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壯遊中國】虎門“虎将”蔣光鼐故居裡的家國情懷

作者:蔣豐看日本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 蔣豐

【壯遊中國】虎門“虎将”蔣光鼐故居裡的家國情懷

2024年4月的東莞之行,我是帶着一種特殊情感的。迄今,我不止一次以參加經濟或科創交流活動的目的到訪站在中國改革開放潮頭的廣東,目睹這裡的興盛變化,感受中國的發展脈搏。但是,這裡,同樣是令人血脈噴張的革命之地。東莞,向來與制造業的興盛密切相連,因“世界工廠”等聞名和活躍。殊不知,它也是一座把革命要素和氛圍拉滿的城市。十分幸運的是,這次我與日本中華蔣氏宗親經貿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蔣俊傑一起,在當地宗親蔣紹峰先生和蔣雯麗小妹的陪同下走進虎門,得以近訪彪炳史冊的當地蔣氏宗親的先人——著名愛國将領蔣光鼐的故居,有了一次不一樣的“尋根探宗”,心潮澎湃。

【壯遊中國】虎門“虎将”蔣光鼐故居裡的家國情懷

進入東莞市虎門鎮南栅村“三蔣自然村”,也就到了蔣光鼐的“家”——“荔蔭園”。地理位置的緣故,4月中旬的東莞,早已迎來濕熱。這也更加襯出這所“荔蔭園”的蔭涼閑适。外有芒果樹蔽日,内有荔枝樹遮光,綠色滿盈,是難得的一處“世外桃源”。和這種靜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蔣光鼐背後的風起雲湧。“無川不成軍,無粵不成國”。論廣東的革命志士,不可不提蔣光鼐。談中日間的那場戰争,也不得不說蔣光鼐。

探訪故居舊人,理應話史話今。但是,我把目光首先鎖定在蔣光鼐故居入門處芒果樹下那塊“溫馨提示”的标牌,因為上面寫着:“請勿在樹下逗留遊玩,慎防枯枝和芒果墜落傷人”。這真的是“前人種樹,後人得果”了。再看“荔蔭園”的大門橫匾兩側,是“造廬誰道龍猶卧,題戶應嗤鳥是凡”的隽秀蒼勁的對聯,也讓人讀出蔣光鼐生平的金戈鐵馬。出自蔣光鼐祖父之手的這棟故居,雖是造型典雅的西洋别墅式園林建築,但一點看不出富貴人家的奢華,更多是質樸淡泊,既是承載這位傳奇軍人生活點滴的立體空間,又是訴說這位愛國将領全部情懷的厚重史書,是居房,亦是展廳,我更願意把它稱之為蔣光鼐的“生平博物館”。在這裡,能夠沉下心去,細數幾個專屬于蔣光鼐的值得被曆史銘記的“關鍵詞”。

【壯遊中國】虎門“虎将”蔣光鼐故居裡的家國情懷

“棄文從武”,塑造铮铮鐵骨

和魯迅的棄醫從文有所不同,少年的蔣光鼐,走的是以武救國的路線。往前追溯,其祖父蔣理祥是大清王朝鹹豐年間的進士,父親蔣子敏則是大清王朝光緒年間的舉人,母親鄭夫人知書達理,是妥妥的書香世家。看故居裡蔣光鼐的身世文字,令人感慨的是,時代造化人。家境中落,父母雙亡,蔣光鼐未能延續書香香火,而是為世人留下一段“古有嶽母刺字精忠報國,近有鄭夫人臨終囑托棄文從武”的史話。母親的囑托,影響着蔣光鼐的一生,也影響了中國曆史。我遙想,如果沒有這一棄一投,或許也就不會有彪炳史冊的蔣光鼐了。一棄一投之間,成就的是蔣光鼐作為一代名将的铮铮鐵骨。

【壯遊中國】虎門“虎将”蔣光鼐故居裡的家國情懷

我讀民國曆史,時常感歎于人在時間長河裡的不可思議。黃埔廣州陸軍國小,同盟會,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武昌起義和“中央第二敢死隊”,蔣光鼐在這樣的從軍履曆中淬煉成長為十九路軍的全軍總指揮,也開啟了戎馬一生的傳奇篇章。不知是鐵軍造就了虎将,還是虎将帶出了鐵軍。可以肯定的是,蔣光鼐的名垂青史,源于他一身的愛國鐵骨。蔣光鼐的愛國脊梁,讓他做了别人敢想不敢做的“抗令”。在面對圍剿蘇區的軍令,蔣光鼐稱病避之。在面對南京政府對日不抵抗的軍命之前,公然違命抵抗。在我看來,蔣光鼐的心裡,把自己看作是一名軍人之前,首先視為一個中國人。背後的脊梁,是為家國、為民族而挺直的。而由于蔣光鼐的特殊身份和剛正言行,兒子蔣建國曾坦言,子女随其颠沛流離,但仍以父親的偉大而驕傲。對标當下,我們在大力倡導家風教育和建設,蔣光鼐的選擇,就是言傳身教的“教科書”範本。

