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4家上市銀行員工增逾9600人 科技人才受青睐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近日,在央視熱播劇《城中之城》中,銀行新人陶無忌向銀行副行長趙輝吐槽年輕櫃員的貸款艱難和無奈,以及最後為壞賬背鍋的故事橋段,讓不少銀行從業者破防。

一時間,“為什麼年輕人都想逃離銀行櫃員?”的話題也沖上了熱搜,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讨論。同時,基層員工績效考核壓力大和降薪也讓不少銀行員工抱怨連連。但是,這并不意味着銀行員工數量銳減。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在目前就業環境下,雖然不少銀行的薪資有所下調,但是銀行員工數量整體上并沒有減少。截至4月25日,已公布年報的24家上市銀行的員工總人數逼近238萬,同比增加了9650人。其中,6家國有大行2023年年底的員工數量較年初減少了4156人,但是股份制銀行和中小城商行、農商行的員勞工數卻有較大幅度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銀行資訊科技、金融科技人才隊伍不斷擴容,分支機構和基層崗位不斷優化,這令部分銀行的薪酬成本開支增長較快。

國有大行員勞工數“四增兩減”

據公開資訊統計,截至2023年年末,6家國有大行員工數量合計184.55萬人,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4156人。其中,農業銀行(601288.SH)在國有大行中的員勞工數最多,達到4.51萬人,同比減少1255人。工商銀行(601398.SH)員工數量減少最多,由42.76萬人降至41.93萬人,同比減少8335人。建設銀行(601939.SH)、中國銀行(601988.SH)、交通銀行(601328.SH)和郵儲銀行(601658.SH)四家國有大行的員勞工數分别為37.69萬人、30.69萬人、9.43萬人和19.71萬人,同比分别增加了189人、749人、2452人和2044人。

工商銀行方面表示,聚焦高品質發展,着眼經營發展與市場競争關鍵領域,加強戰略要地人力資源配備,以人力資源提質增效帶動經營能力提升。圍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新興業務、普惠金融、數字化轉型等重點領域,持續推進營銷、信貸、科技、資料等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引進、激勵和使用,着力打造适應金融強國建設要求的高水準金融隊伍。加快科技資料賦能,優化機構職能設定,完善一線員工發展機制,激發人才活力動能。

農業銀行方面表示,積極落實國家就業優先政策,全年招聘錄用3.2萬餘人。同時,該行加強新時代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實施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和專項人才計劃。其中,銀行實施“鄉村振興專項招聘計劃”,加大涉農相關專業大學生招聘力度;實施“金融人才駐縣幫鎮扶村富民行動”,3500餘人赴地方政府挂職。

郵儲銀行方面稱,2023年進一步深化完善“U系列”人才引進和培養項目,将人才招聘、人才培養、内部流動工作有機融合。人才數量方面,合理控制人員規模,人才配置思路從數量增長轉向人均效能提升。人才結構方面,崗位分布更趨合理,人才資源進一步向核心業務領域和前台營銷崗位有序流動。

“國有大行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政策是以員工總人數穩定為目标,在結構上進行調整。大力引進各類人才,再将人才與銀行的發展戰略相比對。”一家國有大行人士稱。

該國有大行人士認為,在國有大行網點布局逐漸下沉的過程中,縣域網點的數量有所增加,基層員工數量也會有所增長。“每年國有大行都會有固定的招聘計劃,多數新進銀行的員工都需要到櫃台鍛煉一年以上,這也是人才在晉升中所必需的基層經驗。”

中小銀行人員擴張

相較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中小地方銀行在2023年的銀行員工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據公開資訊統計,截至4月25日,已公布2023年業績的7家股份制銀行,2023年年末的員工數量達到了42.7萬人,同比增長9043人,而11家中小地方銀行2023年年末的員工數量為10.68萬人,同比增長4763人。

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SH)、中信銀行(601998.SH)、光大銀行(601818.SH)、民生銀行(600016.SH)、平安銀行(000001.SZ)和浙商銀行(601916.SH)7家銀行在2023年的員工分别為11.65萬人、6.66萬人、6.69萬人、4.76萬人、6.37萬人、4.28萬人和2.29萬人。其中,中信銀行的員勞工數增長最多,達到了5788人,而興業銀行的員勞工數減少最多,達到了3271人。

