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為什麼遲遲不肯稱皇帝!

衆所周知,曹操實際上已具備了稱帝的實力,然而他卻遲遲未邁出這一步。那麼,這位懷有政治理想和抱負的亂世枭雄,究竟在顧慮些什麼,以緻未能成為曹魏的開國君主呢?

曹操為什麼遲遲不肯稱皇帝!

第一,赤壁之戰無疑打亂了曹操的稱帝計劃。倘若沒有那場大敗,曹操極有可能登基稱帝,因為當時的各種條件已經基本成熟。然而,赤壁之戰後,曹魏整體進入戰略收縮階段,進取勢頭大減。顯然,赤壁戰敗給曹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除了兵力折損、地盤丢失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心受挫。那次險些被擒的經曆,使曹操對稱帝之事避而不談。

曹操為什麼遲遲不肯稱皇帝!

第二,天下尚有大量土地不屬于曹氏。盡管曹操的地盤最大,但仍有強大的割據勢力存在,如孫權占據東南,劉備控制西南,以及其他小的割據力量。曹操擔心,一旦自己稱帝,可能會引發這些勢力的聯合反抗。畢竟,孫劉兩家本就有聯盟之實,再加上曹操内部的漢朝忠臣,他很可能面臨被擊潰的風險。曆史上的袁紹曾經勢力龐大,最終仍不免失敗。是以,在未能鏟除這些割據勢力之前,曹操不敢輕易稱帝。

曹操為什麼遲遲不肯稱皇帝!

第三,漢獻帝的态度也是曹操需要考慮的因素。曹操要稱帝,必須名正言順、繼承正統。他的兒子曹丕能夠繼承皇位,是因為漢獻帝禅讓;劉備則是假托漢獻帝被殺,以劉氏宗親的身份繼位;而孫權則是被迫稱帝。盡管沒有明确的記載,但種種迹象表明,漢獻帝并沒有禅讓給曹操的意思。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漢獻帝不希望輕易放棄祖宗的基業,且他比曹操年輕,存在翻盤的可能性。此外,禅讓給曹操可能危及性命,是以他更傾向于将正統傳給曹丕以保全自身。

曹操為什麼遲遲不肯稱皇帝!

第四,曹操後期缺乏得力的謀士也是其未稱帝的原因之一。一個優秀的統帥需要優秀的謀士輔佐,曹操的成功離不開郭嘉等人的支援。然而,在郭嘉去世後,曹操在重大問題上未能得到有效的建議,這使得他在困境中難以自拔。謀士的短闆讓曹操認識到,自己的智囊團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是以他暫緩了稱帝的大業。

曹操為什麼遲遲不肯稱皇帝!

第五,年齡因素也對曹操的決策産生了影響。随着年齡的增長,曹操的保守傾向逐漸加強,他開始更加謹慎地處理時局,甚至産生了保本思想。這種思想使他逐漸滿足于成為魏王,而将稱帝的想法留給了後代。

曹操為什麼遲遲不肯稱皇帝!

第六,輿論壓力也是曹操未稱帝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一位有風骨的大詩人,曹操非常看重後世的評價。他知道,一旦稱帝,必将面臨輿論的譴責。為了避免這種壓力,他選擇繼續隐忍,做一個并非真正臣子的臣子。而他的下一代則不必承擔這種罵名,因為他們的權力來自于父輩。

曹操雖然具備稱帝的實力和意願,但由于多方面的顧慮和現實問題,他最終選擇将權力留給了兒子。這既是他個人智慧的展現,也是時局所迫的無奈之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