“寸草不棄”,捍患守土的真漢子

蔣光鼐一生沒有敗仗。赫赫戰功裡,淞滬抗戰是“天花闆”。1931年“一·二八事變”(日本人稱為“第一次上海事變”)前夕的上海,戰雲籠罩之下,日本人屢造事端。南京政府忌憚十九路軍的抗日情緒高漲,竟然意欲調其出上海,意欲避而不戰。曆史的齒輪轉動,1月28日夜,本要交接撤離的十九路軍正迎上突襲上海的日軍,短兵相接。蔣光鼐帶領下的十九路軍向全國發出了“光鼐等分屬軍人,惟知正當防衛,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的豪言。以少打多,缺乏補給,裝備落後,但十九路軍創造了以三萬之師拒敵十萬之衆、血戰33天的奇迹。以緻于毛澤東在1936年的信中盛贊其“熱忱愛國如先生,知不以斯言為無當也”。

【壯遊中國】虎門“虎将”蔣光鼐故居裡的家國情懷

距離這場抗戰,已經過去了90多年。今天,我們置身蔣光鼐的故居,看着他的塑像,仿佛還能讀到他當時與一衆将領在《告十九路軍全體官兵同志書》中“抛擲一頭顱,即保障世界一分和平,揮灑一點血,即挽回一分國運……”那擲地有聲的宣言。曆史的公道,都會以時間的方式展示給後人。危亡之際,孰破孰立,一目了然。《上海停戰協定》之後,蔣光鼐在抗戰将士追悼會上“自衛乃天賦人權,三萬衆慷慨登陴,有斷頭将軍,無降将軍,石爛海枯猶此志;相約以血湔國恥,四十日見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漿桂酒有餘哀”的挽聯令人泣血。淞滬抗戰定格在抗日史上,蔣光鼐的“違令抗日”則成為那些面對外來入侵時真的勇士所敬仰的一種精神。

心系桑梓,造福群眾的好官員

南京政府在抗戰時的不得人心,也從蔣光鼐這樣的愛國将領身上看的明白。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命運始終和國家拴在一起。在我看來,蔣光鼐是将兩者緊緊釘在一起的一個。在南京政府的一意孤行之下,内戰爆發,堅持走正确路線的蔣光鼐毅然從事民主革命活動,直至推動民革成立,與國民黨公開決裂。這種政治抉擇,源于其不變的家國情懷。從戰場一路走來,蔣光鼐還一直不停做的一件事,就是“造福”。在“育嬰堂”原址創辦“吉雲國小”,主持籌建“虎門醫院”,籌資興建“虎門中學”,發起捐助創辦“東莞旅省中學”等。從平民視角看,蔣光鼐仗打的好,官做的也高,但都大不過他造福桑梓的心。在這個意義上講,來到蔣光鼐故居的人,在看到一場抵禦外侵的壯舉同時,還有穿軍裝的志士心懷善愛的溫暖形象。

【壯遊中國】虎門“虎将”蔣光鼐故居裡的家國情懷

據說在廣州荔灣區,還有一所蔣光鼐紀念國小,透過校門便可見校内矗立的蔣光鼐塑像,令人生敬,遺憾未能前往一看。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就像這樣浸于後人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所至之處,是一種無聲而又深刻的延續,正是今天的我們十分需要的。

走出蔣光鼐故居,看到旁邊正在興建着一座新的建築。蔣紹峰先生告訴我們:那将是蔣光鼐将軍文物陳列館。此前,蔣光鼐将軍的書畫文物都收存在這個故居裡面,但是幾次慘遭盜竊。為此,村裡決定興建一座裝有防盜系統的蔣光鼐将軍文物陳列館。我内心在對大盜痛恨之餘,也對這裡的蔣氏宗親産生了深深的敬意。

血脈,就是這樣相承的!

【壯遊中國】虎門“虎将”蔣光鼐故居裡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