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作者: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芯片巨头英伟达CEO黄仁勋持续看好人形机器人,日前最新发声: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科技巨头角逐的尽头,终究是AI和人形机器人?

美国时间4月17日,黄仁勋身穿熟悉的皮衣,现身由美国大型芯片软件公司Cadence举办的Cadence LIVE 2024大会,和Cadence的CEO阿尼鲁德·德夫甘(Anirudh Devgan)进行了将近半小时的对谈。

在谈话中,黄仁勋预测,“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受到所有人关注的一种全新类别的设备。

黄仁勋直言:“汽车的售价也为1-2万美元,那为什么不购买一个相同价位段的人形机器人呢?”他认为,在一些特定的人工制造的环境中,机器人可能会更加灵活,且更为“多才多艺”。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图源:Cadence Design Systems 官方YouTube)

黄仁勋早就盯上人形机器人,而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行业,是在今年3月英伟达在GTC开发者大会(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型机器人模型Project GR00T。

由GR00T这个模型驱动的机器人,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还能模仿人类的动作,这让机器人可以导航、适应现实世界并与之互动。

简单来说,英伟达并不是直接造机器人,而是要造人形机器人的“灵魂”。黄仁勋没有直接从硬件层面入手,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才是他发力的目标。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GTC开发者大会上,搭载英伟达芯片的迪士尼小型机器人Orange和Green作为特别嘉宾和黄仁勋互动)

为此,英伟达还成立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团队GEAR。

GEAR官网显示:其首要目标是研究具身智能体基础模型,也就是一种让机器人能理解、推理怎样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模型,黄仁勋在会上力荐的模型GR00T就是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

唯爱皮衣的黄仁勋又多了一重心头好,对于人形机器人他已经“all in”。

今年3月,美国CNBC发布了一篇黄仁勋专访,访谈中,黄仁勋解释为什么“all in”。

他谈到,人形机器人有望改造制造业,它们会发挥最大的生产力,他预测,最终工厂将看到一个机器人协调一堆制造机器人。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图源: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巨头集体盯上“人形机器人”

不只是英伟达,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上,早已挤满了科技巨头。

研发、生产、应用,这些环节巨头们可以说都没落下。亚马逊旗下的Agility Robotics专门为量产人形机器人打造了“超级工厂”。特斯拉机器人预计2024年至2025年将完成定样,第一批量产机器人预计将用在特斯拉工厂中。

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不仅吸引了科技巨头,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初创企业。

让成立还不到两年的Figure AI火出圈的,是下面这则动图里的人形机器人Figure01,它通过观看人类煮咖啡视频,仅需10小时即可学会并自主完成煮咖啡任务。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Figure AI 正在做咖啡)

今年二月,Figure AI获得了来自微软、英伟达、Open AI和亚马逊的6.75亿巨额融资,其估值由此一举升至26亿美元。

有巨头,有“新秀”,而归根到底,还是一场巨头的争夺战。

我们将近年来热度较高的人形机器人发布情况梳理了一番。这些初创企业背后多少都能窥见各大科技巨头的身影。

除了刚提到的Figure AI,还有1X Technologies由OpenAI倾力投资,而Mentee Robotics则脱胎于英特尔旗下的Moblieye。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从国内来看,2023年,国内机器人行业融资数量达214笔,涵盖天使轮至D轮,融资总金额超300亿元,受重点青睐的细分领域以人形机器人为主。

根据相关统计,深创投、中信建投、基石资本等逾600家投资机构均参与到2023年机器人行业投资,被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地。

谁能成为赢家?

巨头竞逐、资本加持,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势不可挡。

如今,能进厂上班、能煮咖啡、能做家务……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已迅速铺开。

高盛今年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达到380亿美元,比之前预测的60亿美元增长六倍多。

这一预测的变化,一方面来自于黄仁勋等科技巨头的入局,推动机器人大模型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在于机器人相关零部件正变得更实惠。

新赛道争夺战,英伟达黄仁勋:“买车不如买机器人”

哪些国家的人形机器人最先进?

高盛分析称,从地理上看,似乎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这个新兴领域完全占主导地位。

一些西方公司可能拥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软件模型,而亚洲可能会成为人形组件的制造中心,因为其广泛的供应链基础和较低的制造成本。

黄仁勋称“花钱买车不如买机器人”,除了看好它的发展大趋势以外,重要原因就是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或许比大众预期还要低。

据统计,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

深圳企业优必选创始人周剑说:“就拿定制一个齿轮来说,能生产符合我们要求的企业在深圳遍地都是,各项零件生产算下来不仅效率提升至少50%以上,而且费用也能节省约30%。”

不过相对比欧美市场,中国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初期阶段。

目前,北京、深圳、杭州等地都出台了加快人工智能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人形机器人补贴政策,更多资源涌入行业,推动发展。

未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必然趋势是发展工业自动化市场,同时广泛运用于生活。随着进一步规模化和商业化,中国厂商将有望实现后来者居上。

来源 / 直财经

主笔 / 李天南 刘舟义(见习)

编辑 / 谭诗靖 刘雅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