車強勢崛起,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最佳注腳。

40 年前,長安汽車正式進入汽車領域。在汽車産業蓬勃發展的大潮下,曆經三次創業,成為活躍在全球舞台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佼佼者。1984 年,長安汽車生産出中國第一批小型汽車,正式進入汽車領域;2003 年,長安汽車成立意大利設計中心,開啟全球研釋出局;2009年,長安汽車一躍成為中國汽車四大集團之一;2010 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累計突破500 萬輛;2014 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累計突破1000 萬輛;2021 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累計突破2000 萬輛;2023 年,長安汽車收獲了2500 萬使用者的信賴與認可。

40 年收獲的碩果來之不易。正如長安汽車副總裁王孝飛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所言:“回望長安汽車造車的40 年,在堅守創新初心的過程中,每一次戰略規劃、每一次創業,都展現了長安汽車的前瞻格局和對産業發展趨勢、市場走向的精準判斷和把握。”

當下,長安汽車正處于第三次創業的關鍵落實階段。新能源已然成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核心發力點,智能化則是差異化競争力的重要元素,海外市場已成為未來的确定性增量,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正迎來曆史性機遇,打造全球化品牌、成長為世界級品牌也成為包括長安汽車在内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的“集體願景”。

“為了将第三次創業落實好,長安汽車制定了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目前已更新至7.0 版。明确了目标,即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邁進。通過‘215’夥伴行動,即堅持新能源、傳統燃油車雙提升和堅持國内市場、國際市場雙提升‘兩大提升’;更新經銷商、供應商、使用者等夥伴關系;實作戰略轉型更新、品牌發展、技術引領、産業生态發展共赢、服務體驗‘五大新躍遷’,來提升産品競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深化戰略合作,與戰略合作夥伴聯手打造可持續領先的智能化尖點技術;加快拓展海外市場,推進‘1+5+2’全球布局。” 王孝飛說。

在永續創新中

構築長安汽車新質生産力

從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到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全面重塑體系能力;從新能源“香格裡拉”計劃的深入推進,到阿維塔、深藍、長安啟源三大智能電動品牌布局的日漸清晰;從深耕“三電”核心技術,到智能化“北鬥天樞”計劃取得新突破;從開啟“海納百川”計劃深度布局全球市場,到海外銷量持續攀升……無一不是長安汽車以創新為根本,踐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最佳诠釋。

在重慶市渝北區,長安汽車建立成的數智工廠已經進入緊張的試生産階段。從工廠啟動建設到試生産,用時僅11個月。

這座全新的智能、低碳、高效工廠,全面比對長安汽車轉型更新戰略。據了解,在沖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傳統汽車制造技術環節的基礎上,還拓展了數字化軟體封測工藝、新能源電池PACK 工藝、車身一體化壓鑄、CTV 等工藝,形成了七大先進制造技術。

采訪中,王孝飛向記者透露,長安數智工廠建構了統一數字化底座+雲化應用等先進技術方案,布局智能生産、智能排程、智慧物流、智能倉儲等16類智能制造場景,應用整車軟體一體封測等尖端技術40 餘項。實作了“黑燈工廠”,部分關鍵制造技術自動化率已達100%。

“新質生産力的‘新’就是創新,‘質’就是質優。發展新質生産力,就是要通過科技創新和應用,實作行業企業的高品質發展。”王孝飛說,“在持續創新中,長安汽車将自身逐漸打造成效率更高、體系能力更強、産品品質更優、成本控制優勢更突出、可持續發展更具韌性的,具備新質生産力特質的企業。”

創新是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鮮明底色,永續創新也是“百年長安”堅守如一的精神。在當下步步為營的技術創新中,長安汽車也收獲了累累碩果。新能源和智能化是當下全球汽車産業變革的方向和趨勢,2023 年,圍繞新能源、智能化展開的長安汽車技術創新戰略也相繼高效落地。

