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十六屆普洱茶博覽會開幕,見證一片葉子的多種“打開方式”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昆明4月20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一片飄香的葉子,一方興旺的茶産業。4月19日,第十六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茶博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世界各地600多家優質茶企彙聚一堂,展會現場茶香四溢,市民遊客與參展商一起品茗論道、共叙茶情。

本次茶博會以“綠色雲茶·天下普洱”為主題,規劃展區30000平方米,設定1200個國際标準展位,展品類型涵蓋普洱茶、紅茶、綠茶等六大茶類,以及紫砂、陶瓷、茶包裝、茶機械、茶技術、新式茶飲等15000多個茶全産業鍊産品。同時,茶博會現場還開展茶技藝、茶習俗等非遺表演,推介茶機械、茶科技、茶文化等,多角度展示雲南“三茶”統籌發展成效。

第十六屆普洱茶博覽會開幕,見證一片葉子的多種“打開方式”

茶博會開幕式(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民族的打開方式:茶博會與雲南非遺邂逅

本屆茶博會設定了企業館、雲南省州市名茶館等特色展區,展商們不僅在展位布置上别出心裁、各具特色,多個州市的茶企還帶來了特色茶葉産品,從業人員身穿茶産地的民族服飾,或是直播帶貨,或是現場沏茶展現茶藝。此外,現場還有一個惟妙惟肖的“昆明老茶館”供廣大市民遊客品香茗,觀看由省級非遺傳承人帶來的評書表演。

第十六屆普洱茶博覽會開幕,見證一片葉子的多種“打開方式”

評書表演(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來自德宏州的德鳳茶業品牌企業展位前,身穿德昂族服裝的從業人員為各位遊客奉上了一杯酸茶,講解起了德昂族酸茶的獨特之處。

據介紹,德昂族是一個有着悠久種植茶樹和飲茶曆史的民族,被譽為“古老的茶農”,自古以來就與茶結下不解之緣。德昂族民間神話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标》稱“德昂族是茶葉變的,茶是德昂族的根”。德昂族酸茶分食用茶和飲用茶兩種,食用茶一般當作菜品,是難得的美食;飲用茶酸澀回甘,湯色金黃透亮,年份久的有橄榄香、桂花香、奶香。德昂族酸茶約有2000年曆史,随着曆史變遷一直發展到現在。德昂族古老酸茶制作技藝于2022年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市民楊女士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喝酸茶:“很奇特,有種芒果的酸甜味。”

第十六屆普洱茶博覽會開幕,見證一片葉子的多種“打開方式”

德昂族酸茶(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将茶葉置于砂罐中烤出茶香,再倒入煮沸的開水……在大理的展台,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駐足,三道茶分别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現已成為白族民間婚慶、節日、待客的茶禮。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榮列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科技的打開方式:茶香再添科技味

一雙履帶式的“腳”輕松爬坡、一對智能化探頭精準辨茶……本次茶博會上,雲南農業大學茶學院帶來不少科技産品,其中全球首例高原山地采茶機器人已成為茶農們的新朋友和好幫手。

據了解,高原山地采茶機器人由雲南農業大學茶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白娟團隊主導研發,不僅能識别出茶樹上的一芽兩葉,還能在智能化控制系統打造的“大腦”驅動下,通過模仿人體手臂的動作精準采下茶葉,實作了雲南山區無網絡茶區“有網”智能采茶新突破。

泡一杯好茶,茶具的選擇、茶水分離的控制以及茶葉的過濾,都是茶飲體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這一套喝茶的程式卻讓不少年輕人對茶望而卻步。 本屆茶博會上,雲南農業大學茶學院還帶來了凍幹茶粉,可以像喝速溶咖啡一樣喝速溶茶。

第十六屆普洱茶博覽會開幕,見證一片葉子的多種“打開方式”

凍幹茶粉沖泡的茶水(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雲南農業大學的同學告訴記者,不同于咖啡的凍幹,茶在凍幹時需要更講究、更麻煩,經過多次嘗試,目前研制成功的凍幹茶粉,高度還原茶葉的自然香氣,用冷熱水或者牛奶直接沖飲,沒有茶渣,更加友善。目前,口味多為“雲茶”,包括雲南臨滄鳳慶核心産區的古樹滇紅、鄧時海教授督造出品的 2013 年普洱餅茶以及樹齡在200—300年之間的布朗山“生普”。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