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大行一年網點減少300餘個,中小銀行繼續擴張

作者: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4月21日電 (魏薇 實習生 張煦敏)你有多久沒去過銀行網點了?近年來,随着離櫃率的上升和銀行網點不斷優化布局,銀行網點的“排兵布陣”也在發生變化。

從已披露2023年年報的23家上市銀行看,網點數量整體減少了201個,六大行網點數量減少353個,其餘17家股份行、城農商行網點數量增加152個。多家國有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拓展城市規劃新區和重點縣域網點覆寫。

六大行網點縮減

中新經緯梳理了23家A股銀行2023年年報發現,23家銀行網點/分支機構(下稱網點)數量合計達119887個,較2022年末的120088個,少了201個網點。

六大行一年網點減少300餘個,中小銀行繼續擴張

23家銀行中,國有六大行網點數量超10萬個,數量達105193個。其中,郵儲銀行網點數量遙遙領先,達39364個;其次是農業銀行,網點數量為22843個;此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網點數量均超過1萬個。交通銀行網點數量在六大行中最少,為2903個。

從變動幅度看,截至2023年末,六大行網點數量較2022年末減少353個。郵儲銀行和工商銀行網點數量分别減少169個和144個,建設銀行減少了67個,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别減少15個和13個,農業銀行網點數量增加了55個。

在六大行網點總數縮減的同時,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農商行網點數量出現上漲。除六大行外,其餘17家銀行網點數量共計14694個,較2022年末增長了152個。

具體來看,浙商銀行網點數量增加最多,從2022年末的312個增加至2023年末的344個。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增加網點數量均超20個,分别為27個、25個和23個。也有部分中小銀行網點數量略縮減,如北京銀行和渝農商行均減少了4個網點。

興業銀行在年報中稱,公司持續優化網點布局,增強金融可得性、便利性。其中,傳統支行1084家,較上年增加21家,社群支行836家,較上年增加6家。

招商銀行表示,該公司将“總量控制、存量調優”作為境内分支機構布局政策方針,報告期内淨增營業網點25家。同時,遷址優化70餘家存量營業網點,進一步激發存量網點經營活力,擴充網點服務覆寫範圍,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國有行服務重心下沉縣域

事實上,銀行網點的布局在持續優化中,有的網點關閉,也有網點在開張。

“去年,我們行在市區新區開了一家網點。”某國有銀行北方某市支行從業人員對中新經緯表示,銀行網點分布整體比較穩定,新開網點一般是跟随城市發展,個别長期低效網點,附近機構重疊,可能就撤了,裁撤後人員會配置設定至其他支行。

中新經緯注意到,多家國有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在持續優化調整網點,拓展縣域網點。

工商銀行表示,2023年完成670家網點優化調整,向服務供給相對不足的城市重點區域新投入網點52家,向縣域地區投入網點57家,新增覆寫15個空白縣域,網點縣域覆寫率提升至86.9%,網點資源與地區社會經濟資源比對度穩步提高。

建設銀行稱,該行加大城區低效密集網點撤并遷址力度,拓展城市規劃新區和重點縣域網點覆寫。2023年實施營業網點遷址264個,新設營業網點28個,其中新設縣域機構網點21個,新設縣域網點數占新設網點總數的75%。

農業銀行指出,該行加快優化網點布局,縣域網點占比升至56.4%,金融服務重心進一步下沉。推動網點資源進一步向縣域地區傾斜,縣域網點占比較上年末提高0.3個百分點。

郵儲銀行亦表示,該行持續優化網點建設布局。在網點建設中重點保障縣及縣以下區域網點覆寫面,并加大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的建設資源投入。2023年,郵儲銀行新開業營業網點134個,其中縣及縣以下區域占比82.84%。

專家:實體網點依然不可或缺

過往來看,監管部門也會考慮到提供金融服務的便捷性等因素,駁回銀行網點的裁撤申請。

據原銀保監會甘肅監管局網站,2023年3月,甘肅平涼農村商業銀行《關于泾灘支行營業網點終止的請示》被原銀保監會平涼監管分局駁回,“因崆峒區屬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故不予核準你行泾灘支行終止營業行政許可事項”。

“商業銀行的實體網點出現了收縮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并不意味着大陸銀行業市場正在收縮,相反,在目前資訊化、網絡化水準高度發展的環境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原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在2022年4月國新辦舉行的銀行業新聞釋出會上表示。

該負責人指出,大型銀行,包括所有的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增強分支機構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持續完善網點布局,優化人員結構,加強金融服務空白和薄弱地區的支援。在撤銷部分網點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在引領銀行在一些地區新設網點,網點數量和員工隊伍總體上來看保持了基本穩定的态勢。

中央财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随着數字化程度的提升,單個網點的服務能力提升,輻射半徑增加,大型銀行實體網點在廣覆寫的基礎上,适度做減法有其必然性。區域性銀行數字化水準總體上不及大行,對實體網點依然有較高的依賴,随着經營範圍的擴大或者經營政策的調整,适度增加實體網點布局也有其合理性。

“現階段,地市級及以上中心城市的金融市場競争相對激烈,供給已然相對飽和。相比較而言,縣域金融服務存在短闆。大型銀行在縣域的機構布局和服務投放相對薄弱。在此背景下,大型銀行增設縣域網點,是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展現,是為了更好地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楊海平說。

楊海平指出,大型銀行和區域性銀行對于實體網點截然不同的選擇,可能源于其決策起點不同、數字化程度不同、對實體網點的功能定位不同。目前實體網點依然是線上線下服務結合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附帶人文思考的、有溫度的社群金融服務+非金融服務的載體。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email protected])(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