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裝配式污水廠,徹底火了!

作者:證券日報
裝配式污水廠,徹底火了!

作品來源:環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早就聽說裝配式污水廠最近比較火,但沒想到已經火爆到這樣的程度。

4月18日,“環保圈”約了江蘇泰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源環保”)總經理潘海龍進行專訪。不料臨采訪前半小時,他的助理突然問,采訪時間還能改麼?原來泰源環保的展台太火了,潘海龍被觀衆“困”住了,好多人都在展台上等他。

好在,潘海龍最後還是成功“沖出重圍”,如約來到了采訪間。他也詳細地給記者介紹了裝配式污水廠的研發經過、競争形勢,以及如今的市場火爆程度。

▼江蘇泰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海龍接受“環保圈”專訪

裝配式污水廠,徹底火了!

1

公司高管不想做

潘海龍拍了桌子

如今,市面上做裝配式污水廠的企業很多,但泰源環保一直宣稱自己是“全球率先研發出裝配式污水廠”的企業。他們為什麼這麼說?泰源環保當初又是怎麼想到要去做裝配式污水廠的呢?

潘海龍表示,泰源環保本身就有一定的“裝配式基因”,他們公司的辦公樓、廠房是2010年設計的,在2011年改成了裝配式建築。當時國内還沒有上萬平米的裝配式建築,泰源環保則是第一家。

之是以這麼做,是因為2011年初潘海龍參加了聯合國第六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論壇中有一個環節是講“綠色節能建築”的,而綠色節能建築又以裝配式建築為主,這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來後不僅改了公司的建築設計,而且在他看來,裝配式建築快捷、标準化、可以循環使用,這對污水處理廠其實也适用。

不過,潘海龍當時隻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并沒有深入思考,因為那時候他還在另外一家環保公司供職。直到2015年,潘海龍從之前的公司離職,并承諾今後不會跟這家公司競争,他才開始真正潛心研究裝配式污水廠的事情。

當時選擇做裝配式污水廠,其實也是形勢所迫。首先,泰源環保的定位很高,提出了“4個化”——設計人性化、管理規範化,産品極緻化,服務智慧化,希望用高端産品來赢得市場。但他們的客戶都是政府,政府招投标又主要看價格,這就導緻他們的産品“叫好不叫座”,2014年的産值隻有400萬元,壓力非常大。

其次,2015年8月發生了“天津大爆炸”事件,讓潘海龍意識到應急污水處理存在商機。如果自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就相當于有了别人沒有的“獨門秘籍”。

第三,2015年4月,國家出台“水十條”,其中提出了2017年、2020年、2030年等幾個節點目标。這些時間節點非常重要,到時候時間臨近,該做的事卻還沒有做,一些地方就要面臨問責壓力,需要快速解決,那樣就會給裝配式污水廠提供機會。

最後,2015年5月,國家還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要求從制造業大國轉向制造業強國,而裝配式污水廠也符合這一導向,這又是一個政策突破點。

總之,在多方因素的作用下,潘海龍決定,實作公司的戰略重心轉移,投入更大精力來研發裝配式污水廠。

但是,做裝配式污水廠,國内、國外都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德國雖然有一些小型的、鋼筋混凝土的裝配式污水廠,但隻有300噸,規模太小,難以借鑒。泰源環保隻能從0到1,自己去想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潘海龍參考樂高積木,想出了“标準子產品”這個主意。他發現樂高積木的“标準子產品”其實就是那麼幾個,卻可以實作“無限複制”。

做成“标準子產品”,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快速複制,做大規模。“我去攻一個客戶,同樣花了這麼多精力,但投資一個億的污水廠我隻做200萬-300萬,其實并不劃算。但如果全拿下來,用原來的模式土建工程又不是自己的專長。除非用裝配式的辦法,把工程都裝備化了,這樣一個億就都是我的了,一下子就能實作50倍的溢價。”

正是出于這些考慮,泰源環保開始決定做标準子產品,現場裝配。但這個想法實作起來還有很多困難,做成碳鋼的,使用壽命不長,不符合業主需求;換成不鏽鋼的,當時不鏽鋼成本又比較貴,差價太大,上司也不認可。

“那個時候我們請教了很多專家,以及行業内的上司,他們都給我潑冷水。”潘海龍說,“包括我們公司的高管團隊,有9個人,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不想做。”

