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庫要覽丨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智庫要覽丨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ZHIKUYAOLAN

編者按

首季中國經濟實作“開門紅”,消費仍是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近期,多家智庫機構釋出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顯示,大陸經濟運作穩中有進,消費者信心整體回升。同時,在智庫機構釋出的報告中,反映出大陸消費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展現出一些新的消費趨勢。消費興則經濟興,消費活則經濟活。大陸消費市場仍有巨大潛力,應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經濟穩定向好助力消費者信心回升

閱讀提示:經濟回升向好,消費信心樂觀。多家智庫機構的研究表明,經濟穩定向好發展,提振了消費者信心。上海财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通過對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中的兩大核心指數和8個分類指數分析,認為上海市消費者對上海市經濟發展現狀的評價和對未來的預期都出現一定幅度的回升,上海市經濟運作穩中有進,整體出現回暖趨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高校通過對内地消費者信心各分項指數的分析,認為一季度消費者信心總指數出現回升,處于樂觀區間,但不同領域的回升幅度并不一樣。尼爾森IQ通過對中國消費者的調研發現,消費領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并推動了消費者信心的恢複。

上海财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等機構:

一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

上海财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和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财分中心4月10日聯合釋出的“2024年第一季度上海财經大學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環比上升3.2點,同比下降7.0點。其中,消費者評價指數為103.6點,較上季度上升2.4點,同比略降2.3點。消費者預期指數為106.2點,環比上升4.0點,同比下降11.7點。

報告認為,一季度各項主要名額環比出現上漲,但同比仍然下降,說明上海市消費者對于上海市經濟發展現狀的評價和對未來的預期都較上個季度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升。上海市本季度前期的經濟運作穩中有進,整體出現回暖趨勢。

從報告中消費者評價指數的分類來看,上海市目前收入評價指數108.4點,環比和同比分别提高了5.3點和7.5點,意味着伴随一季度經濟平穩發展,消費者對收入現狀的滿意度亦有所提高。就業評價指數102.9點,回到了中性值100點以上,環比上升7.2點,同比下降3.2點,處于2019年以來的較高水準,反映上海促進就業的積極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

對于一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環比出現一定程度反彈,同比下降的原因,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财分中心主任、上海财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認為,首先,全國兩會向社會傳遞了經濟穩定向好發展的決心和信号,提振了消費者信心;其次,去年第三季度各主要指數突現大幅度下降,形成了一個階段性谷底,近兩個季度順勢回調,是以出現小幅度上升;再次,外部環境的不确定性對上海經濟帶來了一定影響。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高校:

内地消費者信心總指數處于樂觀區間

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台灣輔仁大學聯合調查和編制的2024年第一季度“兩岸暨港澳消費者信心指數”(以下簡稱“報告”)4月8日釋出。該報告顯示,内地(大陸)消費者信心總指數為105.8,環比上升3.5。同期,香港地區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8.0,環比上升1.4;澳門地區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5.0,環比下降6.7;台灣地區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2.6,環比上升0.2。

經濟回升向好,消費信心樂觀。今年第一季度,内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運作持續恢複,加上春節假期的有力帶動,國民經濟起步平穩。工業生産回升向好,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消費市場保持平穩恢複,居民消費價格同比由降轉漲,發展品質不斷改善,經濟運作延續了回升向好态勢。總體上,内地消費者信心總指數處于樂觀水準。

從報告中的各分項指數來看,第一季度,經濟發展信心分指數為127.4,同比下降6.9,環比上升2.9,消費者的經濟發展信心處于樂觀水準。就業信心分指數為113.3,同比下降7.0,環比上升4.8。内地消費者物價信心分指數為86.8,同比上升2.4,環比上升3.5。内地消費者生活信心分指數為123.2,同比下降2.5,環比上升1.8,顯示出内地消費者對于物質生活積極樂觀。内地消費者購房信心指數為90.6,同比下降5.5,環比上升2.5。消費者投資信心分指數為93.3,同比下降4.4,環比上升5.4。

報告反映出,一季度,内地消費者對經濟發展、就業與生活信心保持在樂觀區間。物價信心分指數同比及環比均顯著上升;經濟發展信心、就業信心、生活信心、購房信心、投資信心分指數同比均下降,環比均不同程度上升。

尼爾森IQ:

中國消費者信心回升

尼爾森IQ(NIQ)4月12日釋出的《2024中國消費者展望》(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消費者信心整體來看有所回升。2024年,中國消費者計劃在教育、國内旅遊和生活必需品等方面增加支出。中國消費者對健康、自我提升及家庭幸福的關注度攀升至首位,自身及子女教育為中國消費者最願意消費的領域。同時,36%的中國消費者計劃增加雜貨和家庭用品的支出,其中,生鮮食品、保健營養品和生鮮肉類位列前三。

精打細算的理性消費成為中國消費市場主流。報告顯示,86%的中國消費者改變了購買快消品的方式以控制支出,37%的中國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物以獲得更多優惠,30%的受訪者會在商品打折時大量囤貨,25%的受訪者會更多地前往折扣店和低價門店購物。

NIQ按照經濟處境和财務認知将中國消費者分為五類,與2023年初的調研相比,低收入消費群體出現反彈迹象,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整體上升,在意低價的“重振旗鼓型”和“捉襟見肘型”占比從20%升至35%;看重成本效益、多平台比價的“精打細算型”消費者占比從28%升至30%,而消費自由、追求進階價值的“悠然自若型”和維持消費習慣、購買偏好品牌的“一如既往型”消費者整體占比從52%降至35%。

