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作者:世紀文景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

設個星标吧朋友們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今天是馬克斯·韋伯(Max Weber)誕辰160周年紀念日。

韋伯的思想對于解釋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自明,他的著作也是社科讀者的必讀書目。韋伯視野寬闊,其多學科交叉的思想架構、對社會現實的深刻了解、極具穿透力的曆史洞見,以及作品中深刻的理論分析和抽象凝練的概念,對于讀者的邏輯推理和理論思考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是以,閱讀韋伯絕非一項輕松愉快的任務。

那麼,從哪裡開始讀、如何讀?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我們設定了四個小問題,并收到了八位來自社會學、曆史學、法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者的心得和建議。這些分享被整理為兩個部分,在本篇中,老師們将分享閱讀韋伯的開始,在“下篇”中,老師們将分享他們如何受到韋伯的啟發。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韋伯手稿

編者注:不同老師參考和引述的韋伯版本有差異,本稿中不再注明出處,請讀者留意。

Q1:您是從哪一本書或者哪一篇文章開始閱讀韋伯的?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應星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長聘教授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李放春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我的入門書是蘇國勳老師的名作《理性化及其限制》,當年曾深受影響。印象中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寫過一篇萬餘字的論文,就是讨論‘理性化’問題。那年校學生會舉辦‘五四’征文,我投稿後獲了二等獎,還獎勵了100元的書票。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學術論文獲獎;很遺憾,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國内首次出版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如果說是韋伯本人的著作,第一本讀的應該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我上學的時候很流行,‘走向未來叢書’‘西方學術文庫’中都收錄了。但是,或許是讀不懂的緣故,最初并沒留下特别的閱讀印象。有記錄(讀書筆記)可查的,真正認真研讀過的第一本書是韋伯的《宗教社會學》,台灣出版的中譯本(實際就是《經濟與社會》的一章)。大二的時候,我對宗教社會學發生了興趣,并連續閱讀了韋伯的《宗教社會學》、塗爾幹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伯格的《神聖的帷幕》等作品。我對韋伯的學術寬度、深度的體認,最初就是來自于他的《宗教社會學》。不過,那時候在感情上對他的學問既崇敬又‘不滿’。至今記得一個逃課的下午,坐在北大圖書館的港台文獻閱覽室裡,我讀完這本書後掩卷沉思,為沒能從中找到中國現代化的具體方案而深感遺憾,心緒難平。請包容下當時一個大二學生的認知水準。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孫飛宇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我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大機率是從《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著作開始,後來精讀的第一本韋伯的文獻也是這本。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黎敏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我第一次知道韋伯的名字,是1999年研究所學生入學後不久在導師的一次學術講座中,老師認為中國傳統司法判決的風格深受儒家士大夫階層知識風格的影響,儒家士大夫的知識是一種什麼類型呢?我記得老師引出了科舉制度對儒家士大夫知識的無形塑造,并提到了一位叫馬克斯·韋伯的學者對中國科舉制度有獨到的分析。老師當時具體轉述了韋伯哪段話,我記不清楚了,但“馬克斯·韋伯”及《儒教與道教》這本書名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

後來我去圖書館找《儒教與道教》一探究竟,當時有點被導論“世界宗教的經濟倫理”那幾個字的排列組合震到了——字都認識,但不知它要說什麼,因為在懵懂無知的我那點可憐的知識儲備中,‘宗教’與‘經濟’是從未聯系在一起過的兩個詞,那時我還不知道韋伯是以提出資本主義有其新教倫理之精神起源一說的社會理論家,找他的書看純粹是因為好奇。韋伯認為中國科舉制度不像近代西方考法官、醫生、技術人員等理性官僚制的考試制度,因為科舉考試不是考察士子在某種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上是否合格,而是通過考察士子是否有旁征博引的純正細膩的儒學教養去證明他們是否具有治國理政所需的君子人格,儒學教育傳統下形成的知識觀念對傳統中國的立法與司法制度有潛在影響。韋伯将西方近代法作為‘法律理性化’與‘形式邏輯思維’的樣本并将這個樣本與儒教中國的法律進行比較,又将這些問題與‘資本主義’這種現象揉在一起分析,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是一種新的似懂非懂的言說範式。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鄭作彧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嚴飛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為什麼資本主義利益沒有在印度、在中國也做出相同的事情呢?為什麼科學的、藝術的、政治的或經濟的發展沒有在印度、在中國也走上西方現今所特有的這條理性化道路呢?’在韋伯看來,資本主義精神是現代理性經濟的展現,是一套理性的、有系統的追求利潤,但同時又保持自制節儉的生活态度與價值觀。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兩種高度重合、有效互補的理念在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上發揮了重要力量。韋伯如此寫道:‘這種精神必定是來自某種地方,不會是來自單獨的個人,而是來自整個團體的生活方式。’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田耕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長聘副教授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孫宇凡

