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慶帝操勞了一生,為何卻淪為清朝由盛轉衰的見證者?

作者:苦行僧225
嘉慶帝操勞了一生,為何卻淪為清朝由盛轉衰的見證者?

清高宗乾隆帝死後,剛剛親政的清仁宗嘉慶帝,很有雄心壯志,甚至盼着自己能像唐太宗一樣,幹出一番直追“貞觀之治”的大業來。

一親政,他便立刻下诏,準備廣開言路,自上而下來一番新政。

隻可惜,大清朝這氣象一新的“進谏”風,“新政”風,熱鬧了沒兩年,又消停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繼續聊聊這個話題。

1

萬衆期待的“嘉慶新政”為何突然熄火?最直接的導火索是言官洪亮吉上的一道奏章把嘉慶帝氣得直跺腳,結果洪亮吉被直接下了大獄,後來又被發配邊疆。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既然洪亮吉這個“出頭鳥”都中槍倒下了,誰敢再胡說八道?那麼洪亮吉上了一道什麼奏章,竟把一向性格平和的嘉慶都給惹翻兒了?

這洪亮吉在乾隆時期,就以大膽敢言而聞名,在嘉慶廣開言路的鼓勵下,他上了一個言辭激烈的奏折。

在奏折的開頭,洪亮吉便語出驚人。

他說,大清王朝如今出現的種種弊端,根子就在乾隆時期。今天的大清王朝不僅早已從盛世的頂端滑落,甚至開始滑向懸崖邊緣,天下大亂,指日可待!

好家夥,這話說得夠狠的。

洪亮吉認為,皇帝的“新政”,過于“仁柔”,懲貪表面上轟轟烈烈,但查處的都是撞到槍口上的倒楣蛋:“國法之寬,及諸臣之不守國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是以,洪亮吉提出亂世需用重典。他甚至建議,如今的行政官員,絕大部分都要淘汰,需要大批啟用新人進入官場。隻有這樣,大清才有複興的希望。

這封奏折猶如突然刮來的十二級台風,讓坐在龍椅上的嘉慶帝搖搖欲墜。

也許在内心深處,嘉慶覺得洪亮吉的不少認識都切中時弊。可是,皇帝堅決不能同意洪亮吉對大清政局的整體判斷。

在皇帝看來,大清社會現在确實是面臨了許多嚴重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畢竟是局部的,暫時的,可以克服的。洪亮吉這個奏折的最大錯誤,是宣稱大清的官員十之八九都是貪官,所有祖制舊法都要推翻,不但徹底地否定了自己,也徹底地否定了父皇乾隆,甚至還變相地否定大清的列祖列宗。

嘉慶認為,這是一個極其錯誤同時也極其危險的信号,如果聽之任之,或者完全采納,勢必是洪亮吉這樣的“全盤否定派”得勢,大清王朝必然走上一條“邪路”。

對此,嘉慶當然不能放任不管。他大筆一揮,将洪亮吉的奏折定性為“危言聳聽”乃至“居心不良”,是在“帶節奏”。他先把洪亮吉下了刑部大獄,後來又将他發配充軍。

洪亮吉一案的發生,實際上标志着“嘉慶新政”的終結。加上朝廷上下各種利益盤根錯節,誰敢觸動?萬一“說錯話”,皇帝即便不深究,遭到利益集團的打擊報複可怎麼辦?于是經過幾次的涼水澆頭後,就連“專業進谏”的科道官員,也主動選擇了“失聲”。

之是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我認為根源在于嘉慶帝的個性,一旦觸及到皇室宗親的切身利益時,他最終都是選擇妥協,而牽涉到貪官污吏時,又害怕牽一發而動全身,以緻于影響朝局。

2

在專制社會,制度和法治不能起作用的情況下,隻能依靠人治,在這方面,皇帝的品性和能力尤為關鍵。

嘉慶的品性沒有問題,甚至還是個仁慈勤勉的好皇帝,這個我們之前聊過,但能力卻是問題,嘉慶該出手時不出手,該大刀闊斧的時候畏手畏腳,該刮骨療毒的時候卻采用保守療法,結果他的仁慈被人看做是軟弱,寬厚也隻能淪為放縱,至于殺和珅,相當于老實人偶爾幹出的一件“出格事兒”。

當然,影響一個王朝政治走向的,除了皇帝的個性和能力,也跟他的執政方針息息相關。

嘉慶的執政方針又是什麼呢?

嘉慶十年九月,嘉慶帝率領宗室及重臣,經過艱苦跋涉,來到滿族的龍興之地盛京,他先後祭奠了福陵 (清太祖努爾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太宗皇太極之陵)。

在他的政治布局中,這次東巡意義十分重大。經過對帝國整體形勢的評估和對“新政”的深刻反思,他終于确定了大清未來的行政方針,那就是“守成”和“法祖”。

這次東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全國臣民正式宣傳他的這一方針。甚至直接否定了自己當初采取的一些改革舉措。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也許,對于從小熟讀經史的嘉慶來說,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改革是一項風險極大、很難成功的選擇。

北宋的王安石變法、明朝後期的張居正改革不僅沒有解決好問題,反而使沖突進一步激化,加快了王朝的垮台。中國曆史上那些偉大的改革家,從商鞅、王安石到張居正,最終的下場無一不是身敗名裂。

拆掉祖先建起來的百年老屋,全盤重建立造,這絕對不是他的行事風格。不但大規模的改革不是他所敢于承擔的,甚至連小規模的“新政”都已經讓他惶恐不安。

在“新政”後期,他已經開始禁止人們使用“新政”這個詞。他生怕人們認為他的“新政”是刻意翻父親的案。“不孝”這個罪名是這個品質“端淳”的人萬萬承擔不起的。

皇帝宣布說,父皇乾隆晚年雖然做了些糊塗事,但總結他的一生,錯誤和成績至少應該可以二八開,父皇晚年的錯誤,正是因為他背離了自己早年的正确方針。是以,自己的政策,本質上是回歸父皇的正确方針,而不是和父皇唱反調。

在外人看來,嘉慶勵精圖治,每天早起晚睡,忙于政事,一刻不得閑,然而,此時嘉慶的思維已經僵化了,到了晚年,他徹底把“法祖”和“守城”樹立為執政信條,每天按照祖宗的典章制度辦事,固守自封。

3

嘉慶操勞了一生,卻始終毫無作為,甚至成為清朝由盛轉衰的見證者。歸根結底,我認為,嘉慶失敗的原因,正是他始終以“法祖”為信條,卻違背了“法祖”最根本的核心。

想當初,努爾哈赤和多爾衮之是以能将滿人從白山黑水帶到中原大地,完全是他們的思維不受傳統的束縛,一切本着現實的角度出發,活學活用,這才奠定了滿清數百年基業。

從康熙到乾隆,也正是因為受到現實精神的指引,這才出現了持續百年的盛世。

在此期間,政策不拘于形勢,時刻創新,這種生機勃勃的進取精神,使得大清王朝百尺竿頭,蒸蒸日上。康熙與乾隆都曾高舉“法祖”的大旗,可他們“法”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祖先們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敢于拼搏的勇氣。

嘉慶效仿先人,高呼“法祖”的口号,然而,他卻并沒有完全領悟到“法祖”的核心,而是畏懼失敗,這樣便徹底失去了祖先們敢于拼搏的精神。一個不敢經曆失敗,不敢大刀闊斧開拓進取的皇帝,注定是一個庸人,無法成就大業。

是以有人這樣來評價嘉慶帝: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他沒什麼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他沒什麼優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