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作者:心國文化

顧士雲 崇明區建設鎮人,1952年出生。1970年應征入伍,1973年退伍同年任村黨支委兼16隊隊長。1974年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1977年12月參加首次聯考,1978年5月入讀上海師範學院政教系,1980年7月畢業後到建設中學任教。1985年1月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1998年11月轉任學校校長。2009年8月離任後擔任崇明縣教育局黨建督導員。2012年退休後至2021年底,先後擔任崇明區教育督導室責任督學和揚帆教育評估中心成人教育訓練的專職督導員。現為崇明區文史研究會會員。©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投稿及咨詢請聯系本公衆号。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童年的生活是困苦的,缺吃少穿的難題困繞着每一個家庭。在農村,很少見到有幾戶人家的日子是舒暢的。那些年,舉國上下度難關,百姓勒緊褲腰帶,艱辛的生活至今仍然曆曆在目。但艱辛歸艱辛,孩子們的玩樂天性還是不可抑制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玩法。這些玩法,現在講出來可能要被人笑話,但在當年,卻是孩子們苦中作樂的必然選擇,内中的童真和童趣,隻有我們這代人才可體會。

五、暑期玩樂天地大

同寒假相比,暑假的活動時間更長,活動天地更加廣闊,活動内容更加豐富多彩,孩子們的玩樂天性得到了盡心發揮。

1.粘知了,崇明話講得知了。孩子們在蘆頭頂部扭一個三角型,也有用竹篾彎成圓圈狀插入蘆頭頂部,然後去絞蜘蛛網。因蜘蛛網具有捕獵飛蟲的粘性,因而也用它來粘捕知了。粘到知了後,有兩種玩法:一種是把知了放在火上烤,它背部有一塊肉是可以吃的,烤起來很香;還一種是用馬齒苋(豬專草)的種子殼,套住知了的眼睛後把它放飛。被蒙住眼睛的知了,會在空中一邊叫,一邊沒命地飛,一直飛到看不見,其結局肯定很慘。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2.捉夜時帶。夜時帶是蟬的一種,個子中等,湖藍色。停留在不是很高的樹幹或其它農作物上,其叫聲裡常帶有“吱吱嗒、吱吱嗒”的聲響。相對知了來說,夜時帶容易捕捉。舊時人們把有身份的人稱為先生,于是就流傳了一首貶低先生的童謠:夜時帶,夜時帶,先生娘娘毻脫褲子帶。

3.撿知了殼。知了殼是一味中藥,每年知了蛻殼季節,在地下蟄伏三年的知了蟲胚,就會在雨後從地裡爬出來蛻殼。知了殼蛻在小樹上,蘆葦上,随手可撿,在林場的小樹上,知了殼就更多了。知了殼曬幹後,可以賣到藥店裡。當年農村家庭都不富裕,孩子們換到錢後都會交給家長補貼家用。

4.養唭節。唭節也叫唭狗,是一種會鳴叫的秋蟲,有飛翅。把它養在籠子裡,每天給它喂一點豆葉和南瓜花,吃飽後,它會發出一種“唭節、唭節”的叫聲,它的存活期要有半個月之多。孩子們會把小籠子挂下屋檐下,有時還拿出來,比誰養的唭節叫得響。

5.養織布娘娘。織布娘娘也叫促織,《聊齋》裡有一個故事就叫《促織》的,它也是一種食豆葉的秋蟲,體形比唭節要小好多。夏夜裡,它會發出一種“吱呔、吱呔”的織布聲。孩子們抓到後,也會把它養在籠子裡。

6.養喀喀娘。喀喀娘又叫做紗籠子、筒管娘娘,大肚皮,體形比唭節要大。夏夜裡,成群的喀喀娘會在草叢中發出“喀喀喀喀”的叫聲。因其聲響如經紗時紗筒杆子在經紗竹頭間的轉動聲,是以才叫做紗籠子。喂養方法和生長期與上述兩種秋蟲類似。

7.捉螢火蟲。螢火蟲是一種在夜間發出光亮的蟲子。夏日乘涼時,孩子們會追逐着在草叢中捉拿螢火蟲。捉到後,有的會放在瓶子裡,有的會放到蚊帳裡,睡覺時也能見到光亮。當年還留傳這樣一首童謠:螢火蟲,夜夜紅,飛到哪裡那裡紅。因為它一邊飛一邊發光,像夏夜裡的流星一樣,是以在崇明人的口音裡,螢火蟲常被叫成遊火蟲。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8.捉綻蝍鬥綻蝍。綻蝍就是蟋蟀,崇明人把鬥蟋蟀叫做鬥綻蝍。玉米收割以後,地裡的綻蝍多起來了。凡是有玉米柴堆放的地方,就有它的蹤影,還有在碎磚堆裡也能找到它。捉來以後,大家就把它放到臉盆裡,用綻蝍草進行挑鬥,促使兩個綻蝍間鬥起來。

