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越周期:浙商銀行的“五篇大文章”和“一條方法論”

作者:财經無忌

文 | 無鏽缽

上市銀行的年報季已近尾聲,新的考驗卻才剛剛開始。

過去一年裡,身處經濟換擋的時代背景之下,銀行業成為了資本市場貢獻“喜報”的密集闆塊。

通過對資産負債結構和業務闆塊的持續優化,截至4月上旬,已披露年報的21家上市銀行中,絕大多數維持了營收和利潤的正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21家銀行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平均為0.025%,淨利潤同比增速平均為3.78%。

客觀來說,在全球經濟遍布不确定性“烏雲”的環境下,這樣的成績已經實屬不易。

然而,透過這份成績單,銀行業分化的趨勢同樣也愈發明顯。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既是時代加諸的未來大勢,也是一場面向所有銀行的“綜合大考”。

在這場考試的開端,浙商銀行不僅在業績增長上表現亮眼,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同樣已經有所建樹。

拆解“優等生”的答卷,無疑也将為行業帶來更多啟發和思考。

1、弱敏感資産築牢經營安全,浙商銀行如何“穿越周期”?

銀行業從誕生的第一天起,“順周期性”就是刻在骨子裡的基因。高杠杆的業務特性決定了,銀行業在經濟上行的周期中,能交出出色的财務資料;相反,在經濟下行環境中,也會暴露相應的經營風險。這一特性在目前已經成為遏制銀行業長期穩健發展的桎梏。

這種過度依賴周期的發展模式,同“金融強國”戰略和中國特色金融發展要求并不相符。

這也意味着,相較于短期的營收表現,唯有轉變傳統順周期經營理念的銀行才具備通往未來的“船票”。

這也是浙商銀行隐藏于财報資料之下的經營邏輯。

在業績上抵禦周期波動、穩健增長,已經成為浙商銀行近兩年來的“業績标簽”。2023年,浙商銀行實作營收637.04億元,比上年增長4.29%;實作歸屬于本行股東的淨利潤150.4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0%。

穿越周期:浙商銀行的“五篇大文章”和“一條方法論”

浙商銀行2023年度報告

營利增長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在風險管控方面取得的成果。

截至2023年末,浙商銀行在資産品質承壓的背景下,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進一步降至1.44%,低于行業平均水準。實作弱周期行業貸款餘額1797億,同比增長25.8%,相應的資産品質抗周期能力優異,不良貸款率僅0.33%,對提升風險抵禦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各方面的名額資料表明,在建設“金融強國”的時代要求下,浙商銀行無論是在業績增長,還是風險防控層面,都展現出了穿越周期的能力。

這背後,“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經營政策無疑起到重要作用。 從業務端來看,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帶來的多元化營收結構,對築牢經營安全,實作穩健增長具有積極意義。

2023年,該行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營收增速20%,遠超全行營收增速;營收占比穩步提升,已從2022年提出之初的24%上升到如今的33%。

同時,CSA客戶綜合服務總量7.9萬億,帶動非息收入占全行營收的占比超過四分之一,貢獻了八成以上的營收增量。上述營收,不僅為浙商銀行平衡好功能性和營利性擴充了空間,同樣也增強了該行反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從兩年前這一政策的提出至今,市場一步步見證着“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政策落地為實際經營層面的“壓艙石”。 這一政策不僅見證着浙商銀行穿越周期的定力,更凝聚着該行對“金融強國”要求的思考。

2、“弱敏感資産”破題“五篇大文章”,浙商銀行如何踐行金融使命?