大家不想做,而潘海龍又堅持要做,雙方發生了很大争執。争論到最後,潘海龍拍了桌子,全面分析利弊,最終大家一緻通過,他還承諾:如果做不成,所有股東的損失都由他來承擔,按照12%的年化率進行賠償。

這一決定,頗有點“背水一戰”的味道。

“肯定要背水一戰,否則沒人同意,你就做不出來。”潘海龍說,“這樣拍下去以後,我們就開始研發,剛開始因為資金比較少,研發也是循序漸進的。”

真正開始下大力氣投入,是從第三代産品開始。從那時起,裝配式污水廠才真正做到像樂高積木一樣,能夠全栓接、無損拆裝、可循環使用、可永久使用。

▼2024中國環博會上的泰源環保展台。 圖檔來源:泰源環保

裝配式污水廠,徹底火了!

2

隻聽“砰”的一聲

實驗箱體突然裂開了

研發過程中,泰源環保也遇到過很多困難,最大的就是兩個:一個是技術困難,一個市場困難。

技術層面,一開始泰源環保采用的是焊接工藝。把一個污水廠分成幾塊,提前制造好,到現場去焊接。但焊接過程中又遇到很多難題,比如一個成都的項目,需要兩個月完成,但兩個月裡有40多天在下雨,根本沒辦法施工。在此情況下,潘海龍就想到了“栓接”的辦法,通過“栓接”來連接配接那些“标準子產品”。

但要想實作“栓接”,又需要懂高端力學、動态力學的計算,而泰源環保當時自己又沒有這個能力。剛開始他們在工廠中的房間裡做過一個2000方的實驗箱體,裝滿水去測試。結果有一天,潘海龍正在公司辦公,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那個實驗箱體突然變形、裂開了,2000多方水一下子噴湧出來,搞得工廠中的房間裡到處都是水,好在預案充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經過這次事件,潘海龍意識到,經驗不能成為經驗主義,裝配式也不是想象中的簡單的一體化,不能光靠自己計算,還是要請高人來。于是他們邀請了國外某知名公司一位專門研究發動機力學的專家,用了有限元分析軟體仿真模組化計算,終于克服了這一技術難題。現在泰源環保的每一塊連接配接點都是經過密封性檢測的,也可以自行對每個項目進行應變力測試。

後來,泰源環保還與南京大學、江南大學、東南大學等研究機構合作,邀請了很多外援,來驗證技術的可靠性,提高處理的效率等等。

如今,泰源環保已經研發出一款軟體,輸入進水名額、出水名額,隻需幾分鐘時間,就能生成一套裝配式污水廠的标準工藝方案。技術人員隻需根據标準方案進行測算優化即可快速定稿,最終生成BOM清單,然後直接傳輸到工廠中的房間的MES系統安排生産。

技術上的難題解決了,另外一個難題則是市場層面的困難,主要就是“别人不相信你”。就像一個新生事物,剛開始的時候肯定不被人所接受。但幸運的是,潘海龍趕上了好時候,“水十條”提出了很多階段性時間節點,比如“2017年底前,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作全收集、全處理”,當時有很多項目非常着急,這就給了泰源環保一些機會。

同時,針對業主“不放心”的心态,泰源環保還提出了“裝置租賃”的模式。就是由泰源環保來投資裝置,客戶隻需要采購服務,滿意了再付款。這樣資金風險都由泰源環保來承擔,客戶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客戶接受之後,泰源環保也借此找到了很多的實驗場景。就像醫學上新藥物推廣要尋找志願者一樣,裝配式污水廠的很多實驗場景也是業主提供的。正是通過一個、兩個,直到100多個項目的不斷測試和完善,泰源環保才實作了裝配式污水廠從0到1、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的進化,最終将産品打磨成熟。

2018年,泰源環保第一套超萬噸級全栓接式不鏽鋼裝配式污水廠面世,标志着裝配式污水廠這款新産品終于打磨成熟,以100% 裝配率的狀态正式推向市場了。

▼2024中國環博會上的泰源環保展台。

裝配式污水廠,徹底火了!

