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作者:齋小晗

珍寶島。

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藏寶圖上的一個标記,引人遐想。

它坐落在黑龍江虎林縣境内,依偎在烏蘇裡江的懷抱中。

面積雖不大,卻有着自己獨特的故事。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北端,曾與中國大陸緊密相連。

但江水不懈沖刷,使得它在1915年獨立成島。

盡管如此,

珍寶島東面與曾經的蘇聯,僅一江之隔。

小争執變成了大問題

20世紀60年代,中蘇這兩個曾經的盟友。

中蘇之間的關系,就像是一對曾經親密無間的朋友,因為一些誤會和沖突,逐漸變得疏遠,甚至開始互相猜疑。

在談判桌上,雙方在島嶼歸屬的問題上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問題的核心,可以追溯到一張古老的地圖。

面用粗糙的線條,勾勒出了一條邊界線。

這條線在地圖上看起來模棱兩可,

領土争奪,讓本已緊張的中蘇關系雪上加霜。

這就像是兩個鄰居。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給本已微妙的中蘇關系,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從1964年10月15日開始,一直到1969年3月15日,蘇聯在邊界問題上的态度變得愈發咄咄逼人。

他們挑起的邊界事件,數量高達4189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珍寶島之戰爆發了。

珍寶島之戰

1969年,春寒料峭的早晨。

珍寶島上空的氣氛,緊張得幾乎可以凝固。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蘇聯的邊防部隊,悄無聲息地包圍了島上的中國巡邏兵。

突然間,平靜被尖銳的槍聲撕裂。

但是,中國邊防部隊他迅速調整戰術,組織起有力的反擊。

蘇軍,并未是以罷休。

不久後的3月15日和17日,他們調派了裝備着重炮和坦克的克格勃邊防團,對珍寶島發起了更為猛烈的攻勢。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當時的蘇聯,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全球範圍内都令人敬畏。

武器裝備在當時可謂是頂尖的,

而中國邊防軍的裝備,相比之下則顯得十分簡陋。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盡管如此,中國邊防軍的戰士們并沒有退縮。

在冰天雪地的珍寶島上,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用生命捍衛着每一寸土地。

“老古董”威力驚人

沈陽軍區迅速行動起來。

抽調了85加農炮413團3營、122加農炮20團2營和37高炮620團2營。

這些部隊如同一股暖流,迅速湧向了寒冷的北疆。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其中,

這款仿制蘇聯D44型的火炮,雖然已經落後于時代。

但戰争,從來不是隻靠武器的先進性,就能決定勝負的。

在珍寶島的戰場上,這些“老古董”展現出了驚人的威力。

在那個寒風凜冽的戰場上,

這款火炮的射速快得驚人。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一旦超過一分鐘,就必須放慢節奏。

否則炮管,就會像發怒的火龍一樣過熱。

盡管有技術上的限制。

85加農炮兵營的戰士們,卻有着自己的戰鬥節奏。

他們知道,

是以,不顧火炮的技術要求,以體能極限來最大限度發揚火力。

在他們的眼中,每一發炮彈都可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炮管一次次地後坐,一次次地噴射出怒火,将一發發炮彈送向敵人。

炮手們的額頭上布滿了汗珠。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盡管是在零下的低溫中,他們的身體,卻因為高強度的操作而變得火熱。

裝填手的任務尤為艱巨。

他們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内,将沉重的炮彈送入炮膛。

有的裝填手,累得幾乎站不住。

但他們并沒有選擇停下來休息,而是跪在了冰冷刺骨的雪地上,繼續他們的任務。

但他們的眼神堅定,他們的動作沒有絲毫的遲疑和退縮。

3月15日和17日的兩次戰鬥中,85毫米加農炮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共發射了3196發炮彈,平均每門炮發射了178發。

這個數字背後,是炮手們無數次的重複動作,是他們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和平的堅守。

兩次激烈的奪島戰鬥中。

他們以超正常的速度,發射炮彈。

火炮身管,在持續不斷的射擊中變得滾燙,甚至被燒紅了。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戰鬥結束後,當硝煙逐漸散去,戰士們開始檢查他們的“老夥伴”——那些在戰鬥中立下汗馬功勞的85毫米加農炮。

他們驚訝地發現,

就像是老兵臉上的風霜,記錄着戰鬥的痕迹。

留下的是一片寂靜

在珍寶島的硝煙逐漸散去後,留下的是一片寂靜和沉重的損失。

蘇聯傷亡:58人失去了生命,94人身受創傷。

邊防軍的損失尤為慘重,49名戰士犧牲,61人受傷;遠東軍區也有9人犧牲,33人受傷。

而中國方面公布的傷亡情況讓人揪心:

邊防部隊有29名戰士壯烈犧牲,62人受傷,還有1人失蹤。

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的淚水和悲傷,是那些年輕生命的戛然而止,是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們的不朽事迹。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為了紀念和表彰這些邊防部隊的英雄們。

軍委在1969年7月30日釋出了指令:

授予了孫玉國、杜永春、華玉傑、周登國、冷鵬飛等10名指戰員“戰鬥英雄”的榮譽稱号。

同時,邊防部隊的偵察連、第一連和公司邊防站等10個機關,也被記上了集體一等功。

這些榮譽是對英雄們最好的告慰,也是對他們英勇行為的最高肯定。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孫玉國站長、杜永春幹事、華玉傑火箭筒手……

這些名字,或許在戰前并不為人所知。

在表彰儀式上,軍歌嘹亮,勳章閃耀。

但每個人的心中都明白,這些榮譽背後,是英雄們的鮮血和犧牲。

他們中的許多人,也許再也沒能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再也沒能見到自己深愛的人。

但他們的犧牲和奉獻,卻換來了國家的安甯和人民的和平。

1969年,珍寶島重兵壓境,解放軍搬出一“老古董”,炮管都打紅了

在珍寶島的戰場上,這些“老古董”加農炮。

就像是一群老兵,雖然年歲已高,但依然勇猛善戰。

它們用自己的方式,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為祖國的邊疆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