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春楝花古詩五首: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作者:初衣勝雪

每天早上出門騎單車,很自然的目光會接觸到行道樹。忽然迎面一樹綠葉上蓬蓬的紫花,讓人驚訝,昨天還沒見到,怎麼今天滿樹的花?難道是一夜春雨,就這麼催開了滿樹花雲?這也太奇異了吧。我當然知道,這是楝花,但是還是覺得神奇,因為今日谷雨,而谷雨的花信,在宋朝,就有楝花。也是楝花是谷雨節氣的應時之花。這也太巧了吧。

和楝花有說不出的感情。小時候,家就建在一條水溝邊,也沒有人特地種樹,但是一棵楝樹的苗,就長在北窗下,不兩年,楝樹花就搖曳在窗戶上,記得那綠葉紫花,蔭蔽着窗戶,一房間如在深山的幽靜。又兩年,去往上學的道路上,吐丘邊也有低斜的楝樹,風雨紫花,讓人覺得它是荒野中的丁香。我知道楝樹是這麼尋常,這麼有旺盛的生長力,隻是惋惜,為什麼美麗的詩裡,多有丁香,而很少有楝花,因為不夠嬌貴嗎,但是楝花是我看見的最清麗的姑娘。

實際上,現在回想起來,是怪我書讀得不夠多,那時是有孩子氣的抱不平,也證明了楝花有着天然的美,否則怎麼會打動一張白紙樣的心。

晚春楝花古詩五首: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古書《山海經》即有楝的記錄。《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二十裡,曰曆兒之山。其上多橿,多枥木。是木也,方莖而員葉,黃華而毛,其實如楝,服之不忘。”說,中山上有很多枥木,而這種枥木的果實,就像楝樹的果實一樣。當然現代人考證山海經的年代曆史,多數認為是大禹時期,各地巫師以及治理水患的官員,在治理水患的遊曆過程中,對于山川河流以及神話物産的記錄。那麼這些人,來到一座山上,發現了新的樹種,當地稱為枥木,但是對于從政權中央派下來的人來講,他的眼睛,看到的是以他已經所知道的楝樹作為參照物。而且說這種樹的果實,像楝樹的果實。那麼證明在大禹時期,大禹核心統治區,楝子已經在利用。

那麼楝樹的果實,有什麼用呢?一是藥用,這種苦澀的果實,因為苦,而有殺毒去火的作用。

二,有紡織品開始,就有了紡織品清洗去污的活動,這種楝樹的果實,就是上古的肥皂,可以去除絲綢紡織品衣服上的污垢。

那麼還有的,就是楝樹生長成材快,古代的中小型建築,就會用到楝木。

至少在周朝,就有關于楝樹作為官舍民居的建築材料的文字,稱為楝宇。而楝宇,後來也用作百姓的居住房屋。唐朝的魏征勸皇帝,你有皇宮樓台,就應該想到,要讓普通百姓能住上楝宇。

是以,楝樹一直都存在,也一直在被重視。

晚春楝花古詩五首: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鸾鳥高翔時來儀。

應治歸德合望規。

啄食楝實飲華池。”《東漢 · 崔骃》

先秦莊子,這位酷愛自然山水的達人,影響中國數千年的思想家哲學家,有一次是這麼談鳳凰的。他說鳳凰非梧桐不栖,非楝實不食。當然他依據的理論是什麼,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他那個時期看見過真實的鳳凰沒有?

不過楝樹開花的時候,紫色的花開,覆寫在綠色的樹冠上,的确是有紫羽綠毛的鳥狀美感。站在楝樹林的上方俯瞰,仿佛是被紫色綠色的大鳥覆寫。

古書有紫鳳青鸾,這紫和青在風中和陽光下舒展,如鳳如鸾。

而楝樹的野生生長地,良好的就是山谷水邊,巨大的楝樹和楝樹花,仿佛鳳鳥臨水,清新壯美。

是以東漢的這首鳳凰詩,我個人認為是寫楝樹帶給的如鳳臨池的浩大美。

晚春楝花古詩五首: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院裡莺歌歇,牆頭蝶舞孤。

天香薰羽葆,宮紫暈流蘇。

晻暧迷青瑣,氤氲向畫圖。

隻應春惜别,留與博山爐。”唐 · 溫庭筠《苦楝花 》

唐朝寫楝樹和楝花的詩不多。我也很以為奇怪。

或者是楝樹處處有之,因多而廉價。以唐朝那種鮮麗的審美來講,花要豔紫濃紅,景色要鮮明,無疑楝樹無晚春牡丹之盛美,無合歡樹之紅綠對照,甚至沒有紫花木槿那種朝開暮落的泫然美。它的存在廣泛而家常,甚至有點略顯得低調。

