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作者:南方周末

随着《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下文簡稱“資本新規”)于2024年正式施行,商業銀行“表外回表”(注:商業銀行按照最新監管要求,将原先可不列入資産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及其資産負債情況,在新的财務報表中予以披露的行為)提速。在此過程中,哪些銀行領先?

2024年4月17日下午,浙商銀行召開2023年度業績交流會。浙商銀行董事長陸建強和行長張榮森攜管理層團隊向近百名投資者、分析師和媒體解讀經營情況與發展戰略。張榮森回應相關各方關切時稱,浙商銀行已提前一年完成存量理财資産整改任務,2023年末,理财資産已全部回表,“浙商銀行現在隻有一張表,已不存在表外”。

卸下不良資産包袱的浙商銀行成為2023年成長最快的股份制銀行。2023年末,浙商銀行資産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是唯一資産規模、存貸款規模增速同比均實作兩位數增長的股份制銀行,也是唯一實作利潤雙位數增長和營收利潤雙增的股份制銀行。陸建強稱,浙商銀行的“精氣神”現在處于一個非常好的狀态。

2024年,浙商銀行繼續在規模上“彎道加速”,抑或“量價協同”維持利潤增速?張榮森稱,将在保持10%左右規模擴張速度同時,把經營品質放在優先位置,“持續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壓艙石,以數字化為主線,以場景化為核心”,把貸款增量的70%投向小額分散資産,并保持季度間均衡投放節奏。

何以逆勢擴表?

浙商銀行的“精氣神”展現在哪裡?作為最年輕的股份制銀行之一,浙商銀行從正式成立到3萬億元資産用了19年。這一速度在12家股份制銀行中排名第二。

2022-2023年,銀行業普遍“減收增利”,招行、興業和平安等股份制銀行因風險上升而放緩部分零售業務速度。在銀行業整體經曆周期低谷的情況下,浙商銀行資産規模和盈利能力逆勢快速成長,成為股份制銀行中一匹“黑馬”。該行規模增速、經營業績和資産品質均創下近年來最好水準。

截至2023年末,浙商銀行總資産、存款和貸款規模同比分别增長20%、11%和12%,均為股份制銀行中最快;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别達637.04億元和154.93億元,同比分别增長4.29%和10.75%,在股份制銀行中均高居第一且是唯一實作營收正增長的股份制銀行。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浙商銀行何以逆勢高速擴張?背後是否潛藏了風險或亂象?浙商銀行的業績表現甚至引來監管部門的關注。張榮森回應各方關切時表示,能夠保持這樣高速的增長,首先是因為浙商銀行2023年完成配股,加之2022年利潤積累,及時補充了200億元資本金。此外,該行還發行了3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

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比發現,相對于招行等未進行股權融資的同業,浙商銀行此次配股融資後的資本狀況改善有限。截至2023年末,浙商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三項名額分别為8.22%、9.52%和12.19%,均居股份制銀行中最低水準。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同比不升反降了0.0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浙商銀行2023年風險權重資産規模增速高于其一級資本淨額增速。

在優質資産荒的大勢下,浙商銀行大手筆貸款投向何方?張榮森稱,浙商銀行2023年新投放的貸款,主要是小額貸款、個人貸款、供應鍊金融和高等級債券。個人貸款主要圍繞家庭場景的房貸、車貸、車位貸、裝修貸、家電貸和消費分期等;普惠小微貸款是浙商銀行賴以起家的優勢業務,在浙江縣域金融中占據重要地位;浙商銀行還大量持有AAA、AA+的優質債券,階段性持有很多商票、銀票以補充資産池餘量。這些都是無風險或低風險的資産。張榮森透露,通過選擇資本消耗少的行業,把貸款的行業集中度和客戶集中度降下來,把客群規模做上去。近3年時間浙商銀行在上述領域累計放款達5000億元,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僅0.17%。

提前實作“一張表”

資産品質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在規模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新發放貸款不良率保持低水準,浙商銀行的整體資産品質如何?

年報顯示,該行2023年末不良率1.44%,同比下降3個基點,且連續兩年下降。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與此同時,該行不良貸款撥備覆寫率近183%,連續兩年上升。從撥備計提的規模看,浙商銀行2023年末貸款減值準備餘額449億元,同比增加42億元,增量與2022年基本持平。可見浙商銀行并沒有通過大幅減少撥備計提來美化盈利能力。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但與頭部股份制銀行同業相比,浙商銀行的資産品質相關名額仍有差距。如不良率水準在A股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中僅好于民生銀行,而撥備覆寫率水準僅高于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注:浦發銀行、華夏銀行2023年年報尚未披露)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浙商銀行不良資産包袱主要因為理财資産等曆史問題,集中在表外業務。為解決這些曆史包袱,浙商銀行成立了特殊資産風險清收與化解組。曆史問題的化解進展順利嗎?張榮森對此回應稱,浙商銀行原來理财資産占比較大。經過努力,截至2023年末,存量理财資産已經全部完成回表,提前一年完成整改任務。“浙商銀行現在隻有一張表,不存在表外資産了。”他表示,存量理财資産回表後,通過清收、轉讓、核銷和盤活等一系列辦法進行了消化,且按要求進行了足額的風險計提。

