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線記者講故事 | 維也納唱響山裡的歌

作者:長城網
一線記者講故事 | 維也納唱響山裡的歌

維也納唱響山裡的歌

沈陽日報記者 浴輝

在我辦公桌上有一瓶水,這是一瓶融入了藍色黃河水的藍色多瑙河的水!7月23号,沈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在維也納獲得了第十二屆世界和平合唱節的金獎。在我們的團員中,有一位來自甘肅臨夏的藏族女孩崔雲蒙,她家鄉的黃河是藍色的。這次維也納之行,我和她終于圓了一個共同的夢想:讓山裡的孩子把歌從藍色的黃河唱到藍色的多瑙河!

一線記者講故事 | 維也納唱響山裡的歌

班琴。資料圖

這個白馬藏族女孩叫班琴,她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東壩中學讀書,她的家,推開門就是永遠望不盡的綿延群山。

幾年前,我跟随中國記協和遼甯記協的上司來到東壩中學捐贈文體用品。這是一是以留守兒童為主體的學校,這裡的孩子絕大多數每年隻能見到父母一次。在采訪中,我問一個孩子:“你的爸爸媽媽在哪兒打工?”她茫然地說:“不知道。”我問:“他們什麼時候回來看你?”她漠然地說:“不知道。”

一支臨時組成的合唱隊,幾乎是喊着唱出歡迎我們的歌。孩子們的嗓音條件不錯,但是缺乏專業訓練,一句話脫口而出:“我們來教!”

2022年7月,文縣東壩童聲合唱團成立了。此後,每個月我和我的同僚們便踏上了一條從大東北到大西南,跨越2400多公裡的音樂幫扶之路。清晨6點從沈陽出發,飛機、火車、汽車,各種交通工具穿越于李白《蜀道難》中說的那條“難于上青天”的路上。第二天早晨,因為暈車而吐得翻江倒海的我們,才能看到孩子們帶着驚喜和渴望的笑臉。

我們的排練從吐氣發聲到分聲部合唱,從形體到表演,手把手地輔導着這群零基礎的山裡孩子。中午休息時,我去學校門口的小賣店買東西,剛好看到合唱團的四個小男孩。我馬上招呼他們:“孩子們過來呀,團長給你們買雪糕!”其中一個孩子猶豫了一下,低着頭小聲地和我說:“我們四個人,吃一個雪糕就夠了……”我瞬間淚目了,孩子們懂事得讓人心疼!

當這些隻會喊着唱歌的孩子們,能夠氣息穩定、聲音統一時,他們收到了來自甘肅電視台的演出邀請。2023年2月27号,大山裡的孩子,第一次走出那道山崖,拉着“中國甘肅省文縣東壩童聲合唱團”的條幅,怯生生地走上了甘肅電視台那星光燦爛的舞台,唱出了我們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大山裡的孩子》。

我們采寫的關于合唱團的報道,引發全網轉發,也引來了全社會對孩子們的關注。

一線記者講故事 | 維也納唱響山裡的歌

合唱團在飛往“夢想”的飛機前合影。資料圖

6月,合唱團收到了來自央視《大風車》欄目組的邀請函。7月2号,一架飛機滿載着山裡孩子的夢想淩空而起,飛向他們心馳神往的首都北京。孩子們走進央視錄音棚,聽到了自己的歌聲從頂尖級錄音裝置中舒緩地流出;他們和隻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小鹿姐姐一起做節目;他們還來到了中國記協,唱起了心中的歌。

7月4日淩晨,頂着小雨,我帶着孩子們從住地出發,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4點51分,在國旗即将升起的時候,雨勢忽然加大了。但孩子們全都摘下了雨衣的帽子,把紅領巾從雨衣裡小心翼翼地拿出來,在胸前撫平。國歌響起,他們齊刷刷地舉起了右手,向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敬了一個莊嚴的隊禮。

望着他們高高舉起的右手,望着他們眼中那自信、堅毅的目光,此刻我已分不清我臉上的是雨水還是淚水。我親身經曆了這群孩子從一張白紙到專業合唱團的破繭成蝶的神奇。從想到,到做到,我曾經徘徊過,不去的理由有千萬條,去的理由隻有一條!那一刻,我覺得我們全體新聞人所有的付出,全值了!

7月23号,當班琴作為文縣東壩童聲合唱團的代表,終于站在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台上時,如潮的掌聲響起!

一線記者講故事 | 維也納唱響山裡的歌

合唱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資料圖

我們在維也納采寫的報道在各類媒體刊發,閱讀量突破千萬。我相信,通過我們新聞人的傳播,會有更多人關注和他們一樣生活在大山裡的孩子。

幾年來,我們幫助142個大山裡的孩子,圓了走出大山、走進央視、登上世界音樂最高殿堂的夢想。而關愛留守兒童,讓更多農村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這是我們新聞人的夢想。這兩個夢想今天畫成了一個同心圓。也正是這一個又一個的夢想,最終凝聚成了我們的中國夢。用合唱改變孩子們的人生,與他們心手相牽,同唱一首歌,共圓中國夢。

監 制:趙永剛

策 劃:張 霰

統 籌:胥文燕

編 導:田 夢

記 者:浴 輝

攝 像:張夢琳

後 期:吳 昀

鳴 謝:中國記協國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