9.學遊泳。小孩學遊泳,是無師自通的。天熱時,七八歲的孩子就會跟着大孩子學遊泳。名為學,實際上是玩水,一會兒用小手拷水打水仗,一會兒拉住蘆青打腳洞,有時也會閉眼屏氣,在水中打個沒頭。崇明話常講:揪結子蘆青打腳洞。一是專指小孩學遊泳,二是形容有些人做不開事體。

10.汏冷水浴。學遊泳是汏冷水浴的前提,學不會遊泳就不能汏冷水浴。而崇明話裡的汏冷水浴就是遊泳。暑假天熱,孩子們常會去泡水。學會了遊泳,就取得了水裡的自由權,他們在水裡盡心玩耍,比仰泳,比側泳,比潛泳(崇明話叫入沒頭頂)。我有一位國中同學,入沒頭頂時,一根細蘆杆插入鼻孔,其中有一段一寸多長的細蘆杆一直留在鼻腔深處,直到初二年級參加滑翔員體檢時,才被醫生鉗出來。

11.捉蛸蜞。當年蛸蜞多,河灘上、溝渠邊、低田裡,到處都有蛸蜞洞。大熱天,蛸蜞也會出洞,但見到人後,就會逃入洞中。孩子們就會想辦法捉蛸帺:一是用竹竿在洞邊斜插,堵住蛸蜞退路,崇明話叫拒蛸蜞;二是用油老棉絮釣蛸蜞。當年蛸蜞也可食用,除燒煮外,最普通的吃法是舂蛸蜞漿燒湯吃。把蛸蜞洗淨去殼,搗成肉漿,和入水,濾去骨渣,用肉漿水燒湯,味道極其鮮美。

12.摸蟹。當年崇明水源清潔,生态好,溝、河裡邊螃蟹特别多。在幾個溝頭摸一通,準能抓到幾十隻螃蟹。雨後去溝頭邊淺水處蟹轉悠,還會捉到幾隻軟殼蟹(新蛻殼的蟹)。如在民溝、宅溝的蟹洞裡摸蟹,摸出來的都是老毛蟹。同一個洞裡有時鑽有兩隻蟹,而且今天摸了,一二天後又有了。在蟹洞裡摸蟹叫挦蟹,在半腰深的溝河裡用腳踩污泥蟹叫踏蟹。摸到蟹後,小的燒面拖蟹,大的用山芋藤紮串去鎮上賣,十隻一串的蟹可換二角錢。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13.扛網搶白魚。與釣魚相比,扛網搶白魚的樂趣來得更大。用一口網,兩邊生好網杠。兩個孩子在前邊扛網,其餘的孩子跟在後邊搶魚。扛網向前移動,随時都有白魚活蹦亂跳,那些跳在蘆葦中的白魚,就會被後邊的孩子搶到手。扛網扛到溝梢頭時,魚沒處逃,就會跳得像流星。這時,孩子們樂得合不攏嘴,洋幹面袋裡,準會抓上大半袋魚。

14.偷瓜采挑子。暑假裡,正是瓜果收獲期。這時的孩子們又會野趣橫生,動起了偷瓜采桃子的小腦筋。特别是汏冷水浴的溝河邊,如有誰家種有瓜果,就難免會被孩子們順手牽羊了。兒時桃子比較稀有,嫁接的桃樹少,都是一些半生不熟的野毛桃和裂崩桃,但在饑荒年代,也會感到特别好吃。當年家裡都種的菜瓜,不僅容易種而且産量高,大家都不稀罕。但偷瓜是孩子們的一種野趣,尤其是集體種的西瓜,輪到女孩子看瓜時,一幫光屁股的小男孩,包括有些剛剛發育還稀稀拉拉吊着幾根毛的男孩,更是大搖大擺地摘起瓜來。看瓜的小女孩,隻能偷偷地看着,卻羞于聲張。孩子們得意洋洋地重回河裡,用拳頭砸開西瓜,你一塊、我一塊地啃起來了。

暑假,就像是留給孩子們的一方舞台,孩子們在這個舞台上盡心地玩樂,演出了一幕幕的童子戲。以至于暑假快要結束時,才趕忙急搶地做起了暑假作業。

六、尋常玩樂野趣多

兒時的玩樂,不僅天地大,項目多,面且還充滿了各種野趣。孩子們不僅在上述時段玩出了各種名堂,就是在平時,也會盡心盡力地展示自己的玩樂才能。現在想起來,尋常辰光的各種玩樂,更是充滿了各種野趣。