3

競争對手很快加入

“别人學得太快了”

第一套萬噸級全裝配式污水廠的面世,讓潘海龍非常高興。但令他沒想到的是,競争對手也很快加入了這一賽道。

裝配式污水廠面世後,E20環境平台首席合夥人傅濤也很快知道了這一消息。他覺得這款産品很好,希望潘海龍能在E20主辦的會議上講一講。

“那個時候,第一的确沒有很強的(知識産權)保護意識,第二也想讓别人知道,然後可以跟我們合作,是以非常沖突。”潘海龍說。

最終,在2018年年底的一次會議上,潘海龍做了有關裝配式污水廠的演講。當時台下坐着很多環保企業,有人立刻就“聽懂了”,回去之後很快就推出了類似裝配式概念的産品。

類似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包括近期的某個項目建設現場被同行進行實地勘測。國内一家頭部水務上市公司曾提出要收購泰源環保,但潘海龍不同意,這件事情就沒談成,其實也說明這家企業是“最早看懂裝配式污水廠的那一批”。

現在,國内很多同行也開始推出裝配式污水廠,潘海龍也感覺到競争的火藥味日益濃厚。他覺得當下的環境其實不利于企業去研發,因為“别人學得太快了”。

當然,衆人劃船力量大,大家一起去推動,裝配式污水廠也才能更快地被人們所了解和認可。從這個角度講,泰源環保還是期待與更多同仁一起去推進裝配式水處理系統的發展和進步。

目前階段,泰源環保還暫時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因為隻有他們能夠做到“全栓接、無損拆裝、可循環使用,可永久使用”,而現在市面上很多号稱“裝配式污水廠”的其實采用的是焊接工藝,甚至很多人認為“隻要不是鋼砼的,碳鋼、搪瓷、不鏽鋼、一體化都是裝配式”。裝配是什麼概念?是可以無損地裝了拆拆了裝,而不是一次性的,同時還要面對永久性設施的場景。

因為,這裡邊有一個技術難點。“全栓接”對産品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對角線正負誤差不能超過一毫米,平整度誤差也不能超過一毫米,熱變形控制也很難。為此,泰源環保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最終才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手段,能夠實作“全栓接、無損拆裝”,并且還能保證不漏水。同時裝配式也不僅僅是材質的改變,池體内部所使用到的結構工藝與處理工藝相結合,進行反應效率提高、處理效率優化的地方太多了,這又是更深層次的了。

“這是我們真正核心技術的東西,也是有一定技術壁壘的。可能還能維持2-3年,後面别人也能這麼幹了,我們這個優勢可能就沒了。”潘海龍說。

當然,泰源環保現在也在進行一些新的技術研發,比如栓接點做到與水體全隔絕等,進而提高防腐性能,延長使用壽命等,希望借此保持一定領先優勢。

相比其他同行,泰源環保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占據了“天時”。前面說過,“水十條”規定的2017年年底的時間節點,給了泰源環保很多實驗機會。而2018年以後,類似這種應急的項目就比較少了,那些新加入的同行也就少了很多實驗場景,沒有機會更好地打磨、完善産品了。

“這種實驗場景是需要政府給你的,你自己家裡能有1萬噸污水嗎?就算有,環保局也不讓你這麼幹,對不對?”潘海龍說。

是以,能夠占據“天時”,也是與泰源環保早在2015年就開始研發裝配式污水廠有關,這樣到了2017年他們才能率先研發出“全栓接”産品,才能抓住“水十條”釋放的機遇,并在2018年推出首套達萬噸級的産品,随後還連着做了好幾套萬噸以上的項目,現在更多的是作為永久設施建設的。

“這個是市場給我們的機會,這種機會不是随便哪家企業都能有的,這是一個天時。”潘海龍說。

▼潘海龍(右一)在環博會上為客戶介紹裝配式污水廠。圖檔來源:泰源環保

裝配式污水廠,徹底火了!

4

西甯10萬噸級項目建成後

裝配式污水廠“火”了

不過,同行的加入,也不全是壞事,好處之一就是市場認可度變高了。

“一個新産品,剛出來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痛苦的。”潘海龍說,從2015年到2018年,這個階段“裝配式污水廠”的市場認可度很低,隻有泰源環保一家企業推,很多人都給你潑冷水。直到後來其他幾家企業加入進來,大家都開始宣傳了,客戶的認可度才慢慢開始改變。

潘海龍常說,他們有“5、6、7、8、9、10”六大優點,即:使用壽命50年以上,節約土地60%以上,減少碳排放75%以上,節約工期80%以上,施工過程中減少三廢90%以上,标準子產品100%循環使用。不但可以幫助業主節約土地、搶工期、減少碳排放,還能提升房建的裝配率,“總有一個痛點我能幫他解決”。