在新能源、電動化領域,“香格裡拉”計劃躍上新台階,品牌進一步向新向上,建構形成阿維塔、深藍、長安啟源三大智能電動品牌布局,立足全球三大品牌定位,奠定堅實的未來全球競争格局;深耕“三電”核心技術,長安汽車已累

計掌握核心技術400 餘項。行業首發的長安原力超集電驅,實作工況效率高于行業6個百分點,成本降低15%;在電池領域,長安汽車已掌握核心技術180 餘項,釋出了電池品牌“金鐘罩”,打造iBC 數字電池管家,并推出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新一代電池內建、新型高效熱管理等行業領先技術。長安汽車在電池上運用的軍工标準新型隔熱材料,隔熱性能較行業水準提升30%,使用溫度比正常材料提升200℃以上,為客戶帶來“長壽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補能”的體驗。

在智能化領域,長安汽車堅持“無智能,不長安;無科技,不長安”,充分利用“六國十地”全球協同研釋出局資源,“北鬥天樞”計劃取得新突破技術成果不斷湧現,自主掌握、行業首發了APA7.0 等關鍵技術30餘項。截至目前,長安汽車已經累計掌握了1500餘項核心技術。在2023 年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長安汽車的研發實力評分再次名列行業第一,已累計7 屆14 年名列行業第一;2023 年,累計新增專利5739 件,平均每天新增專利達16件,在智能化領域專利公開量排名行業第一;主導釋出外部标準55項,完成了3 項國際标準立項,成為首個主導制定ITU 系列國際标準的中國車企。

在以創新思路積極優化産業布局層面,長安汽車與甯德時代共同成立時代長安動力電池公司,并下線首款标準化電芯,制造技術和電芯性能全球領先。同時,與贛鋒锂業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是長安汽車為實作下一代動力電池全球領先的重要舉措。

合作模式的創新,也是助力長安汽車釋放新質生産力特質的關鍵。比如在補能領域,長安汽車采取多路徑、立體式拓展“充補能”方式,積極推進大功率充電等新技術運用,加強與蔚來換電業務合作,建構共創共享、互利互惠的可持續産業生态。在智能化領域,長安汽車以建構全球領先的全棧可控智能化核心能力為目标,與地平線攜手成立長線智能,與華為強強聯合共同打造提供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的新公司。同時,持續加強跨界合作,與全球30 餘家優勢企業開展戰略協同,聚力高價值技術攻關,全力建構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互動三大領域核心競争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對創新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對此,長安汽車以全球化思維打造了頗具特色的創新人才隊伍:引進全球頂級造型設計大師、大衆集團前副總裁克勞斯等50 餘位世界級大咖,打造形成來自全球25 個國家835人的國際化造型設計團隊;圍繞智能化、新能源等核心領域,建構長安科技等17 家科技公司,以及先進電池研究院等16 個技術研究、産品開發中心,已形成來自全球30 個國家和地區、1.8 萬餘人技術研發團隊。

以創新為驅動,長安汽車打造的新質生産力“ 長安範本”,不僅為自身的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充沛動力,也為産業鍊的協同發展、區域産業叢集的同頻共進做出了突出貢獻。

2023 年,長安汽車形成新能源整車産能85萬輛、電驅系統45萬套、電控系統30萬套的具備新質生産力特質的産能布局,全年采購金額突破1300億元,同比增長28%,實作連續5年正增長,帶動全産業鍊100餘萬人就業,累計貢獻稅收176億元。

在重慶加速建構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産業叢集的程序中,長安汽車發揮着鍊長企業的重要帶頭作用,以新質生産力全力推進産業鍊轉型更新。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先行先試示範層面,目前重慶市新能源充電站數量累計達到近3000 座,充電樁累計建成22萬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139 個,公共快充樁561 個,已基本覆寫高速公路服務區快速補能場景。重慶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累計改造車路協同道路雙向730餘公裡,實作直聯車輛5000餘輛,長安汽車等企業已在渝累計測試裡程超過250 萬公裡,為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三次創業 永續創新,探尋汽車産業新質生産力的“長安範本”