回望過去,一部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史,本質上就是行業“價值核心”伴随時代程序不斷煥新的曆史。

二十大之前,行業主流的價值是“經營視角”,即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但不同于國際上對銀行業的正常了解,中國銀行業承擔着特殊使命,不僅是“營利機構”,更是推動中國式金融現代化、鑄就金融強國的關鍵力量。

這也是為什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金融的高品質發展助力強國建設。

對于銀行業來說,這五篇大文章不僅是戰略和業務層面的新要求,更是金融強國大戰略背景下的前行方向。

盡管有着如此重大的意義,但在具體實踐環節,許多銀行寫起這五篇大文章來,也是“提筆難下”。

一方面,受制于内部的結構性沖突和周期性困境,許多銀行在經營環節和資産品質上承壓,維持生計就已“竭盡全力”。

另一方面,行業内卷的加劇和業務同質化趨勢,也讓銀行業的五篇大文章遍布雷同,難有新意。

這也是為什麼,市場對于浙商銀行“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政策格外關注。

穿越周期:浙商銀行的“五篇大文章”和“一條方法論”

除了幫助銀行在經營側穿越周期,在金融強國的創新探索上,“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政策同樣也為寫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了思路。

從主旨來看 ,寫好五篇大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助力創新驅動發展;而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政策推出的宗旨,同樣也是将更多金融資源投入國計民生領域,聚焦服務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和居民百姓,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二者在價值中心上一緻。

正如浙商銀行行長張榮森所強調的那樣:

“做好‘五篇大文章’既是浙商銀行踐行‘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也是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壓艙石、提升穿越周期能力的‘題中之意’。”

從具體實踐層面來看,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政策,同樣也是助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

綜合來看,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政策關注的正是國家重點支援的、與經濟周期相關性較弱,但又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領域,這與五篇大文章的要求相契合。具體到業務分類上,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所包含的“小額分散資産、弱周期行業資産和CSA客戶服務總量”三大業務,也與五篇大文章的内涵互相映照。

穿越周期:浙商銀行的“五篇大文章”和“一條方法論”

浙商銀行2023年度報告

這之中,小額分散資産主要包括小企業金融、零售金融和供應鍊金融,從推出之始,就旨在緩解末端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問題,是“普惠金融”和“數字金融”的重要載體;“弱周期行業資産”代表着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導向、順應社會經濟長期發展趨勢的弱周期、高景氣度行業資産,以及國計民生相關行業資産,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高度相關;最後的“CSA客戶服務總量”即“客戶”“服務”“量”的集合,是商業銀行打造綜合金融服務的主戰場。

今天,浙商銀行圍繞“金融強國”戰略,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謀篇布局,正是在這一科學“破題思路”的指引下展開。

3、助力金融強國,浙商銀行給出“長期方法論”

宏觀視角下,得益于“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政策同金融強國戰略、五篇大文章之間的契合,可以說浙商銀行的金融實踐,正在中國式現代化金融浪潮中産生不容忽視的推動力量。

以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為例,針對科技領域最需要的人才、資金,浙商銀行通過打造差異化科技金融管理舉措,幫助科技型企業破解不同發展階段的難點和痛點,提供更高效多元的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末,該行在科技金融領域服務人才、科技企業1.5萬家,提供的融資餘額超過2000億元,服務國内外院士、國家級人才超500餘位。

同樣交出優質答卷的,還有包括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在内的一系列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圍繞“五篇大文章”要求,浙商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綠色貸款餘額超過2000億元,較年初實作39%的增速。在普惠金融領域,根植浙江的浙商銀行,從成立伊始就将普惠小微金融視為戰略業務,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超3200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已超過20%,已為超6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超2萬億元的累計投放。

穿越周期:浙商銀行的“五篇大文章”和“一條方法論”

截至2023年末,浙商銀行“大、中、小、微”客群結構不斷優化,合作央企達93家,基本實作全覆寫;普惠貸款客戶達14萬戶,較年初增長15%;零售客戶較年初增長超30%。

回望過去,市場關于浙商銀行的解讀視角,更多是經營側的亮點表現。

然而伴随着五篇大文章的不斷落筆,和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的長期累積,該行正在重新整理市場過往的單一認知。

在建設金融強國的時代背景下,今天的浙商銀行已經成為具備高品質發展實力、穿越周期定力和同實體經濟同頻共振的長期樣本。

市場也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裡持續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壓艙石”,以實際行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浙商銀行,距離“一流的商業銀行”願景,已經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