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風來襲半身不遂,一個方子,既能預防又可善後

作者:經方中醫張先生

中風病,包括西醫講的腦梗死和腦出血,民間也叫半身不遂,主要表現為一側肢體活動不利,言語不利、口舌歪斜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意識昏迷。

中風病久居大陸居民死亡病因首位,且具備高複發率。中風病病性為本虛标實,以正氣虧虛為本,痰瘀阻絡為标。

《金匮要略·中風曆節病脈證并治》亦雲“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此中“脈微”者,正氣虛使然,揭示了正虛邪中的中風病機。

“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即重不勝。邪入于府,即不識人。邪入于藏,舌即難言,口流涎沫。”這裡面

中風來襲半身不遂,一個方子,既能預防又可善後

這裡面詳細講了中風後的症狀表現,而根據風邪入侵的部位,症狀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口角流涎,言語不利;有的肌膚麻木;有的一側身體沉重,甚至不能動彈;有的昏迷不能識人。

中老年人是中風病的高發人群,原因在于中老年人氣血虧虛,一旦感受外邪,就很容易發生中風,而近年來中風病的發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好多年輕人在連續熬夜或者過度勞累後亦會發生中風。

“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這段講的是中風病發生的病機,因為血管中血不足,是以絡脈空虛,這個時候感受外邪,就很容易發生中風的症狀。

清代名醫王清任根據中風病的氣虛血瘀的病機,創制了著名方劑補陽還五湯,也是現在臨床上治療中風病的常用方劑。

氣為血之帥,血液正常循行于脈中,皆賴氣之統攝與推動。氣虛,則血瘀不行。血不利則為水,血瘀則水液代謝異常,加之津液屬陰,無氣不得運化,氣虛則濕濁不化,遂化痰飲。

痰濁瘀血均為有形之邪,互生互結,痹阻經脈,阻礙氣血。

中風來襲半身不遂,一個方子,既能預防又可善後

腦竅失養,則見昏仆失語,歪僻不遂,發為中風。我們知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艱澀、口角流涎,這是非常常見的中風病。

患者一側的經脈不通了,身體失去了濡養,是以就偏癱。

經絡不通,還是源于氣虛血瘀。氣虛,不能帥血而行,氣血運作不暢,經脈就會失養。

此時,患者舌頭偏暗,脈象也會滞澀,這就是明證。

清代王清任深刻認識到中風病元氣虧損是其本源、瘀血是其直接原因,創立了“氣虛血瘀”學說。

在治療上認為“專用補氣者,氣愈補而愈瘀。”

唯有使用補血活血之劑通血道,使元氣直達病所,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在此理論指導下,王氏創立了名方補陽還五湯。

原方用量黃芪(生)120g,當歸尾6g,赤芍5g,地龍(去土)、川芎、紅花、桃仁各3g。

什麼時候補陽還五湯?

中風來襲半身不遂,一個方子,既能預防又可善後

1、身體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或疼痛。

2、惡風自汗、下肢浮腫。

3、舌淡胖,色紫暗,或有瘀點。

本方既是益氣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療中風後遺症的常用方。

臨床應用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為辨證要點。

但臨床應用不必拘泥于半身不遂之病,其他很多疾病,隻要是證屬氣虛血瘀者,皆可使用。

包括很多心血管疾病、頭痛、坐骨神經痛、慢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都有本方的用武之地。

肢體的運動想要靈活有力,需要氣血上達于體表而濡養肌肉,是以本方使用大劑量黃芪來補益中焦之氣,并推動到體表肢體。

同時配伍小劑量的當歸、紅花、桃仁、赤芍、川芎、地龍等來活血化瘀,适用于中風之氣虛血瘀證。

補陽還五湯,顧名思義,補的陽氣,還的是五,就是身體的一半,即通過補陽氣讓身體偏癱的部分恢複如常。

補陽還五湯組成為生黃芪,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地龍。方中以黃芪為君,用量最大,四兩生黃芪重在補氣。氣行則血行,加小劑量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來活血補血,加地龍來通經絡,并反佐藥性。

補陽還五湯不僅可以幫助中風後的康複,還可以治療中風病患者的多種症狀。

中風來襲半身不遂,一個方子,既能預防又可善後

1. 緩解中風後抑郁

中風後好多患者會出現抑郁情緒,悲觀、情緒激動、傷心欲哭,不願與人交流,這種抑郁情緒一是受中風本身的影響,一種是心理上不能接受現實。

補陽還五湯能夠緩解中風後抑郁情緒,方中的白芍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而當歸、川芎能夠滋養肝血,川芎也具有緩解抑郁症狀的作用。

2. 緩解中風後大便難解

中風的患者多大便幹燥,甚至排便無力。這個一是因為中風病患者多卧床,缺乏運動導緻腸道蠕動減弱,一是中風急性期多伴随熱像,這個也會導緻大便幹燥,加之中風患者本身氣虛,無力推動大便排出,是以便秘是中風患者的一大難題。

補陽還五湯能夠治療便秘,方中黃芪可以補氣,治療氣虛引起的便秘;當歸補血,可以治療血虛引起的便秘,白芍本身也具有通便的作用,桃仁本身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中風來襲半身不遂,一個方子,既能預防又可善後

3. 治療中風後高血壓

中風後不管是因為應激反應還是血管狹窄,抑或是高血壓病引起的中風,總之中風的患者多數是伴有高血壓的。而補陽還五湯是能夠降血壓的。

好多人覺得黃芪是升血壓的,其實小劑量黃芪具有升壓作用,而大劑量的黃芪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這個正是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地龍為平肝息風藥,具有降壓的作用;而白芍柔肝緩急,也具有降壓作用。

小結:中風後,尤其是中風恢複期及後遺症期,多數患者會表現出氣虛血瘀的證型,而此時用補陽還五湯來調理不僅可以幫助身體恢複正氣,有助于身體的快速康複,還能夠解決中風後的多種後遺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