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問界起火給華為帶來安全危機

作者:老鐵手記
問界起火給華為帶來安全危機

據彭湃新聞報道,4月26日山西運城一輛問界M7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輛在高速路段行駛時,與澆水車追尾導緻起火,車内連駕駛員在内的3人均遇難。

據遇難者親屬表示,她從視訊中了解到車頭着火以後,車門打不開,安全氣囊沒有彈出。此後兩天,“問界M7追尾起火”一事在網絡引發熱議。

事故發生的第二天,問界官方就發表聲明稱:“對于事故中出現的人員傷亡,深表痛心,對遇難者表示沉痛的哀悼。根據國家平台資料接入管理規定,獲悉該車輛發生事故時車速115公裡/小時,安全氣囊正常打開,動力電池包特性均正常。”

在面對記者的采訪時,問界方面回應稱:

“事故車動力電池包特性正常,代表不存在電池自燃情況,具體的起火原因,還需等待交警部門調查結果;事故發生時,事故車安全氣囊正常打開,不存在安全氣囊未工作的情況。”

問界起火給華為帶來安全危機

單純從汽車的角度來看,此次事件有三個個關注點,一是問界的AEB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二是碰撞後安全氣囊為什麼沒有打開,三是問界汽車在碰撞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第三個問題最重要)

自問界汽車面世以來,安全性一直是該車企做産品宣傳的噱頭之一,再加之消費者在使用中确實沒有遇到自燃現象,前面的文章一直對問界贊許有加。現在看來,小編之前可能不夠客觀和過于偏頗。

先來看AEB的問題,問界官方的解釋是:

“事發車型是入門非智駕版,使用的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範圍是在4~85km/h,碰撞時的115km/h時速已經遠超博世AEB觸發範圍。”

這個說法小編覺得暫且可以接受,既然行車速度超過了AEB的範圍,沒有啟動也說得過去。畢竟車的版本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

再看安全氣囊方面,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各執一詞。遇難者家屬認為氣囊沒有打開,問界卻認定氣囊正常開啟。對于這個問題小編不敢妄下斷言,還是要等事故的後續調查給出真相。

起火方面,據問界官方的回應,“事故車動力電池包特性正常,代表不存在電池自燃情況”。

但現實的問題是,這輛問界M7的确在碰撞後起火,而且車門也打不開,最終導緻三條生命的離開。

問界起火給華為帶來安全危機

問界M7是增程式汽車,燃燒源有動力電池和汽油兩個。如果按問界的說法“不存在電池自燃的情況”,那麼就是汽油洩露,導緻大面積起火有,與油車自燃的情況類似。但是在大多數油車自燃的事故中,車内乘客逃生的機率很高,不會出現火勢快速蔓延的情況。是以說,問界的這個回應有待商榷。

更要命的是,車輛起火後車門打不開,讓司乘直接失去了逃生機會。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在事故發生後,現場有多名好心人士參與救援,試圖打破車窗,将車内人員救出。不過由于起火速度太快,救援并沒有成功。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動力電池大機率發生了自燃,由于電池的能量密度太大,起火後會出現爆發式燃燒,否則不會出現火勢快速蔓延。

問界在宣傳的時候,一直在标榜自己電池的安全性,但是這個問題終究還是暴露出來了,也讓市場和消費者開始質疑問界的安全隐患。

問界起火給華為帶來安全危機

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安全隐患是碰撞後容易自燃,而且車内乘客逃生的機會較小。這不是問界一家的問題,所有的新能源車普遍存在的痛點。小編個人比較關注安全性,自己之是以一直開油車也是出于這方面考慮。

新能源車自燃隐患是高密度的動力電池帶來的,這是任何車企都要面對的客觀現實。現在看來,即使是華為也沒有從安全技術上實作突破,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碰撞後的自燃問題。

希望廣大車企在專注智能駕駛的同時,也要在汽車安全方面投入更多資金和技術。不要等到發生事故後再來解決問題,畢竟生命的代價太昂貴了。

#運城問界M7起火緻3人遇難,車企回應#​#運城問界M7起火緻3人遇難#​#問界M7起火事故逝者家屬曝光細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