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作者:富書

#頭條創作挑戰賽#

作者:蒲公瑛(富書作者)

人最可怕的是陷入自己的思維,看不見别人的處境和艱難。

香港富豪田北辰,出生在優越的家庭,名校畢業後,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公司。

他以自己的經曆認為,窮人之是以翻不了身是因為懶,害怕吃苦,不值得同情。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公開參加《窮富翁大作戰》的底層體驗,為窮人們做榜樣。

然而兩天過後,就被啪啪打臉。

當富豪成為清潔工,住在不足15尺的“籠屋”,每天掃地,倒垃圾十幾個小時,累得腰酸背痛,也吃不起一餐便當,他才知道底層人的處境有多難。

富二代的他,身邊圍繞的是精英,看到的是資源和機會,聽到的是如何創業和借勢,相信的是“隻要你有鬥志,弱者也能變強者”。

接收的資訊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圈層。

隻接受自己認同的資訊,拒絕其他圈層的觀念和看法,是一個作“繭”自縛的開始。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警惕“資訊孤島”

董宇輝說:“以前我們以為網際網路會打開外部智庫,讓我們跳出盒子去看到更多,思考更多。”

其實,并沒有,因為大資料會投其所好,我們最後處于資訊繭房之中,還不如古人看到的真實,看到的多。

什麼是資訊“繭房”?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隻關注自己喜歡的,自己認可的資訊,久而久之,就會被這些同類資訊包圍成一個“蠶繭”,形成桎梏。

這些“蠶繭”把不同圈層的人,分割成不同的“孤島”,彼此之間互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有一陣子,一個叫秀才的視訊部落客爆火,在中老年圈是頂流,直到他被封号的消息傳來,年輕人才驚訝發現,他居然是一名千萬粉絲的視訊部落客,在年輕人圈中,卻查無此人。

不僅是視訊平台的精準推送,把不同年齡的人,分隔在不同的資訊繭房,也有人主動選擇待在自己的舒适領域,而不知外面的世界。

曾經有個很火的綜藝節目《考不好沒關系》,有一期很有意思的節目。

節目裡,主持人張紹剛,邀請了很多博士爸爸,讓他們來做很簡單的常識題。

結果這些爸爸創造了一個紀錄,該節目開播以來的最低分——平均得23分。

高學曆的博士爸爸,為何得分如此之低?

一個博士爸爸解釋道:“這并不奇怪,我們這些做博士的人,做研究就是在一個地方向下挖井,挖得越深,越了解井下的世界,但擡頭看到的天空卻越窄,是以很多方面,我們還不如普通人。”

在海量的資訊湧來時,我們應該有選擇地接收,以節省我們的精力。

但隻接受自己領域内或讓自己舒适的資訊,就會被單一、片面的資訊誤導,造成自視甚高,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坐井觀天,看不到井口以外的天空。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要廢掉一個人,就讓他一直沉迷在自己的世界

《拆掉思維裡的牆》裡說:“你看世界的角度,決定你的樣子。你的認知高度,就是你能站到的高度。”

在大資料時代,個人喜好得到了最大程度滿足,你觀看某個視訊之後,就會持續收到類似視訊的推送;你給某篇文章點贊之後,你會經常刷到這類文章。

你不喜歡的,不感興趣的,都給你過濾掉了,你隻能看到你想看到的。

久而久之,我們接收到的資訊越來越單一,許多事情的真相被埋沒在網絡的背後。

藝術家向梅,被一些不良媒體造謠,說她退休後生活悲慘,并大肆渲染,很快謠言得到瘋傳,并不斷得到轉發擴散。

許多不明真相的人,也加入“正義”的讨伐隊伍之中,對向梅的家人進行攻擊、辱罵,給向梅和家人帶來了傷害。

即便在向梅本人出來辟謠後,卻依然有人相信謠言。

當人反複接收某個資訊和觀點時,就更容易偏信它是真的。

在這些真真假假的資訊中,若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偏見就會被不斷加深。

網友@小琳 在知乎上說了自己的遭遇。

過年回老家,和親戚閑聊,當提到自己在大城市的工資後,親戚竟嘲諷他:“讀那麼多書,在大城市有什麼用,還不如做直播。”