聚勢蓄能 乘勢而上

鍛造創新高效價值鍊

作為部署落實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元年,持續壯大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鍛造創新高效創新鍊、價值鍊,堅持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為此,2024 年長安汽車重點聚焦“五大新躍遷”,從戰略推進、産品布局、科技創新、産業生态、客戶營運全方位強化價值鍊、生态鍊的競争力。

“今年,我們将重點圍繞‘五大新躍遷’,全面塑造具備差異化競争優勢的‘長安汽車新質生産力’。”王孝飛說。據他介紹,“五大新躍遷”具體如下:首先,以戰略為牽引,實作轉型更新新躍遷,大力推進“新汽車 新生态”戰略,計劃到2030 年累計投入2000 億元,新增1 萬餘人的科技創新團隊,推出搭載長安汽車基于軟體定義汽車打造的SDA 平台架構産品—— 長安啟源E07,與全球合作夥伴攜手,成為新汽車科技産品與服務的提供商,共同打造共享、共建、共赢的科技生态。第二,優化産品布局,實作品牌提升新躍遷。以産品為主線,推動長安引力、長安啟源、深藍汽車、阿維塔、長安凱程五大業務品牌共同發力,建構差異化的品牌價值,以不同定位滿足不同細分人群的個性化需求。第三,強化科技創新,實作技術引領新躍遷。堅持每年研發投入占比不低于收入的5%,推動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其中在新動力領域,建構成本領先、安全可靠、低碳高效三大核心競争力,快速突破低溫電芯、快充補能等技術難點,打造超低能耗、超高環境适應性、超快補能的長闆标簽;在智能化領域,基于不同品牌,打造差異化的智能标簽。同時,聚焦高價值、使用者強感覺領域,建構智能駕駛、智能互動、智能車控、數字生态四大智能化核心競争力,力争用3年時間實作智能化體驗全球領先;在設計方面,打造“超世界一流”的造型能力。用技術、流程等科學的工具方法來定義設計;建立定義、設計、工程化的協同機制,讓使用者需求與設計理念直通直聯、更加契合。第四,建構産業生态,實作發展共赢新躍遷。聚焦下一代動力電池布局,堅持技術自主研發和資本合作同向發力,整合全球資源,實作全球領先;在智能化領域,堅持自主與合作兩端發力,進一步發揮長安科技、長線智能、軟體科技等創新主體作用,加快作業系統、控制器等核心能力突破,掌握全棧可控能力;在前瞻領域,持續開展長安AI 大模型研發應用,快速疊代算法模型,提升AI 算力,塑造新的競争優勢。第五,推進客戶經營,實作服務體驗新躍遷。堅持客戶“一号工程”,将客戶經營打造成長安各品牌差異化的競争優勢,建構“全球、全品牌、全價值鍊”的客戶服務能力。從高效解決問題,向主動為客戶創造價值、提升體驗轉變。同時堅持“長安出海,服務先行”,快速拓展海外“一号工程”,為全球客戶提供一緻的服務标準和水準。

基于高質高效的創新鍊、價值鍊,未來長安汽車的産品陣容将更加貼合新質生産力的特質。王孝飛透露,今年一季度,全球首款增程皮卡——長安獵手開啟傳遞;二季度,深藍硬派SUV G318 将正式上市;三季度,阿維塔旗下第二款SUV E15、深藍C857(代号)、長安凱程G393 将與大家見面;四季度,量産可變數智新汽車長安啟源E07、阿維塔中型轎跑E16、長安啟源C798(代号)将加入産品陣營。到2028 年,長安汽車将面向全球推出E15、長安啟源E07、C857、G318、J90A、P866 等30 餘款重磅全新新能源産品。同時,持續聚焦全球市場,從營銷、管道、動力類型等方面統籌規劃,打造規模化的核心大單品。

