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作者: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晶片巨頭英偉達CEO黃仁勳持續看好人形機器人,日前最新發聲: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科技巨頭角逐的盡頭,終究是AI和人形機器人?

美國時間4月17日,黃仁勳身穿熟悉的皮衣,現身由美國大型晶片軟體公司Cadence舉辦的Cadence LIVE 2024大會,和Cadence的CEO阿尼魯德·德夫甘(Anirudh Devgan)進行了将近半小時的對談。

在談話中,黃仁勳預測,“人形機器人”将成為受到所有人關注的一種全新類别的裝置。

黃仁勳直言:“汽車的售價也為1-2萬美元,那為什麼不購買一個相同價位段的人形機器人呢?”他認為,在一些特定的人工制造的環境中,機器人可能會更加靈活,且更為“多才多藝”。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圖源:Cadence Design Systems 官方YouTube)

黃仁勳早就盯上人形機器人,而正式進軍人形機器人行業,是在今年3月英偉達在GTC開發者大會(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釋出了全球首款人型機器人模型Project GR00T。

由GR00T這個模型驅動的機器人,可以了解人類的語言,還能模仿人類的動作,這讓機器人可以導航、适應現實世界并與之互動。

簡單來說,英偉達并不是直接造機器人,而是要造人形機器人的“靈魂”。黃仁勳沒有直接從硬體層面入手,具身智能大模型領域才是他發力的目标。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GTC開發者大會上,搭載英偉達晶片的迪士尼小型機器人Orange和Green作為特别嘉賓和黃仁勳互動)

為此,英偉達還成立了一個全新的研究團隊GEAR。

GEAR官網顯示:其首要目标是研究具身智能體基礎模型,也就是一種讓機器人能了解、推理怎樣與實體世界互動的模型,黃仁勳在會上力薦的模型GR00T就是這個團隊的研究成果之一。

唯愛皮衣的黃仁勳又多了一重心頭好,對于人形機器人他已經“all in”。

今年3月,美國CNBC釋出了一篇黃仁勳專訪,訪談中,黃仁勳解釋為什麼“all in”。

他談到,人形機器人有望改造制造業,它們會發揮最大的生産力,他預測,最終工廠将看到一個機器人協調一堆制造機器人。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圖源:CNBC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

巨頭集體盯上“人形機器人”

不隻是英偉達,人形機器人的賽道上,早已擠滿了科技巨頭。

研發、生産、應用,這些環節巨頭們可以說都沒落下。亞馬遜旗下的Agility Robotics專門為量産人形機器人打造了“超級工廠”。特斯拉機器人預計2024年至2025年将完成定樣,第一批量産機器人預計将用在特斯拉工廠中。

人形機器人的賽道不僅吸引了科技巨頭,還湧現出了一大批初創企業。

讓成立還不到兩年的Figure AI火出圈的,是下面這則動圖裡的人形機器人Figure01,它通過觀看人類煮咖啡視訊,僅需10小時即可學會并自主完成煮咖啡任務。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Figure AI 正在做咖啡)

今年二月,Figure AI獲得了來自微軟、英偉達、Open AI和亞馬遜的6.75億巨額融資,其估值由此一舉升至26億美元。

有巨頭,有“新秀”,而歸根到底,還是一場巨頭的争奪戰。

我們将近年來熱度較高的人形機器人釋出情況梳理了一番。這些初創企業背後多少都能窺見各大科技巨頭的身影。

除了剛提到的Figure AI,還有1X Technologies由OpenAI傾力投資,而Mentee Robotics則脫胎于英特爾旗下的Moblieye。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從國内來看,2023年,國内機器人行業融資數量達214筆,涵蓋天使輪至D輪,融資總金額超300億元,受重點青睐的細分領域以人形機器人為主。

根據相關統計,深創投、中信建投、基石資本等逾600家投資機構均參與到2023年機器人行業投資,被投資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等地。

誰能成為赢家?

巨頭競逐、資本加持,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勢不可擋。

如今,能進廠上班、能煮咖啡、能做家務……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迅速鋪開。

高盛今年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可能達到380億美元,比之前預測的60億美元增長六倍多。

這一預測的變化,一方面來自于黃仁勳等科技巨頭的入局,推動機器人大模型不斷進步,另一方面,也在于機器人相關零部件正變得更實惠。

新賽道争奪戰,英偉達黃仁勳:“買車不如買機器人”

哪些國家的人形機器人最先進?

高盛分析稱,從地理上看,似乎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這個新興領域完全占主導地位。

一些西方公司可能擁有最先進的人工智能軟體模型,而亞洲可能會成為人形元件的制造中心,因為其廣泛的供應鍊基礎和較低的制造成本。

黃仁勳稱“花錢買車不如買機器人”,除了看好它的發展大趨勢以外,重要原因就是人形機器人制造成本,或許比大衆預期還要低。

據統計,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約38%的供應鍊企業在中國。

深圳企業優必選創始人周劍說:“就拿定制一個齒輪來說,能生産符合我們要求的企業在深圳遍地都是,各項零件生産算下來不僅效率提升至少50%以上,而且費用也能節省約30%。”

不過相對比歐美市場,中國人形機器人仍處于初期階段。

目前,北京、深圳、杭州等地都出台了加快人工智能建設的實施方案,以及人形機器人補貼政策,更多資源湧入行業,推動發展。

未來,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必然趨勢是發展工業自動化市場,同時廣泛運用于生活。随着進一步規模化和商業化,中國廠商将有望實作後來者居上。

來源 / 直财經

主筆 / 李天南 劉舟義(見習)

編輯 / 譚詩靖 劉雅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