1.絡竹頭。那時有竹園的人家多,孩子們經常到竹園裡絡竹頭。他們像小猴子一樣,經常在竹頭間爬上爬下,翻來翻去。比誰爬得高,比誰的斤鬥翻得好。

2.爬樹。爬樹是孩子們經常性的玩樂,也沒有那個家長會阻止孩子們的這種活動。孩子們在樹上,比誰爬得快,爬得高。那時孩子多,家長都放手。孩子們在樹上采摘各種野果子後,還會互相間投擲玩樂。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3.閘羊草,也叫羊草輸赢或斬雞賣肉。孩子們用挑到的羊草做輸赢,這種活動,我在《挑羊草》一文中有過專門表述,本文就不再贅述了。

4.掏鳥窩,也叫剿(“剿”字,讀chāo,襲取之義)将窠。當年最好剿的是麻雀窠、黃藤窠和鹁鸪窠。麻雀在崇明話中叫麻将,它的窠常做在瓦屋的瓦楞裡或草屋的箯扣裡,剿起來比較容易。黃藤是一種生活在蘆葦叢中的小鳥,體形比麻雀還要小一點,它以蘆葦上的蟲子蘆虱為食。現在溝邊蘆葦沒有了,這種鳥就很少見了。掏鳥窩一是為了抓小鳥養,二是為了煮鳥蛋吃。最有趣的是掏鹁鸪窩,它下了五個蛋,你抓了二個,它還會繼續下。真是烏鹁鸪,二百五,鳥蛋被偷還糊塗。

5.養蠶寶寶。清明時分,桑樹長出了嫩葉,這是養蠶的天然季節。當年,擺地攤的人也很會做孩子的生意,他們不知從哪裡搞來蠶籽,向學生出售。買到蠶籽的學生,會把産滿蠶籽的紙撕開分一點大家。我們都會像寶貝一樣把蠶籽放到胸口裡保暖催孵,甚至課間也要拿出來看看。一旦幼蠶出殼,我們馬上會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到紙盒子裡,摘鮮嫩的桑葉喂養。快到吐絲時,我們又把它放到一個茶杯蓋上,讓它吐一個母親她們擦頭油用的油老棉絮。

6.采桑葚,也叫采桑果、采桑點。當年林場種桑養蠶,端午節之際,正是滿樹桑果成熟之際。去林場采桑葚成了孩子們的一大樂趣。那裡的桑葚又多又大,大家一邊采,一邊吃。當桑葚采滿籃子時,肚子也填飽了,嘴唇已經吃得墨墨黑了。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7.摔跤,崇明話叫孛跤打滾。春天的草頭地,好像鋪上了一層綠色地毯,大家都盡心在這地毯上孛跤打滾,弄得滿身草青,回家後準會被母親罵上一頓,這個草青染上了很難洗掉。

8.豁虎跳。豁虎跳也叫側身翻跟鬥,其動作特點表現為:雙手接連側撐地面,頭朝下,腳向上,作側身的旋轉翻。這個活動難度較大,一般的人翻不多也翻不好,動作不标準。我國小同學妙生他身輕靈活,能在操場上一口氣豁幾十個虎跳。春天的草頭地,是孩子們學豁虎跳的最好練習場地。

9.釣麥狗。麥狗是生長在麥田邊的一種黑色小蟲,它有一個一個的小洞,這蟲子頭像獅子頭。刨開麥田邊的地面表層,就會露出一個一個的小洞,用麥芒或小蒜葉子放到洞裡,拔幾個灰麥穗,把粉塵撣在洞口,用手在地上輕輕拍幾下,邊拍邊說:麥狗,麥狗,快點出來吃羹飯;吃點酒,吃點菜;出來個麼動一動,不出來麼一動也拗動。不一會兒,在麥芒和小蒜葉上,一隻隻黑色的麥狗被扚(diǎo,提拉)出來了。

10.捕釣黃鳝。兒時,稻田裡很少用農藥,稻田一開田,蟄伏在地下的黃鳝就開始在田埂邊打洞栖息,晚間甚至出洞捕食。隻要稻田灌水,總能捕釣到不少黃鳝。捕捉黃鳝用的黃鳝夾,是一種用毛竹片做的帶鋸齒的夾子。晚間黃鳝徜徉在水裡,用電筒照好,再用夾子輕輕一夾就能抓到。釣黃鳝的鈎子,是用自行車車輪或傘骨頭的鋼絲磨尖後燒彎成的,穿上蚯蚓後,在黃鳝洞口輕輕抽動,不一會黃鳝就上鈎了。

11.釣菜花鳗鲡。油菜花開時春意盎然,也是溝裡的鳗鲡浮遊交配之季。這個季節的黃昏時分,用引線鈎子串蚯蚓,下到溝裡,鳗鲡最容易上鈎,崇明話叫甩鳗鲡,一晚上會有好多收獲。