為何能夠做到提前完成?浙商銀行行長助理兼首席風險官潘華楓表示,在2023年該行基本面向好的前提下,基于現實和長遠考慮,監管層決定把曆史理财資産全部回表,并統一計提減值準備。受此影響,浙商銀行近兩年的減值準備計提占營收比例明顯高于同業。2023年處置的不良貸款和全口徑不良資産規模也創曆年新高。與此同時,該行特殊資産風險清收與化解組也完成使命。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但相對于招行和興業等股份制銀行初次達到3萬億元資産時的營收、利潤和資産品質等名額,浙商銀行仍有明顯差距。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占營收1/3

差別于其它上市銀行年報,在浙商銀行2023年度報告中,衆多新概念和新詞彙紮堆出現。其中,“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這一該行獨有的新概念反複出現高達24次。

作為新詞“發明者”,張榮森對“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的内涵外延以及與銀行經營發展的關系有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銀行作為順周期行業,更為理想的經營狀态是“在經濟比較好的時候,銀行經營也較好,但不追求最好;在經濟比較差的時候,銀行經營不至于很差,總體上從長遠看是比較平穩的”。

為達到這一目标,銀行需要摒棄“壘大戶”的經營模式,避免行業集中度和個案集中度過高,選擇與自身體量相比對的客戶群體,通過“切西瓜、摘桃子、撿芝麻”,最終形成“大、中、小、微小”相結合的客戶結構。這種客戶結構可以有效避免個别企業、行業風險對銀行的毀滅性影響,進而可以穿越經濟周期。

基于上述經營模式選擇,浙商銀行以風險權重資産、經濟增加值和不良率3個量化名額為參照,将小額分散資産、弱周期行業資産和客戶服務總量作為“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主要來源。2023年,浙商銀行将56%信貸增量投向小額分散資産,“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營收增速遠超全行營收增速,占該行當年營收的1/3。張榮森表示,浙商銀行的目标是未來把這一占比提升到50%以上。

壓降存款付息率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還注意到,在浙商銀行年報中,與“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不相上下的新詞還有“智慧經營”,共出現了22次。堅定不移壓降存款付息率是其内涵之一。

浙商銀行為何如此重視存款付息率,且将其作為擴大營收的重要政策?在張榮森看來,壓降付息率是最快實作營收且不消耗資本的方法,但也是最難的方法。

2019-2021年,浙商銀行的存款付息率連續3年高居股份制銀行第一。2021年,張榮森履新浙商銀行行長時,該行還有年利率高達3%-4%大額存款。高企的存款成本不僅侵蝕銀行的利潤,也影響該行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是以,2022年浙商銀行啟動了壓降付息率的戰役。一年多來,該行壓降4000 億元高息負債同時,還增加了1萬億元的低息同業負債等。與此對應,該行平均存款成本從2021年末的2.47%降至2023年末的2.24%。按2萬億元存款規模計算,浙商銀行每年可少付利息支出多達60億-80億元。

浙商銀行還通過大力拓展場景化的供應鍊金融業務,也為該行帶來結算存款和保證金存款等優質低息存款1090億元,存款成本僅1.45%,有效壓降了該行存款付息率。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存款付息成本的下降反映在淨息差方面。2022-2023年兩年間,浙商銀行淨息差下降了26個基點,下降幅度較小。

加速追趕者,浙商銀行如何差異化成長?丨透視金融業年報⑩

“金融向善”和“臨平模式”

浙商銀行還采取了哪些追趕政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了解到,該行首創的金融顧問制正全國鋪開。

陸建強認為,未來的商業銀行應該像投行一樣,與客戶伴随式成長,為客戶提供綜合化服務。為此,他借鑒上世紀80年代的法律顧問制,浙商銀行員工主動承擔金融顧問的社會角色,承擔公益的社會責任。

在浙江首創6年以來,該行金融顧問制已推廣到全國16個省區市。僅在浙江已有3400多個金融顧問專業隊伍,93個金融顧問工作室,形成了省市縣三級關聯機制,成為将功能性放在首位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樣本。

浙商銀行還創設了包括縣域綜合金融生态建設的“臨平模式”:把企業對社會正向貢獻度納入信用評價體系的“浙銀善标”,用創新金融工具賦能企業家行善的“善本信托”,對浙商銀行内部的“問責向善”和“員工向善”。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認為,作為股份制銀行中的追趕者,浙商銀行在激烈的同質化競争中尋求差異化成長發展的戰略,将金融的功能性和盈利性有機結合。從目前的業績表現看,此舉取得了預期效果。

但也必須看到,在完成一輪再融資後,該行的資本充足情況仍然相對偏低,尤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距離“資本新規”下7.5%的紅線僅有0.72個百分點,未來資本補充仍有壓力。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 李鶴鳴 助理研究員 孟楊

責編 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