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懂劉慈欣《贍養人類》,我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作者:洞見

2024年的打勞工,注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艱難。

Sora橫空出世,意味着視訊從業人員即将面臨大洗牌;去年問世的Chatgpt,也早已經引起很多相關行業地震。

無數打勞工憂心忡忡,不知道在矽基生命的威脅下,碳基生命還有沒有出路。

劉慈欣在短篇小說《贍養人類》裡,早就給出過一個殘酷的參考答案——

勞動力被不斷取代,勞動者會漸漸被社會淘汰。

安全的食品、健康、教育、自由玩耍都開始成了奢侈品。

這是個悲哀的預言,卻戳中了現實中無數打勞工的恐懼。

社會瘋狂變化,微小如塵埃的我們,仿佛無論如何努力,都免不了被時代碾壓的命運。

危機面前,普通人到底能何去何從?

看懂《贍養人類》,或許你就有了答案。

1

你永遠都不知道,

黑天鵝何時會掀翻生活

故事發生在一個與當下無比相似的時空。

書中的地球上,也有階層分化,有貧富懸殊。

富人占有大量社會資源,可以翻雲覆雨;窮人苦苦掙紮,卻隻能謀求溫飽。

這天,地球上忽然出現了極其荒謬的現象。

全球最頂尖的十三名富豪聯合起來,要把自己的财富分給窮人。

無數窮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在錯愕和狂喜中,瞬間變得身價百倍。

然而,有三個最底層流浪漢拒絕了财富。

他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隻能在垃圾場回收腐臭食物和廢紙廢塑膠,來換取一點點錢維持生命。

他們不願領取富人的施舍,因為有人需要從貧窮中汲取藝術創作的靈感,有人隻單純地想惡心有錢人,直接表示拒絕。

但等待他們的,卻是死亡。

僅僅過去一兩天,這三個流浪漢就被十三富豪派出的殺手收割了生命。

在這之前,流浪漢與富豪非但沒有恩怨,甚至沒有一丁點交集。

看似滅絕人性的屠殺,背後隐藏着一個驚天的危機。

原來不久之前,一群失去家園的外星人,從遙遠的外星球逃荒來到地球。

他們依仗先進的武力要占領地球,并提出按照地球人現行最低生活标準,贍養全體地球人。

地球各國政府無力反抗,隻能暫時對公衆隐瞞消息,以免引發社會恐慌。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搶在外星人開展針對地球人生活的普查之前,用最短時間将所有财富平均到每一個人。

于是,拒絕接受财富的流浪漢,就成了提高全球最低生活标準的障礙,被毫不留情地清除掉。

多麼可悲的真相!

遙遠星球上發生了一場變故,結果導緻很多光年外的地球文明即将面臨毀滅。

地球掌權者出于善意的決策,竟然殺死了三個生活在最底層,艱難維持生計的普通人。

明明毫不相關,事前更毫無征兆,可一旦發生,帶來的就是驚心動魄的毀滅。

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做“黑天鵝事件”。

指的是極度小機率的事情,一旦發生就引來一連串連鎖反應,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大到年初的凍雨,頭幾年的疫情,或者席卷數國的金融風暴。

小到一次裁員,一場車禍,一場重病,就讓一個人的生活跌入泥濘。

命運的迷宮裡,不知道哪個角落有黑天鵝怒目而起,将現實撕扯得七零八落。

這世上從沒有永遠的歲月靜好,隻是山雨欲來時,許多人茫然無知。

看懂劉慈欣《贍養人類》,我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2

人生的多數危機,本質是降維打擊

《贍養人類》中,地球上各國的權貴和富豪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真誠和高效率,要實作全人類的“均貧富”。

他們不知道,外星探子早已潛入地球,其中一位探子還在垃圾場遇見刺殺流浪漢的殺手。

這是兩個文明間第一次直接接觸,并沒有血腥搏殺或者利益博弈。

兩人像老朋友一樣随意聊天,也在交談中揭開了這場跨越兩個文明的災難真相。

原來,探子來自一個極其遙遠、科技也極其發達的星球。

那裡的人信奉“私有财産神聖不可侵犯”,一個人隻要擁有财産,就會受到法律保護。

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富人的财富越滾越大,窮人日漸貧困。

随着人工智能一步步替代生産力,窮人的處境就更加惡劣。

危機的真正爆發,是在教育方式發生變革以後。

人們隻需往大腦中植入超級計算機,就能輕易獲得豐富知識,還能放大智力和思維。

但這種裝置機器昂貴,導緻超等教育完全成為富人的特權。

完成超等教育的人,和普通人在智力、藝術感覺力等方面有了極大的差異。

富人的斂财能力越來越強,窮人一步落後就再無逆襲之力。

更可怕的是,富人和窮人逐漸變成思維無法共通的兩個物種,适用于同類的同情心雨寬容,蕩然無存。

最後出現了一名“終産者”,他壟斷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财富,還掌握了絕大多數水、土地、空氣……

