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丢掉光伏市值榜首位的陽光電源,業績增速仍創下十年來新高

作者:钛媒體APP
丢掉光伏市值榜首位的陽光電源,業績增速仍創下十年來新高

圖檔來自陽光電源官網

4月22日晚,光儲龍頭陽光電源(300274.SZ)釋出2023年年度及2024年一季度财報,從去年整體名額來看,該公司營收、淨利仍保持快速增長,在光伏制造闆塊中堪稱亮眼,但今年一季度營收、淨利同比增幅出現較大回落,也顯示出了行業動蕩期的隐憂。

營收、淨利同比增速均創十年來新高

根據财報,2023年陽光電源實作營業收入722.51億元,同比增長79.47%;實作歸母淨利潤94.4億元,同比增長162.69%。從這兩大關鍵名額來看,該公司的同比表現優于2022年(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66.7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27.04%),其中,營收創下2013年以來增速新高,歸母淨利潤增速則是2010年以來的最佳表現。

丢掉光伏市值榜首位的陽光電源,業績增速仍創下十年來新高

資料來自同花順iFinD,钛媒體APP制圖

2023年是大陸光伏發電裝機的“巅峰之年”,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釋出的資料,2023年全年大陸光伏新增裝機216.88GW,同比增速高達148.12%,僅12月一個月的裝機量就已相當于2021年全年的裝機量。以光伏發電系統主要部件之一的光伏逆變器和光伏投資開發為主營業務的陽光電源(在公司營收構成中,光伏行業占比69.97%),其銷售情況也随之“火爆”,根據年報所述,該公司的營收增長主要系不斷開拓市場,銷售規模擴大所緻。2023年,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全球發貨量達到130GW,同比增長68.8%。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逆變器領域,陽光電源和華為自2015年起就一直排在全球出貨量榜單的前兩位,2022年市占率相加超過50%,雖然多數機構如伍德麥肯茲等均将華為排在出貨榜首位,但也有S&P Global等機構認為陽光電源出貨量更高,在銷售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預計兩家公司的榜首位競争也将更加激烈。

而在盈利方面,根據财報,陽光電影在品牌溢價、産品創新、規模效應及運費下降、彙兌收益等影響下,2023年的毛利率實作了5.81%的同比增長,達到30.36%,支撐歸母淨利潤增速創下13年來新高。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陽光電源在1月22日晚公布的業績預告中,營收在710億元到760億元之間,營收同比增速在76%到89%之間;歸母淨利潤在93億元到103億元之間,同比增速則在159%到187%之間,而在正式版年報中,相關主要名額相對更接近預告中的低值。

在光伏制造闆塊中,陽光電源的業績表現堪稱亮眼,與價格壓力更大的主材領域企業相比,該公司的業績增速處于第一梯隊,例如,同日釋出年報的晶科能源(688223.SH)已是闆塊“翹楚”,但其43.55%的營收同比增速和153.20%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仍略遜色于陽光電源。

不過,到了2024年,行業情況再次生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曾預測稱,2024年大陸光伏新增裝機量的保守預估為190GW,低于2023年,樂觀情況下預計為220GW,也隻是與2023年基本持平的水準。钛媒體APP從一些業内人士、專家處也了解到,2024年裝機增速大幅下降是大勢所趨。就在4月22日國家能源局釋出的1-3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資料中,雖然整個一季度光伏裝機仍同比增長36%,但單看3月份的話,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9.02GW,出現了32%的同比下降,這也是多年來裝機月增速首次下降。需求端的走弱會直接影響制造業産品的銷售、去化情況,也容易令企業間競争态勢加劇,導緻“價格戰”等問題。陽光電源此前在投資者交流中就曾預測,2024年逆變器需求增速會有所放緩,在年報中,該公司也特别提示了“逆變器市場競争仍十分激烈,如果公司在技術創新、新産品開發和成本控制方面不能保持領先優勢,産品将面臨産品毛利率下降的風險”。而在2024年一季度,陽光電源實作營業收入126.14億元,同比僅微增0.26%,環比降幅高達51.58%;歸母淨利潤為20.96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由去年Q1的266.9%降至了今年的39.05%,環比也下降了5.43%,而且,考慮到去年四季度該公司歸母淨利潤就已經出現了22.74%的環比下滑,這已是其盈利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從以往情況來看,無論下遊裝機還是上遊銷售,一季度都是淡季,陽光電源能否在二季度及其後快速回血,仍有待觀察。

丢掉光伏市值榜首位的陽光電源,業績增速仍創下十年來新高

大陸光伏新增裝機情況及預測,圖檔來自CPIA

此外,在分紅方面,根據陽光電源披露的年度利潤配置設定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計劃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9.65元(含稅),總計派發現金股利約14.17億元(含稅),占歸母淨利潤比例為15.01%;同時,該公司還計劃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4股。

股價逆襲“光伏茅”一個月後,讓回闆塊市值“頭把交椅”

相較于業績,陽光電源近期的股價恐怕是更受關注的存在。

今年3月22日,陽光電源股價上行,在盤中即超過了當時的光伏市值一哥、營收破千億、有“光伏茅”之稱的隆基綠能(601012.SH)。到當日收盤,陽光電源市值為1529.26億,仍高于隆基綠能的1522.43億。