在11家中小地方銀行中,僅3家銀行在2023年員工數量有所下降,剩餘8家銀行的員工數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資料顯示,甯波銀行(002142.SZ)、北京銀行(601169.SH)和杭州銀行(600926.SH)三家城商行2023年員工數量分别為2.92萬人、1.95萬人和1.38萬人,分别增長了2143人、1465人和560人,而渝農商(601077.SH)、瑞豐銀行(601528.SH)和江陰銀行(002807.SZ)三家銀行的員工數量則有小幅減少。

一家城商行人士表示:“如今中小銀行的發展仍在規模擴張期,銀行的員工數量總體上會相應有所增長。但是,為了實作降本增效,部分中小銀行也有勞務外包,将一些輔助性崗位交給派遣人員負責。另外,不同地方銀行的經營業務存在比較大差異,對于實力較強的頭部城商行而言,在人才的引進上力度更大,也更願意支付更多成本為業務發展做鋪墊。但是,也有少數銀行通過降薪裁員控制成本,以通過節流來實作利潤增長。”

加大人才引進

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13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薪酬總額為8696.68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僅增長2.32%,增幅與2022年的增幅(5.85%)相比有所下降。在個人所得上,多數銀行個人所得穩中有降。

記者了解到,雖然2023年不少銀行在員工薪酬方面有所調整,但是大部分銀行在員工薪酬支出上并沒有減少,甚至一些銀行的這方面支出增長較快,這意味着薪酬的結構性調整有所傾斜。

中信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該行應付職工薪酬224.2億元,較2022年219.05億元小幅增長。該行表示,堅持以崗位價值、業績貢獻和能力展現為核心的薪酬理念,不斷優化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薪酬配置設定機制,持續完善内部收入配置設定結構,加大薪酬資源向一線員工、基層員工傾斜,充分發揮薪酬的正向激勵作用,不斷推動本行戰略發展并落實各項監管要求。

興業銀行的情況更加直覺。該行2023年年報顯示,銀行員工數量相比2022年減少了3000多人,但是銀行在應付職工薪酬項下的支出有小幅增長。興業銀行明确表示,公司員工績效薪酬與銀行、機構(部門)與個人的綜合績效完成情況挂鈎,在績效考評名額設定方面,圍繞财務效益、發展轉型、客戶建設、風險合規、社會責任等次元,考評結果與機構經營班子評優評先與績效配置設定相關。員工個人的績效薪酬與團隊績效水準挂鈎,同時充分考慮個人對團隊的貢獻程度。薪酬水準與整體績效表現比對,激勵員工不斷提升業績水準和價值創造。

記者了解到,銀行加大了對人才的引進。比如在國有大行中,資訊科技、金融科技相關人員的增加較為明顯。6家國有大行金融科技員工增至9.49萬人,較2022年增加7500多人,增幅8.59%;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方面,招商銀行研發人員較上年有所減少,但依然超過1萬人,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科技人員均達到兩位數增長。

招商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員工的構成是公司金融19746人,零售金融52843人,風險管理6844人,營運操作及管理17377人,研發人員10650人。與2022年相比,公司金融、零售金融、營運操作及管理人員均有所增加,而風險管理條線人員、研發人員和行政後勤人員有所減少。

“不少銀行在2023年提出了降本增效的政策,将人力資源向前端業務和技術人員傾斜。銀行未來的競争是人才的競争,不少銀行也釋出了人才戰略。科技人才的薪酬需要有一定吸引力,是高于傳統基層員工的,這也是大多數銀行為數字化轉型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一家股份行人士認為。

該股份行人士表示,由于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目前對銀行部分背景工作能夠進行替代,這讓銀行在人力資源的比對上會有一些調整。“比較明顯的是,部分銀行已經搭建了相對完善的智能化風控系統,對業務的風險防控實作了數字化和智能化,這也讓銀行對于風控人員的需求有所下降,實作了真正的降本增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