“社會學理論大缸”創辦人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顯然,我之是以大一的時候讀這本書,都是因為受到一些大學老師的影響:似乎這些老師從不考慮大學生平均水準,覺得隻要是經典就能随便入門和随時閱讀。我還記得我在大一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歐洲的宗教曆史,更沒有對于理性化等方面的社會閱曆。似乎,我隻是希望自己能趕快讀完,假裝自己讀過這本經典。是以,我當時直接把和正文一樣厚的注釋,全都跳過了。我的閱讀收獲也等同于閱讀教材。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文景版《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如今,當我以撰寫博士論文的方式再研究這本經典的時候,才再仔細地把注釋也讀一讀,嘗試重建韋伯的研究與寫作曆程,更明白這本書對德國當時學界的沖擊力以及被誤讀的必然命運:為什麼他要讨論的是‘精神’而不是‘資本’或‘資本主義’本身?為什麼他以一種類似于理想模組化與‘去理想化’方式,分别探讨加爾文教和虔信派等曆史?為什麼他悄悄地回應了不少批評,但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觀點變化?

更重要的是,這本著作反映了我堅信的社會學式人文主義:優秀的社會學作品如同警世寓言。這部作品縱然在資料甚至理論上被挑戰,但是通過對現代社會的理性化命運的反思,卻如同‘警世寓言’一樣啟發世人:這不是預測未來,也不是總結曆史教訓,而是像希臘故事或伊索寓言一樣發揮作用:我們知道它‘不夠真’,但仍然相信‘道理永流傳’。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各個版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1879年,少年韋伯和兄弟(左一)

Q2:您建議讀者從哪個方向入門韋伯?請推薦三本書或者三個篇目,并說明理由。

應星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長聘教授

《科學作為天職》《以政治為業》《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李放春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我給大學生推薦的第一個篇目是《科學作為職業》(我讀書的時候譯作《以學術為業》),因為這跟他的生活境遇最相關。我把它稱作韋伯的‘勸學篇’,先勸退再勸進,然後再領悟‘知止’。至于《以政治為業》,我一般不推薦給大學生讀,因為政治跟他離得太遠,‘少年不識愁滋味’,讀不懂的。是以,從通識教育的角度來看,韋伯著名的‘兩個演講’,我覺得還是分别開來好。就像‘四大名著’也不宜一鍋炖,所謂‘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國’。

如果不是特别考慮大學生這個群體的話,建議讀者可從韋伯的比較宗教社會學研究這個方向入門。先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後讀《儒教與道教》。這兩部韋伯生前完成的作品是其實質研究的巅峰之作。前者要本着了解的态度讀,特别要抛開啟蒙主義價值觀來讀才可能讀懂。這部作品是韋伯的‘孤篇橫絕’之作,其知識密度超乎尋常,至今仍是管窺英美早期現代性的最佳文化史經典。後者要帶着審辨的眼光讀,不能盲目接受韋伯的理路,被這個鳴鑼開道的‘西方中心論’者牽着鼻子走;但也别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就仿佛天然擁有了某種‘知識’優越感,請做好心理建設準備,韋伯比你能想象到的還要博學、睿智得多。

如果是專業學者,特别是對人文取向的社會科學感興趣的學者,則一定要精讀其方法論名篇《社會科學與社會政策認識的“客觀性”》。不讀此篇,不可謂知韋伯之學。

孫飛宇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我建議讀者就從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著作入手來閱讀韋伯,然後可以再去讀《儒教與道教》,最後是《學術與政治》。‘新教’研究是韋伯最重要的作品,毫無疑問也是了解衆多其他作品的一個出發點。《儒教與道教》這本書與中國人的自我了解有關,無論同意他的觀點與否,對這本著作的閱讀都可以成為我們自我了解的一個重要鏡像。最後,如果讀者對于學術有興趣或者有想象,那麼《學術與政治》這部作品恐怕适合于所有方向的人去閱讀和深思。

黎敏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韋伯著作涉及的學科領域很多,他著述的風格是,既提出了一些理想類型概念又背靠世界各大文明的曆史程序,既有實證經驗的分析向度又蘊含一些基本信念甚至形而上學,這使得韋伯的一些觀點或理論本身就充滿較大的多元闡釋空間。我學識有限,隻是粗淺涉獵韋伯著述中與法學理論、法律史有關的部分内容,并沒有資格回答‘從哪個方向入門韋伯’這樣的大問題。

不過可以确認一點,所有關注‘個體’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的生存鬥争、倫理困境與政治處境的人,都能從韋伯那裡找到某種思想的力量。‘某種思想的力量’,不是說在韋伯那裡可以直接找到真理本身,更不是說韋伯宣告了某些真理,而是說韋伯通過分析人類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無情鬥争的必然性、複雜性、殘酷性進而揭示了真理面臨的最大敵人都有哪些、都在哪裡。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也許有三篇長短不一的文章可以推薦作為入門讀物,它們既不失思想上的意義啟發,又有一種在與公衆對話的氛圍感。

