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作者:壹汽車Pro

李想正式與問界為敵,是在向華為學習 4 年後。

昨天,理想汽車宣布全系列産品降價。

除了新推出的 L6,L9、L8 和 L7 的 Ultra 版、Max 版售價将下調 2 萬元,L8 和 L7 Pro 版降價 1.8 萬元。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其中降幅最大的是 MEGA,價格直降 3 萬元至 52.98 萬元。

甚至為顧及老車主利益,理想以現金退款方式為 2024 款車主返還購車差價,這在車企降價政策中相當罕見。

除了降價,這兩個月内理想汽車動作頻繁——CEO 發内部信反思、組織結構調整、産品序列調整,相當傷筋動骨。

盡管手握 1000 多億現金,理想汽車仍因為 MEGA 這一純電 MPV 車型的失敗,元氣大傷。

#01 瞄準問界

一周前,L6 釋出後,理想汽車投資人、美團 CEO 王興發了條朋友圈說:

到目前為止理想推出的所有車型裡,L6 大機率會是理想自己員工買得最多的那款。或者說,MEGA 有點像是為理想 CEO 本人造的車,L6 才是理想員工為自己造的車。

顯然,L6 是要走量的。

是以盡管定價過低會影響 L7/8/9,李想還是把 L6 Pro 的起售價定在 24.98 萬,針對的競品很明确——那就是問界 AITO。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面對華為問界這個強大的對手,理想這次給出了足夠的誠意:

24.98 萬元,和問界 M7 入門價相同,但 L6 标配四驅。

智駕能力方面,問界 M7 主力版本無高速智駕,理想 L6 低配有,且高配将覆寫非城區道路。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此外,理想 L6 還有優惠政策,實際售價更低。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雖然李想之前就感歎過「理想 ONE 被問界 M7 打殘」,但理想此前推出新車時幾乎從未真正将問界視為核心競品,一直按自己的節奏推進。

但顯然 L6 的定位競品是問界 M7,這也是理想第一次展開反擊。

背景是剛剛公布的 2023 年一季度銷量。

MEGA 不給力,僅靠 L 系列,理想一季度賣出 8 萬輛車,同比增長 52%,和自己比,進步是很大的。

但是和問界比,就是輸。

不僅單車型被問界 M7 壓制,整個品牌銷量上,理想 3 月份傳遞新車 28984 輛,問界 AITO 傳遞 31727 輛——這是理想連續三個月輸給問界。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而剛剛,問界釋出新 M5,同樣在 24.98 萬的價格配置了高階智駕版,恰像是對 L6 的回應。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與此同時,問界在銷量和促銷力度還在持續增長,M7 在 4 月初推出了 2 萬元的優惠活動,M9 訂單量已經突破 6 萬台。

#02 套娃王者

在 L6 釋出之前,理想早已開始對産品線作出多次調整。

3 月 1 日,MEGA 上市,同時,理想釋出 2024 年款 L 系列車型價格,新增 L7、L8 的 Air 版本,降低入門價位。

很快,在 3 月 12 日,理想又改了名字,将 L7、L8 的命名由 Air、Pro、Max 調整為 Pro、Max、Ultra。

這并不意味着 Air 車型的消失,而是将新增的前雙叉臂後五連杆懸架和 CDC 減震器配置的車型命名為 Air 版本,在大杯、中杯、小杯之下增加了個小小杯。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這樣,2024 款理想 L7 Air 官方價格就變成為 30.18 萬元,L8 Air 為 32.18 萬元。

3 月 21 日,李想在内部信中反思,理想汽車從上至下過于關登出量和競争,讓欲望超越了價值。

4 月 18 日,理想釋出 L6,分為 Pro 和 Max 兩個版本,售價 24.98 萬元和 27.98 萬元。

理想曾向媒體透露,L6 原本定價是 25.98 萬,在最後正式釋出時調整至 24.98 萬元,看得出來,理想雖仍關登出量和競争,但是對市場的理智判斷還是戰勝了欲望。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不過尴尬的是,這個定價卻讓 L6 Pro 和 L7 Air 形成了競争。

沒配空氣懸架、同樣是前雙叉臂後五連杆懸架和 CDC 減震器配置的 L6 Pro 比 L7 Air 便宜 6 萬元,車身隻短了 12.5 厘米,這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打自家人。

于是,就有了 4 月 22 日的這次調價,目前:

  • 理想 L7 Pro 賣 30.18 萬元,Max 為 32.98 萬元,Ultra 為 35.98 萬元;
  • 理想 L8 Pro 賣 32.18 萬元,Max 為 34.99 萬元,Ultra為 37.98 萬元;
  • 理想 L9 Pro 賣 40.98 萬元,Ultra 為 43.98 萬元。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7、8、9 三款車型不再包含 Air 版本,全線标配空氣懸架,且三款車型細緻地覆寫了 30.18-43.98 萬元這個區間,仍然主要從 BBA 手裡搶市場,同時和問界 M9 的 46.98 萬元錯開。

20-30 萬元區間,則由 L6 應對問界 M7、M5。

#03 組織的成功=産品的成功=公司的成功?

面對市場的不确定性,理想試圖通過組織改革來尋求穩定。

首先,理想原 500 人規模的「CEO 辦公室」更名為「産品與戰略群組」,弱化了供應鍊、銷售職能,讓李想将更多精力集中于産品業務。

在銷售與服務進階副總裁鄒良軍之下,理想汽車正式新設立 GTM(Go to Market)團隊,負責協同新産品上市操盤計劃的落地,為市場結果負責,以解決産品定位與銷量目标錯位等 MEGA 暴露出的問題。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四年前跟華為學習後,在理想内部,所有工作的起點都是 PEA(産品體驗評估),無論是服務、活動還是産品功能,都需要送出評審。

通過調整架構、明确方法論、強化評估流程,理想希望在産品開發上走得更穩健,避免再次出現 MEGA 般的窘境。

總而言之,理想一系列調整下來,最大的目标是商業成功,即做出讓使用者滿意的産品,讓公司保持盈利。

也不得不說,和沉迷花錢、降價也賣不出車的友商相比,李想開公司的思路是相當清醒的。

狂人李想,開始跟華為死磕

此前,理想的年度銷量目标是 80 萬輛,其依據是 MEGA 将成為 50 萬以上全品類銷量冠軍,同時 L6 上市也不會影響 L7/8/9 月銷 4 萬輛的基本盤。

現實和想象完全不同。

于是,理想将全年銷量目标從 80 萬輛調整為 56-64 萬輛,同時,理想用降價一方面應對目前激烈的價格戰,另一方面可以穩住銷量,讓企業保持穩定的現金流。

因為李想比誰都明白,目前的競争環境下,沒有一家車企能承受連續兩款車型的失敗。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