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作者:隴南禮縣釋出

何其幸運,我們承襲千年文明,在先人智慧中尋根汲養;何其幸運,華夏大地上流淌着泱泱文脈,滋養着我們的氣質底蘊;何其幸運,今天的我們将有機會創造新曆史、留下新的文化印記,與千年後的人們隔空擊掌。我們能為未來留下什麼,這個答案正在書寫。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剛剛參觀完殷墟博物館新館的董宇輝與考古學家、殷墟考古隊原隊長、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唐際根,一同泛舟在曾哺育了殷商先民的洹河上。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4月27日,董宇輝與唐際根一起參觀殷墟博物館新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洹水湯湯,流淌千年,曆史的回聲仿佛仍在耳畔。

遙望河岸邊上的殷墟博物館新館,人潮已散,在金色與青銅色的光影下,宛若一尊殷商鼎器,靜谧莊重。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夜幕下的殷墟博物館新館(安陽融媒供圖)

“從原子的角度來講,人是永生的。”沉浸在曆史長河中,董宇輝不由感慨:“若人生隻有75年,一共24億秒,此後你我都會變成原子回歸這顆星球,或變成一株草被牛羊咀嚼,或變成一隻蟲被飛鳥啄起。”

這是4月27日,我們在河南安陽看到的一幕。

瞭望東方

,贊44

安陽,中華文明曾在這裡爆發出高光時刻。

将時針撥回三千多年前——商朝第十九位王盤庚做了一個決定:搬家。

太行山東麓、洹河兩岸,叫作“殷”的地方,成為盤庚標明的新都。在定都于殷的270餘年裡,商朝孕育出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禮樂體系、高超的青銅工藝,更有舉世矚目的甲骨文字。

滄海桑田,曾經繁華的新都化為廢墟,曾經輝煌的王朝留下背影。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殷墟景區(安陽市文廣體旅局供圖)

面對殷墟,我們與董宇輝一樣,想要停停腳步、靜靜思考、深深感慨。

看着殷墟甲骨文,董宇輝感慨:“文化的傳承與記錄,始終離不開文字,大概公元前1300年到1400年,甲骨文就已是成熟的文字”“文字就是時光機,讓我們能和先輩對話”。

天地山川、水火日月、生老病死……在安陽出土的獸骨龜甲上,在橫豎撇捺間,殷商先民雕刻下對世界的認知。“一片甲骨驚天下”,甲骨文的發現接通了古今對話,這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中華文明的密碼,至今仍通過漢字代代承繼,從未斷絕。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2024年2月26日,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内觀看展出的刻辭蔔甲(李安/攝)

聽着唐際根講解婦好墓随葬的青銅器,董宇輝感慨:“原來這位‘女戰神’也有一個‘安陽朋友圈’。”許多随葬物品正是随婦好征戰的至交所贈予。

博物館内,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堪稱國之瑰寶,代表着中國青銅器時代鼎盛時期的水準,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人的創新進取、兼收并蓄。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2024年2月23日,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内展出的“司母辛”銅鼎(左上)、“亞長”銅觥(右上)、“亞長”牛尊(左下)、“亞長”銅钺(李安/攝)

在殷墟觸摸晚商後,28日董宇輝又來到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感受早商,他感慨:“越了解腳下這片土地,越了解民族的榮光。考古可以帶來文化自信。小時候總是向往遠方,覺得自己無名無姓,無足輕重;長大之後,越了解過去,越明白自己從何而來。”

我們從何而來?

唐際根告訴我們:“商文明在中華文化的延續脈絡中如同數軸上的關鍵支點。我們的文字、曆法、都城營造、社會制度、對血緣關系的重視和對祖先的崇拜,都從這裡發展而來。”

知道了來處,便更懂得傳承。

1928年10月13日,考古學家董作賓在安陽小屯村揮下第一鍬,拉開殷墟科學考古帷幕;1976年,新中國第一代女考古人鄭振香主持發掘婦好墓;1999年,鄭振香的學生唐際根帶隊發現了洹北商城……

中國考古人百年不辍的發掘與研究,使得中華民族所具有的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再遙不可及,而變得鮮活可觸。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參加研學活動的孩子們聆聽講解(殷墟博物館供圖)

曆史浩蕩,時間滄桑,文脈悠悠,世間萬物能夠相遇的,必定是美好。董宇輝的感慨,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的感慨?

幾天來,我們與輝同行,一同進入中華文明的時光隧道。穿越千年回盛唐,感受繁華氣象,體悟詩聖情懷;跨越三千多年,與殷商先民留下的吉光片羽相遇,觸摸古老文明的強勁脈搏。

凝望殷墟,我們多想放歌暢談,卻又無以言說,任憑這沉默震耳欲聾。何其幸運,我們承襲千年文明,在先人智慧中尋根汲養;何其幸運,華夏大地上流淌着泱泱文脈,滋養着我們的氣質底蘊;何其幸運,今天的我們将有機會創造新曆史、留下新的文化印記,與千年後的人們隔空擊掌。我們能為未來留下什麼,這個答案正在書寫。

唐際根也向我們說出了他的感慨。

與董宇輝在殷墟的互動,讓這位曾主持殷墟考古發掘20餘年的資深專家、“考古大佬”,又通過直播間“出圈”了,被更多的年輕人所認識。

“這并非是我個人的‘出圈’,而是殷墟文化的‘出圈’”,唐際根感慨道,“通過和宇輝的交流,把研究所得傳遞給更多的人,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我帶‘出圈’了。”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殷墟博物館新館内景(安陽殷墟管委會供圖)

“你該學考古,直接上任考古隊隊長吧!”在與董宇輝互動的過程中,由于對方經常“搶答”知識點,唐際根忍不住開起了玩笑。

“副隊長吧!”董宇輝握住唐際根的手,拜了“師父”。

網友戲稱,董宇輝在殷墟被“火速提拔”,還給他起了“小古董”的别稱。一路上,我們看到董宇輝這位年輕的“小古董”,在他的文化心旅上,帶着敬意、認真、執着,仿佛手握洛陽鏟,用他的學識與熱情,深入曆史土壤,探尋那些被歲月掩埋的珍貴記憶。

正如一位粉絲給我們的留言:“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董宇輝帶着他素未謀面的朋友,具象化地了解傳統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文化自信。”

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更多的“小古董”。他們是身着漢服穿行在洛陽街頭的翩翩少年,是在博物館裡認真記錄的大學生,是在考古現場頂着烈日進行田野發掘的青年工作者……對了,應該還有年輕的你,那個或正在學習戲曲、或苦練傳統舞蹈、或熱愛關注着非遺的你。

大名鼎鼎的殷墟迎來了一位“小古董”!

觀衆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參觀(安陽融媒供圖)

“我們生而榮光,帶着這份自信和驕傲,大步向前走吧。”董宇輝說。

就說到這裡吧,“與輝同行”下一站,繼續前行!

附上“與輝同行”河南行“小作文”中的殷墟:

玄鳥圖騰

大邑殷商

青銅禮器的符文中

昭示着殷商多元一體的

文明格局

來源:新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