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孩子千萬不要忍!忍,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美媽很帥
2024-04-23 16:58釋出于廣東育兒領域創作者
那天打了孩子一頓後,一個人坐在沙發上,一坐就是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裡,腦海裡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我做得有多失敗。
做媽媽以來,我一直告誡自己,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能打孩子。
可是現實很殘酷,我那特立獨行的小家夥,總有辦法惹毛我。為了讓自己平靜下來,我會深呼吸,閉上眼睛,默默地告訴自己:打孩子不對!不能打!不能打!
大部分時候我确實忍住了,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日子似乎恢複了平靜。
可是突然某一天,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我的情緒像洪水一樣傾瀉而出!我對着孩子大吼大叫,指責他怎麼那麼頑劣。

孩子整個人僵住了,吓得躲了起來,他不明白剛才還好好的媽媽,怎麼突然就變得面目猙獰了。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家上演了很多次,就像陣痛一樣,時不時來一下,真的很要命。
後來才知道,痛苦來源于忍。
我總以為,忍能海闊天空,可是越是忍,負面的情緒積壓得越多,就好比一個杯水,如果水隻進不出,始終會溢出來的。
事後我們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平常那麼大的事都忍住了,可是偏偏因為一件很小的事,就動手打了他。
這件小事隻是導火索,真正激怒我們的,是那些沒有妥善處理的問題,和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小壓小爆,大壓大爆,當我們忍無可忍情緒大爆發的時候,往往愛把孩子往死裡吼,往死裡揍。
有一段時間,我跟孩子的關系很緊張,兩人互相看不順眼,沖突不斷。好在後來我開竅了,做出了一些改變,我和孩子的關系才慢慢變得健康起來。
這個改變,還得從教孩子寫名字說起。
想到還有一年就上國小了,孩子上大班後我決定讓他寫自己的名字。
第一次寫還好,第二第三次叫他寫,找各種理由不寫,非要我吼才一邊哭一邊寫。後來發現,他隻喜歡寫中間那個字。
電光火石間,我突然明白了——寫名字,對孩子來說太難了。
在寫名字之前,孩子幾乎沒怎麼寫過漢字,他的姓名隻有中間的筆畫少一些,加上平時他愛用左手做事,其餘兩個字筆畫多,用右手寫起來就非常吃力。
明白了這一點,我就沒有要求他練寫名字了,而是入手了一套漢字描紅,讓他從最簡單的開始練。
當我把任務難度降低了,孩子再也沒有耍賴不寫了,有時甚至還主動要求多練幾個字。當我們想要打罵孩子的時候,不要忍,要重新調整認識問題的角度。
看見孩子寫作業拖延,你看了很火大,孩子每拖延一分鐘,對你來說都是加倍的刺激。其實孩子拖延是有原因的,也許是作業太難了,他無從下手,但是他又不擅長尋求幫助。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一些思路上的點撥,必要時幫他把大型任務分解成小型的子任務,幫他慢慢地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狀态。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隻會看到孩子的拖延,不會去想孩子為什麼拖延。
驅易避難是大腦的天性,如果學習很難,孩子不知道第一步做什麼,他就會想着玩。
因為思考很費腦子,而玩不需要耗費多少能量,是以孩子不想去解決問題(做作業)。
假如恰巧你的工作記憶能力很強,天生就知道怎麼把大任務拆解成小任務,然後逐項完成,那麼你會更加無法容忍孩子的拖延行為。
但是我們換個想法,事情就好辦多了:孩子學習拖延,肯定遇到什麼問題了。孩子遇到困難了,應該得到的是幫助,而不是教訓。
理順這一點,你就不會因為拖延而訓斥孩子了,而是想辦法幫助他,努力成為他的夥伴。
如果孩子每次遇到困難和挫折,父母都能夠為他兜底,獲得進步時也能大方地肯定他的努力,那麼孩子肯定會越來越優秀的。
總之,當孩子表現不佳時,千萬不要忍,忍就是跟自己跟不過去,天天跟自己作對,總有崩潰的一天。
聰明的做法是,轉換思路,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把深層的原因揪出來,解決掉!
檢視原圖 928K
-
想打孩子千萬不要忍!忍,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
想打孩子千萬不要忍!忍,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
想打孩子千萬不要忍!忍,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