按照規劃,2024 年長安汽車整體銷量目标将實作280 萬輛,同比提升9.7%。其中自主機闆塊銷量220.4 萬輛,同比提升14.6%;新能源汽車銷量75 萬輛,同比提升55.9%;海外銷量48 萬輛,同比提升33.2%。同時,實作5% 的降本目标。

2025年,長安汽車整體銷量目标計劃提升至350 萬~400 萬輛,同比提升32%~51%。其中,自主機闆塊銷量280 萬~300 萬輛,同比提升35.7%~45.3%;新能源汽車銷量120 萬輛,同比提升71.4%;海外銷量70 萬輛,同比提升66.7%。到2030 年,整體銷量預計達到500 萬輛,其中自主機闆塊銷量400 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300 萬~350 萬輛、海外銷量120 萬輛,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邁進。

抓機遇 迎挑戰

提升中國汽車全球競争力

轉型在為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面對愈加激烈的競争,企業也必須具備從容應對挑戰的底氣和實力。

兩年前,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公開表示,未來2~3年,保守預計有60%~70% 的品牌将面臨“關停并轉”。兩年後的今天,這一預測正被現實印證。“向電動化和新能源轉型是行業共識,但轉型的研發投入、生産投入、市場投入巨大,現階段幾乎每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或車企的新能源業務)都面臨制造成本高、營運成本高、規模效應未顯現、單車利潤低的窘境,處于持續虧損階段。同時,随着新能源車型供給大幅增加,供大于求的特征更加明顯,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啟降價競争模式,将加速品牌淘汰。”王孝飛坦言,“短期看,電動汽車發展仍面臨客戶體驗相對較差、企業盈利難、原材料資源供應不足等挑戰,特别是裡程焦慮、補能效率、安全可靠等客戶體驗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同時,下遊電池回收産業視窗期到來,車企需加快布局。”

除了國内市場,談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新一輪出海的機遇與挑戰時,王孝飛表示,必須正視的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尤其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崛起,正遇到諸多挑戰。在“東升西降”的大趨勢下,汽車産業電動化、智能化的全球創新資源進一步向東方聚焦,是以東西方的角逐和競争更加激烈,長期博弈将成為必然。比如,歐盟對産自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将針對中國汽車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等,涉及到前瞻技術方面可能存在較大風險。

“長遠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海外市場的機遇大于挑戰。”王孝飛說,“首先,憑借持續進化的核心系統技術,逐漸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營銷鍊、服務鍊,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出了一條‘換道超車’的轉型之路,赢得了全球使用者的認可,逐漸塑造了較強的全球競争力。另外,根據預測,未來全球汽車産銷總量将平穩增長,未來5 年複合增速2% 左右;新興國家市場持續修複,未來5 年複合增速3%~9%;未來5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接近30%。海外市場的拓展,有望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的機會。”

全面提升中國汽車的全球競争力,需要中國汽車産業在電動化、智能化賽道以引領之勢活躍在全球舞台的同時,快速補齊短闆。比如電動化方面,動力電池标準不統一、産能過剩凸顯、廢舊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産業鍊閉環尚未打通等問題亟待解決。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各整車廠在晶片領域“各自為戰”,認知和标準不統一;核心技術受限,尚未找到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非個人資訊的邊界模糊與權屬不明,不利于個人資訊保護等。“與此同時,在中國汽車‘集體出海’步入高峰期的當下,中國車企應整合資源、加強協同,提升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整體的産品實力和品牌形象,在全球市場競争中降低産業鍊成本的消耗。”王孝飛建議。

未來,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衆多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将在全球競争中,與衆多合作夥伴共同演繹更多開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精彩“汽車故事”。從産品出海到戰略布局,從技術輸出到标準聯通,中國汽車産業在踐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持續鍛造中國汽車産業的全球競争力和影響力,為全球汽車産業注入更多“中國創新活力”。

文:王璞 編輯:李卿 版式:劉曉烨

給小編加個雞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