是以,現在大家也慢慢認可了裝配式污水廠,特别是去年西甯10萬噸級項目建成以後,很多人都說,2024年将成為裝配式污水廠的“元年”。因為西甯項目10萬噸級的體量,隻用了88天時間就完成,還是在西北這麼冷的地方,超乎了所有業内人士的想象。

說起這個項目,潘海龍表示,最大的困難其實不是技術,而是資金。該項目投資比較大,達到8.6億元,對泰源環保來說太高了,投不起。是以與一家央企合作,由他們投資,泰源環保提供技術。利潤雖然薄,但資金能夠有保障。

這個項目做完以後,也給泰源環保帶來了很大的廣告效應,用潘海龍的話講就是“爆”了。本屆環博會上,還有客戶找到潘海龍說,你們泰源太牛了,有項目找你們,你們都愛理不理的,連個方案都不做。潘海龍隻能解釋說,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誤會,不是不做,而是确實太忙了。

之是以“爆”了,在潘海龍看來,主要是這個項目“突破了很多專業人士的正常思維”。過去大家都覺得,裝配式污水廠也就做個1萬噸、2萬噸,沒想到10萬噸的也能做。特别是現在随着鋼筋混凝土的成本越來越貴,人工越來越貴,傳統土建方式的成本越來越高。而裝配式污水廠随着智能制造的應用,成本反而越來越低了,而且還可以循環使用,優勢就逐漸凸顯了出來。

“其實就是一個爆炸式的轟動效應。原來我們從1萬噸、2萬噸做到4萬噸,别人感覺不到。現在一下子做到10萬噸,它是一個跨越式的發展,給人心靈的沖擊力就特别大。”潘海龍說。

如今,已經有客戶開始和他們洽談20萬噸的項目了。原來從4萬噸直接跨越到20萬噸,大家可能覺得比較難。但是從10萬噸跨到20萬噸,就覺得“理所當然”了。

業内人士關注度越來越高,找到泰源環保的業主和設計院越來越多,也讓潘海龍實作了一個“小目标”,就是從“跑供銷模式”切換為“營銷模式”。過去,公司的銷售天天在外面跑,一天下來也跑不了多少地方。他一直希望請别人“走進來”,這樣不但節省了差旅費,而且走進來的客戶都是有意向性的,洽談的成功率也就變高了。

裝配式污水廠的興起,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環保行業的模式。過去,污水處理行業都是非标的、工地建造式的,每個廠都要單獨設計、單獨建造,要求非常高,現在則被“工廠制造”的模式所替換。這樣一來,就能做到标準化設計、标準化制造、标準化裝配、标準化營運。就像預制菜一樣,可拷貝、可複制。

“很多設計院現在都直白地跟我們說,潘總你這麼一搞,我們設計院不就沒飯吃了嗎?還有一些有當地資源、做土建的老闆也說,按照你這麼搞,我們幹什麼?我們确實是‘動了别人的奶酪’。”潘海龍說,“但實質上作為總包方的土建公司的話,他隻會花更少的精力賺更多的錢啊,設計院這邊我們還可以進行輔助設計。”

在他看來,這就像智能手機和相機一樣。智能手機有了照相功能,使用者感覺更友善了,買相機的人就少了,但你不能因為這樣就不讓智能手機安裝相機了。

今年有一個比較熱的詞,叫“新質生産力”。潘海龍認為,新質生産力其實就是“創新+高品質發展”,而裝配式污水廠本來做的就是這件事,現在“新質生産力”一詞提出之後,相當于一句話幫它總結了,“天時地利人和”就都湊齊了。

裝配式污水廠核心關鍵技術(裝備)攻關項目結題驗收時,江蘇省工信廳曾經派出财務專家為泰源環保做過審計,經确認,他們的研發投入是1.24億元。為此江蘇省工信廳還補助給他們2000多萬元,給了很大的資金支援。

2022年,泰源環保曾經計劃登陸北交所,但由于疫情原因推遲了。現在他們也不是很着急,希望等自己再壯大一點,直接沖擊創業闆或科創闆,因為裝配式污水廠的科創屬性還是挺強的。

▼2024中國環博會上的泰源環保展台。 圖檔來源:泰源環保

裝配式污水廠,徹底火了!
裝配式污水廠,徹底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