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随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讨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國為更好掌控亞洲,想到了與日本有過淵源的麥克阿瑟,這位一直戰無不勝的美國将軍曾在日本手裡吃過虧,是一個很好用的棋子。
接到調令後,麥克阿瑟知道自己一雪前恥的機會到了,在他的鎮壓和管理下,反倒使日本群眾争相稱贊,其影響力和權利甚至遠超在位的日本天皇,隐約有“太上皇”之勢。
連當時被稱為“昭和女神”的原節子,也心甘情願的投入麥克阿瑟的懷中。麥克阿瑟在日期間,天皇對他卑躬屈膝,美女環繞,人民愛戴,真可謂風光無限。
麥克阿瑟預備整頓日本
二戰時期,日本因偷襲珍珠港取得勝利,決定乘勝追擊,對美軍駐紮的菲律賓展開攻擊。事件發生後,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緊急釋出防禦戰鬥指令。
但日本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轟炸了克拉克和尼爾森機場,并且持續不斷的對菲律賓展開空中打擊,打的麥克阿瑟措手不及,美國作戰飛機也遭到了災難性的毀滅。
随着事态發展,美國軍隊進入集結狀态,但由于麥克阿瑟的錯誤判斷和處理不當,美國空中力量被日軍轟炸的幾乎歸零。
再加上,美國對菲律賓一直是遠端控制,軍隊兵力有限且缺乏訓練,軍事裝置落後,讓反擊戰異常困難。
最終,在1941年12月14日,麥克阿瑟指令殘餘部隊乘坐船艦倉皇逃離菲律賓,前往澳洲。
一直以戰無不勝著稱的麥克阿瑟卻在這場戰役中以失敗告終,這讓他對日本十分憎惡。這份恥辱讓麥克阿瑟曾想過以死謝罪,但為了能夠一雪前恥,他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反擊機會。
終于,在1944年10月,麥克阿瑟在陸軍和海軍的雙重支援下,擊退日本軍隊,洗刷自己曾堂皇逃離的屈辱,重新進駐菲律賓。
10月20日,麥克阿瑟率領部隊登陸了萊特島,菲律賓總統專門陪伴在側,麥克阿瑟叼着煙嘴,鬥志昂揚地說道:“菲律賓人民,我回來了!”
而另一邊,在原子彈的轟炸下,日本天皇決定惜命,宣告日本投降,并在“密蘇裡号”軍艦與各國代表簽署投降書,麥克阿瑟擔任美國代表進行簽字。
在簽字受降時,麥克阿瑟特意安排曾被日軍俘虜的,美國将軍溫賴特和英國将軍珀西瓦爾,站在自己身後的榮譽位置。像是在向日本宣告:一時的勝利不代表永久的勝利。
然後,麥克阿瑟用了五根派克金筆簽上自己的大名,會後,還将自己使用的派克金筆贈與兩位将軍。
為擴張自己的戰略版圖計劃,同年,美國決定派遣麥克阿瑟前往日本,負責對日本軍事占領和戰後重建。在老美的設想中,要消除日本對外侵略的思想,同時傳播西方文化,讓日本成為美國在亞洲統治的落腳點。
在前往日本之前,麥克阿瑟了解到日本“天皇神論”,日本群眾将天皇視為神一樣的存在,對其言論言聽計從,而從偷襲珍珠港,襲擊菲律賓群島可以看出,此人多麼心狠手辣。
對此,麥克阿瑟已經在琢磨着,怎麼将這個阻擋自己整頓日本的家夥挪走了?