中國消費者在精打細算的同時亦培養了新的消費習慣,重新定義了2024年六大消費者價值觀,即居家生活方式、避免浪費、健康預防、壓力管理、預算計劃及追求便利。新的消費者需求和價值體系的出現也将為快消企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智庫要覽丨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把握新消費趨勢 發力新型消費

閱讀提示:面對消費領域出現的新變化,大力發展服務型消費、壯大新型消費等勢在必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認為,大陸服務型消費未來仍有巨大增長潛力和更新空間,但結構性沖突制約了服務型消費潛力的釋放,提出了以深化結構性改革釋放服務型消費巨大潛能。普華永道等機構釋出的報告基于對“大消費”發展趨勢的持續觀察,探索新型消費的發展趨勢和建設路徑,建議新型消費城市挖掘新消費業态、創造新消費模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以覆寫年輕人不同生活場景的App為視窗,反映出年輕人個性化的消費觀、追求社交屬性的消費趨勢、叛逆并反向開發App的創造性。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大陸服務型消費呈現較快增長态勢

4月14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舉辦期間,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釋出的《釋放服務型消費的巨大潛能——2024年中國消費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大陸服務型消費呈現較快增長态勢,未來仍有巨大增長潛力和更新空間。

報告指出,消費結構在修複中形成更新态勢,服務型消費比重回升。2023年,随着經濟社會生活逐漸回歸常态,線下消費、接觸式消費較快反彈,服務型消費比重止跌回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消費複蘇成為拉動2023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此外,2023年,服務型消費呈現一定增長态勢;城鄉、區域服務型消費差距有所縮小;特色服務型消費爆款湧現。

報告認為,未來5—10年,大陸14億人的消費結構仍處于更新之中,仍有相當大的轉型空間,蘊藏着巨大的增長潛力。一方面,服務型消費轉型更新是一個中長期趨勢。與發達經濟體相比,大陸服務型消費仍有相當大的更新空間。另一方面,到2030年,大陸服務型消費潛力巨大,占比有望超過50%。一是到2030年,大陸人均服務型消費水準有望超過2萬元。到2030年,服務型消費人均支出水準有可能達到2.3萬元。二是2030年服務型消費占比有望超過50%。到2030年,全國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速度将保持7%;居民消費支出水準有望達到4.3萬元。由此,服務型消費支出比重将達到51.47%。

同時,報告指出,還要看到國民經濟社會運作中存在深層次結構性沖突與問題,制約了服務型消費潛力的釋放。

如何破解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結構性沖突?報告認為,要以民富優先為導向,加快優化國民收入配置設定結構;要以穩企業為重點,尤其是重點支援民營服務企業發展;要以數字消費牽引服務型消費新業态發展,加大服務型消費新供給;要以高水準開放推動服務業轉型更新,擴大高品質的服務供給;要發揮政府作用,着力優化服務型消費軟硬體環境。

普華永道等機構:

建議新型消費城市挖掘新消費業态、創造新消費模式

4月13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舉辦期間,普華永道與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共同釋出的《中國新型消費城市發展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建議海南挖掘新消費業态、創造新消費模式。

報告認為,海南目前正積極推進産業融合,MICE活動的吸引力和競争力增強,三亞免稅産業及瓊海國際醫療旅遊消費等取得較為明顯的進步,以海南海口、三亞等城市為代表的特色新型消費城市總體采用了“品牌先行推廣、政策引導保障”的發展政策組合,緊跟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步伐,推進新型消費的蓬勃發展;在未來,海南的特色新型消費城市更需要結合自身的文旅資源優勢,挖掘新消費業态、創造新消費模式,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消費吸引力。

報告提出了“1+N”特色新型消費城市的建設機制,即謀劃“1”個發展戰略,統籌并執行“N”個行動政策:在明确總體發展政策後,出台體系化引導政策、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打造獨具城市特質的特色場景和特色IP,遞進推動新型消費城市建設;同時,持續以理念革新、空間營運、特色創新、人本邏輯激發場景價值,推動消費的綠色更新和品質更新,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

報告基于對“大消費”發展趨勢的持續觀察,對“新型消費城市”與新型消費場景進行識别、歸納,探索新型消費的發展趨勢和建設路徑,為海南在新型消費時代下全面提振消費、建設“新型消費城市”提出前瞻性思考。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新一代年輕人“既省又花”的理性消費與社交消費并存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董晨宇團隊釋出的《“App世代”中國年輕人移動應用行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選取閑魚、1688、誇克、釘釘四個覆寫年輕人不同生活場景的App為視窗,研究目前年輕人生活狀态、價值取向與消費傾向,反映出新一代年輕人個性化的消費觀、追求社交屬性的消費趨勢、叛逆并反向開發App的創造性。

随着生活走向深度App化,新一代年輕人(18—27歲)已成為“App世代”。報告顯示,年輕人正在賽博空間複刻家庭、公司、公共空間三種現實生活場所。在消費選擇上,多數年輕人側重成本效益高的消費行為,該省省該花花。

報告指出,多數“App世代”否認“消費降級”,伴随着從象牙塔走進社會的角色變化,多數人甚至經曆了“消費更新”階段,後轉向更為務實的消費理性。

創造性使用App的年輕人,已成為App真正的主人。報告認為,年輕人的App使用行為映射出“App世代”更為務實的生活态度、更為個性化的消費方式、更為精準性的個體需求。

此外,報告指出,“高恩格爾系數消費”悅己消費和興趣消費反映出“App世代”對于個性與社交的追求。新一代年輕人認為消費的過程,正在跳出其原本意義,創造一種新型人際關系,社交屬性的消費趨勢正在崛起。App與年輕人之間的關系已走出了“設定”與“被設定”、“迎合”與“被迎合”,演變為互相塑造、共同發展。

智庫要覽丨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智庫要覽丨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智庫要覽丨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