因為親戚看到的是,身邊很多人在家做直播,月入好幾萬,還不費勁。

小琳解釋說,做直播賺到錢的隻是少數。

親戚立即反駁,他認識好幾個做直播的,都已實作财務自由。

無論小琳怎麼解釋,親戚都覺得自己見到的才是真的,比她懂得更多,見得更廣。她隻好閉嘴,不再與對方争辯。

羅翔說:“人們會用偏見不斷地強化邊界。當你接受了偏見,你就會選擇性的繼續接受這種偏見。”

當一個人,習慣性地隻相信眼見為實,看不到眼前以外地方,隻接受與自己一緻的觀點,就會陷入片面的誤導,以為自己掌握的才是世界的真相。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走出去,打破“繭房”束縛

曾經,我們以為網絡可以帶我們看到更多元的内容,見更大的天地,然而現實卻是,大資料精準推送和階層固化把我們禁锢在自己的領地裡,失去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我們該如何打破“繭房”,看到外面的世界?

1、主動擷取資訊,拒絕投喂

盲目的人,攝取海量資訊,停留在“知道”的層面;

清醒的人,篩選有效資訊,更新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認知。

刷視訊、看新聞是這個時代的需要,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來為自己服務。

進行主題搜尋式閱讀,同個主題,多看不同作者的看法和觀點,從不同角度來解讀一件事。

看新聞挑選官媒網站,更有可信度,不随意相信沒有證據的傳言。

接納與自己相反的觀點,并試圖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主動擷取資訊是為篩選,被動投喂會被馴化,做個主動的人,駕馭需要的資訊,篩除多餘的幹擾。

2、少刷視訊,多看書

空隙時,人的第一習慣就是刷手機,累了放松下,沒有問題的。

如果把午休、吃飯、排隊、睡前、通勤路上的時間都用來刷視訊,就會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别人的跑馬場。

短視訊是短時的感官強烈刺激,一直接收會讓大腦處于不思考的狀态,久了大腦就會麻木退化,注意力也會下降。

而且短視訊的資訊是碎片化的,不成體系的,甚至還會帶偏我們的認知。

而書籍就不一樣,一本書就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個創作者多年的見識與積累。

讀的書越多,就會了解不同的思維模式,有助于打開思維轉換的開關。

書籍的最大好處就是,我們能随時停下思考,去發揮更多的想象,不會被眼前的假象所蒙蔽。

3、多與不同的人線下交流

每個人都有一套思維模式,見的人越多,越會發現自己思維的局限性。

有很多事沒有對錯,隻是角度不同;

很多問題,沒有标準答案,因為情況不同。

讀過的那些萬卷書,需要見萬種人才能了解和消化,也需要走萬裡路去驗證。

見不同層次的人,聽不同的故事,擷取不同的經驗,盡量避免資訊“繭房”帶來的束縛。

看得見成功之人的魄力和勇敢,但不迷信權威就是正确;

能體諒小人物的困境與掙紮,但也不會看不起他們的堅持與智慧。

網絡世界雖有需要的精神食糧,但線下世界的人間煙火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多走出去,見現實中的人,讓偏見和固執在交流中消融。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廢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長期處于“資訊繭房”

在人際交往和資訊選擇中,我們往往傾向于和思維相似或經曆相仿的人建立聯系。

随着思維習慣的養成,改變的難度和成本就會越來越大。

當你逃避、忽略、反感那些與自己思維不同的人和截然相反的觀點,也就失去了兼聽則明,深度思考的能力。

然而,真實的世界是多元和多面的。

正如菲茨傑拉德所言:“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并行不悖,才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願你以開放的心态,容納與己不同的觀點和思維,積極地學習和溝通,豐富自己,拓寬思維。

作者簡介:蒲公瑛,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更新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