12.釣魚。兒時的釣魚,最為原始。用一根縫衣針,崇明話裡叫引線,放到煤油燈上燒紅彎鈎,就成了釣魚鈎子,穿上線,系到小竹竿或蘆頭稈上,就成了最簡易的釣竿。挖一點蚯蚓,就成了天然的餌料。孩子們會自己制作釣具,尋找餌料。一幫孩子聚在溝邊,鳑鲏郎、麥夾郎、小鲫魚什麼的,随時都會上鈎。如若有人釣到一條大一點的鲫魚或小鯉魚,大家都會欣喜若狂。

13.釣黑魚,這是釣魚中的最簡單、最有趣的釣法。當年民溝裡,多的是黑魚。這魚比較兇殘,以小魚為食。初夏季節,正是黑魚産卵時,魚卵一般都産在蕰草上。産卵和孵化幼魚期間,老黑魚護在黑魚污周圍,生怕别的生物捕食魚卵或魚苗。這時候,用頭發團或小田雞紮在釣鈎上,用釣鈎在魚卵或苗群邊的水面上輕輕抖動,老黑魚誤以為受到侵襲而跳起來咬鈎,一條二三斤重的黑魚就會輕易上鈎。黑魚還比較愚笨,公母黑魚中,釣走了一條,另一條還會上鈎,真是護仔心切,铤而走險。

14.釣蟹。入秋以後,天涼了,摸蟹的人少了,釣蟹的人多了。釣蟹的釣竿,用蘆稈和細竹竿都可以,竿上系一段二尺長的鞋底線,線上紮一段田雞肉或黃鳝肉作餌料,把竿子插入溝腳沿,二十分鐘起一遍,竿子上一般都有蟹。提起竿子,蟹還在吃餌料,将要提到水面時,用盆抄一抄,準會有一隻老毛蟹。也有用蟹罾來罾蟹的,把兩根八十公分左右的竹片彎成半圓的竹片環,十字交叉固定,下邊兜一個四十公分見方的網片,在網中上紮上餌料,在蟹罾上安個提襻繩,系上一個浮漂,用一根竹竿裝個彎鈎,蟹吃餌料時,把蟹罾鈎出來就可抓到。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15.排蟹。做一個網兜,網兜的前部開一個口子,面向河底,口子邊上裝鐵腳,網兜前上部裝橫杆,把拖網繩系在橫杆上,排網就做成了。力氣大的孩子,就用排網來排蟹。蟹汛時,在河邊排一個小時,準會排到幾十隻螃蟹。

16.聽蟹。民諺雲:西風爽(“爽”字,音同“省”,吹之義),蟹腳癢。意思是秋冬季節,西北風吹來時,螃蟹要向大河直至長江裡遷徙了。這個時候,在水閘的閘門邊,阻攔魚蝦的箔子邊,甚至攔水的堤壩邊,晚間經常有螃蟹爬上來。螃蟹攀爬時,會發出“唧呖、唧呖”的聲響,這是它呼吸時吐泡沬的聲響。這時候,你用水電筒照上去,就能一抓一個準。水閘的攔水箔子邊,是聽蟹的最佳位置,小夥伴們為搶到好位置,很早就鋪了麻袋在那裡守候。有時為占據好位置,互相間還會打起架來。

17.小燒飯。秋收季節,田裡的秋熟作物收割了,孩子們在收割的田野裡忙着拾稻穗,拾黃豆。撿到了黃豆後,又玩起了小燒飯的遊戲。大家在田埂上挖一個竈洞,支個小鐵鍋或小鐵盆,抱來柴禾,在小鐵鍋裡炒起了黃豆,野炊的黃豆炒得又黑又香,大家吃起來特别起勁。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農村的廣闊天地,為孩子們的玩樂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而尋常的各種玩樂,又使孩子們找到了各種天然的野趣,留下了許多難以磨滅的童年記憶。

上述六個方面的七十四玩,是我們這輩人童年時的大體玩樂項目。限于個人的識見,實際的玩樂項目還不止這些。時過境遷,這些玩樂項目,很少能保留到現在,大多數項目已不再出現了。如不加以收集整理,許多項目就會永久地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比起現在的小孩,我們童年的玩樂天地是非常廣闊的!人生如夢,幾十年一晃,我們都成了古稀之人。重憶往事,童年的玩樂趣事,仍然清晰地浮現在眼前。逝去的歲月是苦澀的,但蕩漾在心頭的童真和童趣是難以忘卻的。“分擔艱苦,苦中尋樂;承受煎熬,樂而忘苦。”這是我們這輩人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正是這種苦樂相伴,才使我們找到了童年的樂趣,演完了童年玩樂的連續劇。

(全文完)

©版權聲明:本公衆号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釋出,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授權,并在轉載時标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心語編委會

主 編:陸安心

副主編:施炳剛

視 覺:沈雯逸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顧士雲|舊事重憶——童年的玩樂(下)

Copyright © 2014 - 2024 心國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