此後,陽光電源一直坐在闆塊市值“頭把交椅”上,但就在整整一個月後,釋出财報前的這個交易日(4月22日),隆基綠能股價受高瓴旗下HHLR公司被責令購回其違規減持的隆基股份等因素影響,股價大幅走高,市值再次反超股價下行的陽光電源,奪回榜首位。截至4月22日收盤,隆基綠能收漲4.34%,股價為19.25元/股,總市值1458.77億元;陽光電源收跌1.23%,股價為93.99元/股,總市值1395.89億元。不過,與2021年末的市值高點相比,隆基綠能縮水幅度高達73%,相對堅挺的陽光電源也縮水了45%。

丢掉光伏市值榜首位的陽光電源,業績增速仍創下十年來新高

資料來自同花順iFinD,钛媒體APP制圖

從營收來看,還在向千億沖擊的陽光電源顯然相較隆基綠能還差一個級别;但在淨利方面,隆基綠能主營的光伏主材矽片、電池片、元件在2023年出現價格暴跌,其盈利承受的壓力遠大于專注逆變器、新能源投資開發和儲能系統的陽光電源。

此外,钛媒體APP在社群交流中看到多位投資者持類似觀點,認為除了光伏逆變器利潤、企業商業模式不同外,陽光電源在儲能這一“新風口”耕耘更深也是其相對老牌光伏龍頭更受追捧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在2023年,陽光電源儲能業務營收已經達到了178.02億元,同比增長75.79%,占公司總營收的24.64%,是核心業務之一。在年報的業務複盤中,陽光電源稱,公司在2023年儲能系統全球發貨10.5GWh,發貨量連續八年在中企中居于第一,此外,還推出了全球首個10MWh全液冷儲能系統釋出;面向海外大型地面應用場景,也推出了“三電融合”的PowerTitan2.0液冷儲能系統。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市值超過隆基綠能的前夕,陽光電源還因為儲能上了一次行業讨論“熱榜”。3月,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公布了2023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陽光電源在中企中排名第一,但在國内儲能系統出貨量排名中,陽光電源卻未進入前十,由此引發争議,陽光電源進階副總裁兼光儲集團總裁顧亦磊在3月20日澄清公司并未參與國内排名的評選,并表示“國内的公司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提供的相關資料水分很大,難以客觀公正,是以公司不願意參與”,一時激起了業内對于榜單、評選等真實性、含金量的激烈讨論。

不過,從目前來看,儲能行業也陷入“内卷”“價格戰”之中,钛媒體APP曾在此前報道中提及,截至2023年底新型儲能行業的平均産能使用率僅50%左右,到今年2月份,國内儲能系統中标均價同比下降37%,已有企業以虧本價進行競标未來相關業務。

除了新型儲能,氫能、AI等熱門概念也頻頻被提及

一向表示出對未來能源的期許,将“讓人人享用清潔電力”作為企業Slogan的陽光電源顯然不滿足于停留在新型儲能這個現在時的風口上,更為前沿、尚未實作規模化、商業化的氫能近年來成為了該公司的重點布局方向。

在年報中,陽光電源将氫能作為主要業務加以介紹,披露其子公司陽光氫能在2023年的國内項目中标及簽約市占率上居于全國第二,在國内率先提出柔性制氫概念,釋出了柔性制氫系統解決方案,其柔性制氫系統已在國内多個大型示範項目中應用。該公司表示,陽光氫能将聚力創新,堅持“讓電氫轉換更高效”的價值主張,持續引領産品、技術進步,推動氫能産業高品質發展。钛媒體APP還注意到,在去年四季度接受機構調研時,陽光電源曾披露,近兩年公司在氫能方面投入較大,而這一領域的項目落地和實施周期普遍較長,預計大約5年後才會逐漸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而公司在2023年中标項目較多,預計2024年起氫能業務的收入會逐漸好起來。根據此前的市場消息,陽光氫能在2023年底完成了A輪6.6億元的融資,根據最新披露的年報,在陽光氫能增資擴股後,作為母公司的陽光電源的持股比例由期初的100%降到了74.29%。

此外,AI也成為了陽光電源财報中的熱詞,在應對競争風險層面,該公司就表示,将加速新産品更新疊代,加快AI技術研究應用,不斷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追求更佳客戶體驗,始終在市場上保持産品領先。而根據相關産品介紹,AI也确實被應用在了陽光電源SG320HX系列組串逆變器、PowerStack 200CS工商業儲能系統等主流産品中。在未來展望中,陽光電源也提及,将持續加大創新力度,在電力電子、電網支撐及 AI 技術上縱深突破,打造一體化解決方案;提升産品軟硬體互動性,深化 AI 技術在研發、産品和解決方案等關鍵環節的深度融合與應用,持續提供有競争力的産品。

在AI發展熱潮中,如何将其應用于新能源制造業,提高産品品質、營運能效,已引發了業内不少讨論,或許就從這兩年開始,我們會發現光儲企業年報中的“含AI量”越來越高。(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