但是我還是感動溫庭鈞這首苦楝花。

因為像極了他壓抑不顯的生平和敏感細膩的心。

他和我一樣,是在晚春的室内,忽然被一樹楝花的紫和陰綠打動。

這晚春的庭院,黃鹂老了,再也聽不到那宛轉的叫聲,陽光明麗,氣溫上升,隻有一隻蝴蝶在牆頭飛舞,它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吧。

但是,我的窗前,卻有一棵巨大的楝花樹啊,那紫色的花開,香氣熏然,仿佛是熏蒸着楝樹翠色的羽毛。那楝樹花,居然是淡淡清麗的紫色,讓人有宮廷紫衣之感。

我就在這一樹紫花下坐着,看見這紫色的花霧掩蓋着窗戶,别樣幽涼,而那香氣缭繞進室内,房間裡的陳設和畫圖,也就有了别樣的幽深。

這是晚春最後的花事吧,如此優雅,如此甯靜,仿佛是香爐袅袅紫煙,在和春天做最後的告别。

我讀出了那舒緩的憂傷。因為溫庭鈞内心是有年華蹉跎的壓抑的。

因為這楝花,他特意用了“苦”。

溫庭鈞和李商隐同時代,在當時齊名。他在官場備受打壓,鳳凰之志難伸,而面對流逝的青春,這種晚春深邃的幽美照應了心情。無可奈何春歸去,滿樹楝花紫如心。

晚春楝花古詩五首: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雨過溪頭鳥篆沙,溪山深處野人家。

門前桃李都飛盡,又見春光到楝花。” 宋 · 詹慥《寄胡籍溪》

宋朝比前朝更重視農林業,是以楝樹的種植更為廣袤,是典型的農家樹種。

在這種基礎上,花事的審美,也擴充到楝花。将楝花作為晚春花,谷雨花的節氣之花。

楝花開,谷雨來。莫到晚春花事盡,田園尤盛楝樹花。

這是晚春的山野美景。

春雨之後,鳥兒在溪水中的沙岸,留下足迹,而溪水邊,就是山野人家。

門前的桃花李花都已經開謝。但是,那屋前屋後,楝花紫雲一片,那是春光轉到楝樹花上。

楝樹自然是農家建築,農具的良材。

李時珍說,楝樹三五年就可以做建築的椽。這也是農家種植楝樹的原因吧。

家家楝宇,在唐朝是魏征的願望,那麼到了宋朝時期,應該基本實作。

晚春楝花古詩五首: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我來官下未多時,梅已黃深李綠肥。

隻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飛。”南宋 · 楊萬裡《淺夏獨行奉新縣圃》

楝花是晚春之花,但是楝樹的花期較長,往往樹木樹林或者一片地區的楝樹花期,可以長達一個多月,跨越春夏。

楝花在盛花期還有邊開邊落的那種美。

樹上繁花,樹下是細碎的楝花紫雪,空氣中是清新的楝花香氣。一種森系的美。

庭院中,若種植有楝樹,那種晚春早夏的幽深清涼美,實在是令人沉醉的居住風味。

楊萬裡在江西奉新做官,這裡的官舍後面,有一個小小的農家田園,應該是官署的農地。

他上任沒有多久,就在這裡散步。

他說,這裡梅子已經黃了,而李子正挂在樹間,綠色的果實累累可愛。

忽然一陣風來,吹過一片紫色的雪,将他整個沐浴。

他擡頭一看,原來是種在牆邊的大楝樹,風吹花落,紫花如雪。

那麼這裡很有晚春早夏那種森系的氛圍和美。因為,楊萬裡是行走在綠蔭之下,而紫色的楝花帶來了立體的美,讓人倍感綠意森森中的清美。

晚春楝花古詩五首: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蟹奔沙上火,筍長地中雷。

燕子巢重定,主人門早開。

二林詩敵手,先著一篇催。” 宋末元初 · 舒嶽祥《春晚寄二林》

谷雨楝花開。

谷雨時節,水田旱地裡的秧苗齊齊生長,綠意連天,而更有團團楝樹,暖風花開。

那螃蟹開始上岸,那筍子聞雷生長。好個蓬勃峥嵘的季節。

燕子飛回,主人早起。說是晚春,實際是盛春,來來來,朋友們,快來寫詩。

當然寫的不是春歸去,而是春光盛績楝花開,田園綠色樂開懷。

晚春楝花古詩五首:谷雨秧芽動,楝風花信來

我喜歡楝花。因為楝花清雅,花香清郁,它讓人想起一切可親可觸的家園場景。那窗外的楝樹,桌上的書,那楝花落下的小路,載着成長的離合悲歡,故人的青衣,花前的笑容,當時隻道是尋常。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春日生活打卡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