1.《論俄國的立憲民主形勢》,寫于1906年。在俄烏戰争局勢深刻影響世界曆史的當下,重溫這位社會科學家對俄國問題的早期診斷,增進的不隻是具體的曆史知識,而且還有政治洞見與思想方法。

2.《兩種法則之間》,寫于1916年,它篇幅很短,但資訊量卻不小,而且富有曆史畫面感。對處在大國崛起曆史轉折階段的當代中國讀者而言,韋伯這篇文章中輸出的權力觀、國家觀、戰争觀、人生觀,都值得一品。

3.《學術與政治:韋伯的兩篇演說》——‘到如今,成千上萬的大學生讀過了這兩篇鋪張揚厲的傑作,了解了它們對韋伯的哲學與政治見解以及治學态度的精當概括,然而,正是這兩篇演說的濃縮密度,妨礙了輕松自如的了解。’英國學者京特的這段話精當概括了推薦它們的理由。這兩篇經典演說既濃縮了韋伯思想的精華,但,又與韋伯最重要的論著《經濟與社會》形成風格上的鮮明對比。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文景版《學術與政治》

鄭作彧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以學術為志業》:這是一篇演講稿,内容并非在讨論什麼深厚的學理問題,是以相對來說不需要太多知識基礎也不會讀不懂,甚至可能還會獲得一些共鳴。

《馬克斯‧韋伯傳》:通常傳記著作是很好閱讀的文類,是以很适合入門。而且這部由韋伯夫人撰寫的傳記著作,内容不乏一些基礎的學理介紹,還是有幹貨的。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這篇文章對後世社會理論發展的影響太重大了,而且篇幅相對來說沒那麼大,也沒那麼難懂,讀起來比較不會有無限絕望感。

嚴飛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1917年11月9号和1919年1月28日,韋伯為青年學生們作了兩場著名講演,分别是《以學術為業》和《以政治為業》。特别是在《以學術為業》這一場演講,韋伯不僅為台下的學生樹立了學術的信仰和以學術為志業的信念,還影響了幾代人,引領着人們對學術進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演講中,韋伯明确地告誡年輕人,‘學術生涯是一場魯莽的賭博。’在韋伯看來,以學術作為物質意義上的職業,對于剛剛邁入學術大門的年輕學者而言,不啻于一段需要在不斷的挫敗和平庸感中鬥争和煎熬的曆練。有多少年輕的學子,心懷‘以學術為業,為天職而活’的理想,進入象牙塔上下求索,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将理想轉變成信念,繼而堅定地、專一地,甚至是寂寞地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前行,全然不理會路邊誘人的風景,以及局外人不解般的嘲諷,隻埋頭做一個學術的趕路人?要回答這些問題,今天我們更需要閱讀韋伯——‘自然,我隻為我的天職而活着。’

田耕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長聘副教授

韋伯的兩篇著名的以‘天職’為題的演講,二者凝聚了韋伯在觀念論基礎上思考倫理的所得,同時對科學和政治在‘一戰’前後達到的現代狀況有強烈的感受,科學和克裡斯瑪式的支配者,是不是對生命與權力之智慧的回答,韋伯給出了深沉的思考。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韋伯對理性化作為‘世界曆史’的思考的開始。

孫宇凡

“社會學理論大缸”創辦人

包爾生《德國大學與大學學習》:韋伯的方法論與治學思路和德國特色的大學傳統密不可分。這本書介紹了德國大學制度與運作方式的變化,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韋伯為什麼總是卷入當時的學術辯論、為什麼始終捍衛價值自由以及為什麼一直親身親為地建設與維持學術共同體。

伊格爾斯《德國的曆史觀》:韋伯的學科身份多樣,比如他一開始并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從曆史學或曆史主義角度能夠了解韋伯的學術脈絡。畢竟,韋伯的很多思想來源和批評對手等方面的文獻,都已經被當今世人所遺忘或抛棄。當我們仰望一顆巨星,也就意味着我們也讓衆星黯淡。這也是學術史的另一種損失。這類學術史著作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G. Bhambra的Rethinking Modernity: Postcolonialism and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受到英國社會學時下的‘反殖民’思潮影響,很難不關注韋伯與帝國、殖民之間的關系。Bhambra的這本作品較為全面地從曆史角度讨論了反殖民社會學關注的衆多議題,并且,她在方法論與實質内容上均與韋伯的觀點形成了對照。尤其,她對韋伯傳統下‘多元現代性’及其‘理想類型’方法論的不滿,為我們重新思考經典的時代局限性與當代新生提供了不錯的切入點。

讀韋伯!如何入門韋伯 | 韋伯誕辰160周年的“快問快答”

20 世紀的思想巨擘,

了解現代世界必讀經典

核心文本呈現韋伯思想圖譜,

從曆史經驗到方法論

臻選底本,名家精譯,權威導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