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思平治」洪銀興:促進經濟和文化共同繁榮

作者:長安街讀書會
「學思平治」洪銀興:促進經濟和文化共同繁榮

洪銀興:促進經濟和文化共同繁榮

學思平治

「學思平治」洪銀興:促進經濟和文化共同繁榮

★★★★★

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深入研究其中的人文經濟學,對于推動文化與經濟在互相有效轉化中實作共同繁榮、促進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裡面的人文經濟學。”人文經濟的繁榮發展,是文化與經濟互相交融、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生動實踐。以江蘇蘇州、浙江杭州為代表的一些地方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成為人文經濟學的實踐樣本。深入研究其中的人文經濟學,對于推動文化與經濟在互相有效轉化中實作共同繁榮、促進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公德心均衡發展、互相促進,兩個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目标就是在不斷提高國家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準的同時,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物質文明和公德心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總括和結晶。物質文明對公德心具有決定性作用,為公德心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前提和條件。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的:“物質生活的生産方式制約着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公德心對物質文明建設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公德心程度的提升,包括人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現代化,既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标,也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手段,能夠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動力和支撐。恩格斯指出:“物質存在方式雖然是始因,但是這并不排斥思想領域也反過來對物質存在方式起作用”。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緊密聯系、互相影響、互為條件,統一于人的實踐活動。很難設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上實作現代化後還是文化的沙漠,也不能設想一個物質上十分富有但精神上很空虛的人能夠實作全面發展。作為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要在經濟上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而且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加強公德心建設、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形成了深厚文化底蘊和曆史積澱。我們完全有條件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同時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增強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揮文化對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作用從蘇州、杭州等地方的實踐來看,文化促進經濟發展主要展現在通過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的長期涵養,實作以文化人,夯實經濟繁榮發展的文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全面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态,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等,不僅能夠促進人的現代化,也能夠通過以文化人激發全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彙集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對于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從大陸曆史看,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支撐着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比如,蘇州、杭州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崇文、尊師、重教等方面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不僅提高了人的公德心程度,而且促進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力資本積累,今天依然為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着強大精神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并作出具體部署,内容包括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等等。不斷激發全社會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弘揚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文化。企業營銷無國界,企業家有祖國。比如,一些企業家在興辦實業的同時,還積極興辦教育、醫療、社會公益事業,幫助群衆,造福鄉梓,成為大陸民族企業家的楷模。企業家文化不僅包括創新文化,也包括社會責任文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需要弘揚這種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文化,培育具有家國情懷的企業家,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培育勇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把社會作為施展才華的舞台,真誠回報社會、投身各類公益事業;培育誠信守法的企業家,讓他們成為誠信守法的表率,促進全社會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提升。建構互相信任的營商環境。契約精神、守約觀念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重要意識規範,也是信用經濟的重要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互相信任是不可多得的社會資本。弘揚誠信文化、打造互相信任的營商環境有利于提高合同規範實施效率、維護市場秩序,進而降低交易成本。建構互相信任的營商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離不開長期文化積澱所形成的社會共同遵從的道德規範。要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誠信自律,支援新聞媒體開展誠信宣傳和輿論監督,鼓勵社會公衆積極參與誠信建設活動,推動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風尚。促進人的觀念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人的觀念的現代化。這是人的思想理念、心理狀态、思維方式等從傳統向現代轉化,形成符合時代要求、與現代化發展相适應的思想觀念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既傳承曆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中華民族之是以能夠在很長的曆史時期内作為最繁榮最強大的文明體屹立于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勇于創新,沖破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鼓勵廣大幹部群衆在前沿一線、未知領域大膽探索,尋求有效解決新沖突新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以改革創新推動事業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對文化繁榮的基礎作用經濟是基礎,物質文明對公德心起着決定性作用。從蘇州、杭州等地方的實踐來看,經濟對文化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新時代新征程,要把大陸經濟高品質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文化繁榮發展的動力,在保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勢的基礎上,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增強人民群衆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擴大優質文化供給。順應大陸社會主要沖突的曆史性變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擴大優質文化供給,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這包括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提升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水準;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等等。通過源源不斷提供滿足不同文化消費需求的豐富多彩的優秀作品,增強廣大人民群衆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繁榮發展文化産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在發展文化事業的同時發展壯大文化産業,有利于充分發揮文化在激活發展動能、提升發展品質、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更新中的重要作用。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把擴大内需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完善産業規劃和政策,強化創新驅動,實施數字化戰略,推進産業基礎進階化、産業鍊現代化,促進文化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離不開教育、科技、人才共同發揮作用。馬克思指出:“從整個社會來說,創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創造産生科學、藝術等等的時間。”科技創新不僅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也能促進文化傳承和創新。教育不僅能夠傳播曆史文化知識,也能夠傳播科學技術知識。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鼓勵和引導勞動者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強化終身學習的内生動力,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洪銀興: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

注:授權釋出,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訊、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視界、中原標準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用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薛琳熹;初審:程子茜、陳佳妮;複審:李雨凡

長安街直播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機關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準許,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機關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