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華榮:推進“四創新一變革”,長安汽車加速打造新質生産力 | 高端訪談

作者:平庸
朱華榮:推進“四創新一變革”,長安汽車加速打造新質生産力 | 高端訪談

編前:今年,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首要任務。汽車産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和中堅力量,在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行業形成的新優勢和新活力,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充沛的“汽車新動能”。

從規模增長到開放創新,從全球競争到轉型更新,在加速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中國汽車産業有哪些特質和優勢?又有哪些壓力和挑戰?《中國汽車報》立足汽車産業,通過全面走訪調研典型企業,全景式透析和挖掘中國汽車新質生産力,推出“解碼中國汽車新質生産力”專欄,第一站走進長安汽車。

今年一季度,長安汽車總銷量、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和自主品牌海外銷量均實作了同比增長。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2.4%,自主品牌海外銷量同比增長超過80%。依托創新驅動,長安汽車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高質高效轉型,正是“中國汽車新質生産力”的“長安範本”。

日前,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兼《中國汽車報》社社長謝戎彬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簡稱“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阿維塔科技董事長朱華榮就長安汽車在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過程中,如何了解、踐行和诠釋新質生産力,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以及中國車企如何抓住全球競争機遇等焦點話題展開深度對話。

朱華榮:推進“四創新一變革”,長安汽車加速打造新質生産力 | 高端訪談

◆訪談嘉賓: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朱華榮(左)

◆訪談主持:

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兼《中國汽車報》社社長 謝戎彬(右)

科技創新引領

加速形成新生态

謝戎彬:發展新質生産力是中國經濟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驅動力。站在汽車行業來看,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是什麼?長安汽車對“新”和“質”有怎樣的了解?

朱華榮: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和支撐,長安汽車作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鍊主”企業,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并将創新成果應用到産業和産業鍊上,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中發揮了“長安力量”。

新質生産力最終目的是培育形成新産業。長安汽車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加速形成新汽車新生态,并在多年的創新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首先,在全球30 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了超過1.8 萬人的技術研發團隊,培養了一批智能化、新能源以及全球化戰略人才;其次,建構了“六國十地”,16 個産品、技術開發中心,18 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平台的研釋出局,建立全國重點實驗室,形成智能汽車安全原創技術策源地;在汽車産品方面,打造新汽車CD701,向可自我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進化;在商業模式方面,搭建“天上一朵雲、空中一張網、中間一平台、地上全場景”,重構以長安為主導的新商業模式。

謝戎彬:創新是貫穿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條鮮明主線。對中國汽車産業而言,創新也是産業發展曆久彌新的底色,更是壯大的根本。長安汽車在發展新質生産力過程中有哪些創新舉措,又有哪些規劃和願景?

朱華榮:未來,長安汽車将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實際,通過“四創新一變革”因地制宜加速打造新質生産力。

“ 四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産業創新和生态創新。其中,在技術創新層面将重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個領域持續深耕,其中新能源核心技術領域包括低溫電芯、快充補能、下一代動力電池研發合作、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光伏發電等都是研發創新的重點;在智能化領域,智能駕駛、智能互動、智能車控、數字生态是重點;在智能制造方面,将加大先進技術在制造環節的應用,實作智能化工廠更新。

在産品創新方面,長安汽車旗下的五大品牌将共同發力,未來5 年推出30 餘款新能源産品。在産業創新層面,着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長安汽車将充分發揮“鍊主”的作用,打通和關聯上下遊企業、科研機構、産業基金等,發揮合力共同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在生态創新方面,發揮長安科技、長線智能、軟體科技等創新主體作用,在作業系統、控制器等領域實作突破。建構新型朋友圈,推進跨圈層合作,實作共赢發展。

“一變革”是組織變革。未來長安汽車将搭建與發展新質生産力相比對的新型組織結構,充分吸納國際化人才、多領域人才。使不斷完善的人才機制,成為企業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按照規劃,圍繞“香格裡拉”“北鬥天樞”“海納百川”三大戰略計劃,通過專業賦能、崗位實踐、送外學習等方式,大力推動人才結構轉型。到2025 年,我們計劃完成内部人才轉型3000 人。

緊扣“效率、和諧、持續”

補足産業鍊短闆

謝戎彬: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9 年全球第一,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大國。在核心技術創新層面,也逐漸形成全球引領優勢。在成績面前,我們仍然需要審視不足。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同時,新能源汽車産業鍊還存在哪些亟待補齊的短闆?

朱華榮: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已構成較為完整的産業鍊閉環,但部分環節仍存在不夠“效率、和諧、持續”的問題。

一是标準化步伐推進緩慢。動力電池的形狀規格、大小容量五花八門,導緻電池工廠、産線數量繁多,裝置使用率和規模效應無法得到最大化發揮。

二是産能過剩現象較為嚴重。各企業過于激進的電池産能規劃,使得産能閑置、資源浪費問題突出。據測算,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産能需求約為1000~1200GWh,而目前産能規劃已達到4800GWh,影響行業綠色發展效率。

三是廢舊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産業鍊閉環尚未打通。不符合環保及行業标準的“小作坊”成為廢舊電池的收集主力,而符合标準的白名單企業收集的廢舊電池份額不到25%。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場景和商業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整個行業尚處于未激活狀态,要素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是以,我建議,推動動力電池标準化,按需調節電池産能規劃;加大對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體系的建設力度。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綠色産業鍊的生态閉環,進而打造效率、和諧、可持續的新能源汽車産業。

鞏固電動化優勢

提升“出海”競争力

謝戎彬: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尤其是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勢頭強勁,長安的全球化戰略也快速推進。在新一輪汽車出海過程中,包括長安汽車在内的中國車企将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朱華榮:新一輪中國汽車出海,挑戰與機遇并存,總體來看機遇大于挑戰。對中國車企而言,關鍵在于如何把握時機、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同時保持對國際市場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和靈活适應性。

必須正視的是,中國車企仍然面臨着激烈的國際競争和挑戰:一是歐美車企調整全球電動化戰略步伐,聚焦資源提升汽車智能化等新能力;二是面對中國品牌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崛起,各國保護自身汽車産業,很有可能導緻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擡頭,可能會對中國車企出口帶來不利影響;三是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歐美車企調整全球電動化戰略可能會影響全球電動汽車的市場預期,導緻投資和市場信心波動,給中國車企的融資和市場政策帶來一定的壓力。

但我認為機遇與挑戰仍然是并存的,在這樣的形勢下,我認為中國車企要在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進一步鞏固中國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競争優勢。中國車企有機會成為電動汽車技術和産品的領先者,并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明顯的技術優勢;二是增加中國品牌在全球的市場機會。随着中國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崛起,配套上下遊産業鍊競争力同步提升,并帶動就業和經濟增長。中國車企要抓住歐美推遲電動化這一機會,在本土市場推出更多的電動汽車産品。目前我們隻在全球1/3 市場發力,發展潛力巨大;三是技術轉移和合作方面,中國車企要積極尋找與歐美汽車巨頭合作的機會,以中國在電動化領域的優勢,再借助跨國品牌在産品開發、客戶經營、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産業綠色轉型。

整理:王璞 編輯:陳偉 版式:劉曉烨

給小編加個雞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