其他二十億人全部淪為窮人,被“終産者”毫無憐憫地趕出母星。

而當這些窮人曆經磨難來到地球,發現自己在科技、武力方面居于絕對優勢。

他們立刻以同樣冷酷的姿态對待地球人,也就有了滅絕人性的“贍養人類”計劃。

而相對落後的地球人,隻能無差别淪為低等物種,接受被圈禁、被奴役的命運。

多麼驚心動魄的預言,多麼鮮血淋漓的警告。

很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各種比較、各種競争中長大。

日子久了才發現,真正打倒我們的,從不是看得見的威脅,而是超出認知的劫難。

就像二十年前,家電巨鳄國美蘇甯鬥得風起雲湧,卻不料電商崛起改變了整個家電業态,讓連鎖賣場的生意江河日下。

曾經幾大友善面品牌厮殺得如火如荼,結果外賣興起,将友善面市場沖擊得七零八落。

無數流水線勞工、電話客服、初級文案兢兢業業工作多年,到頭來被AI驅逐出工作崗位。

這世事的确變幻莫測,人生也從來幾多艱難。

除了生老病死、天災意外,生活中遭遇的大多數磨難,都源于認知的短缺。

超出認知的降維打擊,才是人生最大的危機。

看懂劉慈欣《贍養人類》,我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3

學會自我進化,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贍養人類》中提到,在第一地球,高效率的機器人可以做一切事情,窮人連出賣勞動力的機會都沒有了。

現實中,越來越多崗位面臨人工智能的挑戰。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指出,未來将有70%的工作被淘汰。

時代已如大江東去,勢不可擋。沉浮其中的我們,如何做才能防患于未然。

這裡有三個小小的建議。

1. 拔掉電子“奶頭”,對抗算法背後的人性。

《贍養人類》裡,描述了一個很恐怖的場景。

終産者壟斷了所有戶外空間,窮人隻能龜縮在密閉場所裡,從窗戶中偷窺外面的小河流水。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反而主動選擇縮在某個角落。

他們從早到晚捧着螢幕,沉浸在遊戲、短視訊、影視和綜藝帶來的快樂中無法自拔。

社會學上,有個著名的“奶頭樂”戰略。

意思是随着生産力的提升,80%的财富将聚集到20%的精英階層手中。

為了轉移被邊緣人群的不滿情緒,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提出,制造大量充滿感官刺激、令人沉迷的“奶頭”産品,像喂養嬰兒一樣填滿窮人的生活。

于是,越來越多的電子“奶頭”被生産出來,在算法的加持下分發到裝置終端。

無數人沉醉于虛幻的世界,渾渾噩噩也安分守己。

作家水木然說,智能文明就是閹割人的文明。

閹掉了普通人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割舍了其改變現狀的動力。

想要跳出陷阱,唯有勇敢地拔掉電子“奶頭”,對抗算法背後的人性。

肯直面生活,直面自己,才能找到未來提升的方向。

2. 學習“進城麻雀”,擁抱科技和變化。

你有沒有發現,鋼筋水泥的城市裡,很少見到野生的飛鳥,唯有麻雀是個例外。

原因是城市裡不間斷的噪音、夜晚的光污染對多數鳥兒都是緻命威脅,它們隻能主動遠離。

唯有麻雀能主動改變自己,适應城市的擁擠、噪音……也就在城市裡過得遊刃有餘。

麻雀遭遇的挑戰,又何嘗不是當下我們每個人都在面臨的困境。

科技日新月異,生産力快速疊代。

幾乎每個行業都在被AI重塑,每個打勞工都身不由己卷入其中。

但也意味着,每個行業都有了新的可能。

英偉達CEO黃仁勳說,AI不會奪走你們的工作,使用AI的人會奪走你們的工作。

與其恐懼被人工智能替代,不如接受與AI協同,進行更高效地學習和工作。

老話說,大水漫得過金山,卻漫不過鴨子背。

做一個順應時代的踏浪者,才能和時代共舞。

看懂劉慈欣《贍養人類》,我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3. 逆着AI思考,用智慧敲碎階層的壁壘。

前段時間朋友聚會,席間有個前輩說了句非常紮心的話:

大多數人的工作和生活,與人工智能并沒有本質的差別。

一樣是接受固定的指令(比如工作上的KPI,生活中的固定家務和人情往來),一樣是每天做重複的事情。

很多人看似辛苦幾十年,其實幾乎沒有任何長進。

當資料儲存能力巨大,處理速度又能全方位碾壓人類的AI走入現實,他們隻能輸得一敗塗地。

破局的唯一方法,就是逆着AI的方向思考,積極發揮人獨有的創造力和情感力,從根本上改變個人在社會生産力中的分工。

通過跨領域閱讀和學習提升自己,有能力對現有工作進行調整和創新。

提高對他人的共情能力和深度溝通能力,以指導AI更高效率完成目标。

你可以用人工智能放大長闆,在熱愛的領域一騎絕塵;也可以拿專業程式補齊短闆,在現有崗位上更上層樓。

努力做AI的主導者,而不是低層次的同質競争者。

早晚你能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敲碎階層上升的壁壘。

《贍養人類》的故事不長,隻寫到殺手被其中一位流浪漢觸動,反過來刺殺富豪就戛然而止。

至于地球人有沒有最後淪落到“被贍養”的悲慘境地,作者做了留白處理。

外星人的入侵也許隻是幻想,但書中有句話振聾發聩。

書中提到,教育是社會下層進入上層的唯一管道。

這裡的教育不是階段性應試,而是終身學習,不斷為自己賦能。

科技的确正在代替簡單重複的工作,未來也很可能會淘汰“停滞不前”的人類。

但它無法淘汰一直在創新和進步的人。

作家李月亮說,這個時代,如果你跑在前面,就會發現遍地都是機會,一切都欣欣向榮。如果你落後于時代,則會發現舉步維艱。

從現在持續成長,不斷拓寬認知的邊界,對未知始終保持好奇和思考。

始終搶在時代的前列,才能抓住甚至創造機遇,乘着時代的東風不斷躍遷。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舒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