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日本嚣張的氣焰一掃而空,無條件接受美國的軍事駐紮和戰後管理。于是,麥克阿瑟便随部隊一同駐紮日本,開始了他七年的日本管理。
進駐日本,打破神論
麥克阿瑟在抵達日本後,他沒有立刻接見日本政府官員,而是第一時間封鎖日本皇宮,決定給日本皇室和政府一個下馬威,也為日後更好的接管日本做鋪墊。
戰敗後的日本,人心惶惶,裕仁天皇作為珍珠港襲擊事件和菲律賓侵略事件的主導者,在見到美國大兵包圍自己的皇宮,吓得雙腿發軟。
一直未接見到麥克阿瑟的裕仁天皇,害怕自己皇位會被廢除,同時遭受審判。于是決定,親自上門求情。
作為日本的“神”,裕仁天皇脫掉天皇禮服,身着西裝,打着領帶,親自前往麥克阿瑟的住所。與之相反,麥克阿瑟身着寬松常服,一臉未睡醒的樣子接見了日本天皇。
在與裕仁天皇簡單聊了兩句後,麥克阿瑟提出要與天皇合照。在日本,天皇尊顔神聖不可侵犯,是不被允許拍照留念的。但麥克阿瑟并未理睬,強硬的要求與天皇合照,并記錄見報。
天皇尊容被見于報紙,而且還未穿着天皇禮服,這讓裕仁天皇的尊嚴,整個皇室的威嚴都受到了嚴重打擊。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與高大健壯的美國将軍麥克阿瑟相比,裕仁天皇矮小瘦弱的身材,濃眉小眼的五官,完全不符合日本群眾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天皇形象。相反,兩人的同框,讓裕仁天皇更像是麥克阿瑟将軍未成年的兒子。
麥克阿瑟知道自己的這一舉措,已經動搖了植根于日本人民已久的“天皇神論”理念,讓人們開始意識到,天皇與普通人一樣。這也是麥克阿瑟開展日本治理的第一步。
針對天皇一言堂的政治局面,麥克阿瑟決定改變現狀。在麥克阿瑟的威脅下,裕仁天皇每日需穿着西裝到集市與群眾相見,越來越的百姓認識到自己心中的“神”不過如此。
接着,他又要求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徹底打破了日本群眾心中“神”的形象。
1946年11月,在麥克阿瑟的安排下,日本頒布新憲法,将天皇排除在日本政治之外,自此,日本天皇徹底淪為了政治吉祥物。
思想上的解放後,麥克阿瑟展開了對日本自上而下的革命,雖然此舉是為美國更好的控制日本,但在百姓眼中,麥克阿瑟的舉措是在幫他們,是拯救日本群眾的救命恩人,這也讓他在群眾心中的地位遠超于天皇。
高漲的呼聲危及到了以裕仁天皇為首的的“保皇派”的利益,在軍事,政治上的束手無措,使得他們将目光轉移到了麥克阿瑟的日常生活,他們決定以此下手,找到麥克阿瑟的弱點。
美人心計
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女色,大量西方士兵進駐日本,面對身材小巧,輕聲細語的日本女人,年輕的美國大兵很快沉迷于其中。大量的娛樂場所在日本遍地開花。
正因如此,日本官員決定以此效仿,給麥克阿瑟“獻上”日本女人。經過多方的打聽,他們標明了在當時号稱“日本昭和第一女神”的演員原節子。
原節子,本名會田昌江,在二戰期間,因參演多部納粹電影而爆紅,因為這類電影正附和當時日本群眾胃口,加上她美麗的外表,讓她成為了“昭和第一女神”。
于是,日本方面在迎接美軍到來的歡迎晚會上,派出原節子向麥克阿瑟将軍敬酒。閱人無數的麥克阿瑟在看到眼前嬌小美麗的女人,隻一眼,邊挪不開眼了。
面對已年近七十卻依舊風采不減的麥克阿瑟将軍,原節子心甘情願投入将軍的懷抱。并且打着“為國獻身”的形象大肆宣傳,狂熱的粉絲們相信了她的話,對她更加追捧。
麥克阿瑟深知這是日本方面給自己下的“美人計”,也樂得接受,就這樣,二十多歲的原節子一直以情人的身份待在麥克阿瑟的身邊。
原節子的溫柔手段讓麥克阿瑟非常高興,她的“枕邊風”也起到一些作用,至少裕仁天皇不會再為自己皇位不保而擔驚受怕。“保皇黨”也是以放平心态,接受麥克阿瑟的管理,不再有反抗之心。
原節子不是簡單地宣傳自己的為國奉獻,在她的遊說下,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态度有所改觀,改變日本現有土地制度,加大對日本經濟發展投入。讓日本群眾更加臣服于他的統治。
原節子也在麥克阿瑟的幫助下,演藝事業達到了巅峰,在日本擁有超高的人氣,成為當時日本戰後第一屆婦女代表,可謂事業名利雙豐收。在麥克阿瑟離開日本後,她并未選擇步入婚姻,而是繼續在自己的事業上發展。
在麥克阿瑟管理的七年内,上至日本高層的奴顔屈膝,下到百姓的忠心順從,讓麥克阿瑟占盡風頭。1952年,麥克阿瑟傳回美國,日本群眾夾道歡送,更有甚者落淚挽留,不願将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