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作者:看見泉州

  4月18日——19日,作為2024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配套活動之一,以“共享世遺 研以緻學”為主題的世界遺産研學旅遊發展研讨會在惠安舉行,衆多國内外知名研學旅遊專家學者齊聚惠安,共同探讨研學旅遊行業未來的發展機遇,并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助力惠安研學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振之先生認為惠安的曆史文化積澱非常豐厚,崇武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整個古城牆體系保留得非常完整,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做得很到位,可以通過課程教學和體驗的方式,讓更多人感悟到惠安以及崇武古城的曆史文化。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執行主席

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振之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崇武古城有非常厚重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以研學的方式把人類的曆史故事講好,深入到民間生活中,把我們的民俗文化、惠女服飾、石雕藝術以及餐飲等很多有特色的東西挖掘出來,做沉浸式體驗,打造成為更多研學課程,通過中國小生映射到成人,讓人們感悟曆史文化,讓人留下的時間更長,更加熱愛古城,更加熱愛非遺傳承文化。”

  千裡迢迢從敦煌趕來惠安參會的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黨支部書記、副部長宋淑霞女士,難掩對惠女服飾的喜愛,親自試穿,做了一回“道地惠安女”。她表示,雖然還是第一次來到惠安,但對惠安女故事神往已久,在惠安考察參觀的過程中,發現這是一座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既積澱了傳統的閩粵文化,又融合了中原和海絲文化,充分展現了開放包容的特色,希望惠安繼續加強傳承和保護,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全面打響惠安文旅品牌。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黨支部

書記、副部長 宋淑霞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惠安這個地方有很多非遺,我覺得要加大保護傳承的支援力度,深度挖掘本地非遺文化的深層内涵,打造出更多有品牌特色的産品,擦亮品牌,促進非遺和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推動高品質發展。”

  第一次來到惠安的Gary Sigley教授表示,惠安帶給他很大的震撼。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部教授

中澳茶文化交流學院院長

西澳大學教師 Gary Sigley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雖然我事先看了一些資料,有了一些概念,但是來了以後就是很震撼。惠安的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都非常豐富,很有代表性,我希望它們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然後慢慢去探索,把一些方法傳承到下一代,這特别重要。”

  新加坡資深媒體人、國際全域旅遊策劃與營運管理專家梁文甯女士也深切表達了對惠安女的喜愛之情,她認為研學就是要講故事,作為泉州的文化名片,惠安要講好故事,在未來打造成為泉州研學旅遊目的地。

新加坡資深媒體人、國際全域旅遊

策劃與營運管理專家 梁文甯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我特别喜歡惠安女,底蘊非常深厚,已經打造成了非常強的IP,我覺得要加強基礎設施,利用科技手段說故事,通過惠安女把惠安的非遺文化串起來,會很生動。”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馬來西亞分會秘書長梁偉虹女士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到惠安,在這兩天的觀摩旅行中,惠安石雕和惠女服飾深深地吸引了她,她認為惠安發展研學旅遊具有很大的潛力。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馬來西亞分會

秘書長 梁偉虹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我覺得惠安的研學旅遊産品實在太豐富了,我們逛的幾個地方都非常适合開展中國小生研學,甚至成人跟大學生的研學。比如,在雕藝文創園,這個雕刻藝術在我們國家很難看得到,展館裡展示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雕刻項目都非常專業,非常的用心,水準非常高。如果能夠拓展成為一個研學産品,我相信它将會是惠安研學的一個爆點。”

  對于惠安研學要如何進一步發展,世界研學旅遊組織亞太區首席營運官田志奇老師從在地化、國際化、多元化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世界研學旅遊組織亞太區首席營運官

《研學旅行市場營銷》

高校研學教材叢書主編 田志奇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第一要遵循在地化,惠安的‘惠女精神’、海防古城、海洋文化、工匠精神等資源非常豐富,一定要在在地資源基礎上做挖掘。第二要走向國際化,惠安女的服飾和潮流本身是流動的一種精神,可以變得更年輕,更時尚,像去年比較火的泉州簪花、河南洛陽滿城的漢服小姐姐,惠安女文化是非常有潛質的,要把這種内在文化挖掘出來。第三要串聯多元化,泉州的多元文化、世界非遺已經吸引了整個國人跟全球的目光,可以借助泉州的流量跟惠安的休閑做組合産品,讓研學更輕松愉快,還能獲得知識,寓教娛樂,應該是很有市場吸引力的。同時,我認為要突出‘三個一’,一個是一座古城,一個是‘惠女精神’,還有一個是工匠精神。要把這三者融合,提煉出惠安自強不息的一種城市精神,引導和吸引更多遊客前來。”

  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共享建築遺産國際科學委員會專家委員、雲南省滇越鐵路研究會法籍專家裴逸風先生,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對惠安古建築和石雕贊不絕口,他希望惠安在未來加強非遺文化保護,以最恰當的方式促進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讓人在研學中“有收獲,願意再來”。

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

共享建築遺産國際科學委員會專家委員

雲南省滇越鐵路研究會法籍專家 裴逸風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我第一次來惠安,以前不知道有這麼好的一個有着特殊建築、石雕的地方。好的生态旅遊,要有文化在裡面,讓旅客了解文化遺産的價值。我來過一次了,還希望有下一次,可以帶家人朋友來,也希望有下下次。”

  馬來西亞槟城锺靈獨立中學校長吳維城先生表示,研學旅遊對促進青少年成長有着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希望未來能通過更多層面的交流,讓越來越多的華人華裔青少年到惠安體驗非遺盛宴。

馬來西亞槟城锺靈獨立中學

校長 吳維城

國内外專家學者雲集惠安 為惠安研學旅遊建言獻策

  “馬來西亞的華人華裔多數都會講母語華語,我們很注重推廣傳統文化。可能需要通過學校跟學校、旅遊團體的結合,或者相應管道把資源資訊帶到馬來西亞進行廣泛推廣,才能夠讓孩子、家長認同,然後跟學校一起進行研學。”

  專家學者們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暢所欲言,為惠安研學旅遊發展建言獻策,貢獻真知灼見,進一步推動了惠安研學旅遊的高品質發展。

記者 | 張惠玲 孫瑞紅 簡文康 黃溢雄

編輯 | 蘇劍忠

責編 | 楊鎮堂

稽核 | 林書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