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首獨具匠心的小令,惜花憐己,真切感人,久被傳誦

作者:劉玲子candy

品經典詩詞,講曆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一箫一劍平生意”,龔自珍胸懷壯志,他文韬武略,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家國理想。

“屠狗功名,雕龍文卷,豈是平生意?”,是以,那片紙功名并不是他所追求的本意。

而經世緻用,才是他的終極目标,可是,少年早慧的他卻處處碰壁,遲遲未能入仕。

“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斓斑裡”,《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作于他第四次鄉試之前。

“枝上花開又十年”,惜花憐己,龔自珍這首小令柔腸百轉,寫盡其彼時的身世之歎。

一首獨具匠心的小令,惜花憐己,真切感人,久被傳誦

人天無據,被侬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斓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清 龔自珍《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簡譯:

人心和天意都難以預料,沒想到,自己無意間還保留着十年前的花瓣,迷離恍惚,轉眼海棠花又開過十年。

過去的這十年我往來奔波,受盡了折磨,不要奇怪我為什麼憐惜這些落花,因為自己的身世也和它們一樣。

一首獨具匠心的小令,惜花憐己,真切感人,久被傳誦

賞析:

龔自珍祖籍杭州,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出生,四年後,父親龔麗正進士及第,先被授為内閣中書,不久後入職軍機處。

自6歲起,龔自珍就和母親一起随父親客居京城,對京城的名勝古迹自然熟知,春日賞花,秋日登高,少年當是遍遊都城。

而他不經意間儲存下來的海棠花瓣,就是嘉慶十三年暮春遊憫忠寺時拾得的落花,彼時還在包花的紙背面寫上辛棄疾的詞。

“憫忠寺”就是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雍正十一年(1735年)重修,是北京城内曆史悠久的古刹。

那時,龔自珍雖然僅有17歲,但早已聲名遠揚,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才子,還未參加科舉考試,正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

一首獨具匠心的小令,惜花憐己,真切感人,久被傳誦

龔自珍出身仕宦之家,祖父和父親都是飽學之士,母親是著名文學家段玉裁之女,飽讀詩書,給了龔自珍很好的啟蒙教育。

他少年早慧,八歲習《經史》和《大學》,12歲與外祖父學《說文》,13歲作《知覺辨》,15歲詩集編年,18歲倚聲填詞。

嘉慶十五年(1810年),18歲的龔自珍第一次參加應天府鄉試,可出師不利,隻中了個副榜,三年後再試又一次铩羽而歸。

而後的七年裡,龔自珍先是經曆了喪妻之痛,和逝去摯愛的祖父的悲傷,期間,也曾與調任安徽知府的父親一起舉家南下。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25歲的龔自珍攜手再婚妻子回到北京,租住在法源寺之南,刻苦攻讀,積極準備下一年的鄉試。

在紙堆裡發現這包海棠花,是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的暮春,彼時,他已經抵達浙江,準備八月的鄉試,以及當年的會試。

“人天無據,被侬留得香魂住”,上片前兩句是對落花的感歎,世事難料,自己留得住海棠花的暗香,卻留不住似水流年。

“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後兩句是對年華易逝的慨歎,花開又十年,自己卻已不再是少年,年華老大,未有功名。

上片的四句話即是對自己這十年的回顧,也是對少年時無憂年華的追憶,更有對此次鄉試和能否參加會試的忐忑不安之情。

一首獨具匠心的小令,惜花憐己,真切感人,久被傳誦

“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斓斑裡”,下片前兩句寫自己這十裡來的往返路程,三次回鄉赴試,曾随父南下,26歲又傳回京城。

颠沛流離,南北往返,何止千裡,而這個中的悲喜交集,又豈能輕輕帶過呢?自己雖遠離京城,但猶念着憫忠寺的海棠花。

看着手裡的落花,想到此時千裡之外的憫忠寺,那庭院裡的海棠花也一定是落紅難綴,帶着被風雨摧殘的痕迹,狼藉滿地。

“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結尾兩句抒發身世之愁,不要奇怪自己憐惜落花,因為看到它想到自己,進而感同身受。

他雖飽讀詩書,仕進卻之路極為艱難,光陰流逝,功名無期,十年前如此,十年後依然如此,而這一年的科考還是未知數。

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從十七到二十七,人生有幾個十年可堪蹉跎,本想盡早用世學以緻用,奈何卻屢遭打擊和磨難。

海棠花是雨打風吹花落盡,自己則是光陰虛度,飽嘗世路之艱人生多難,花如此,人如此,這兩句充滿了詞人的酸楚之淚。

是以,龔自珍這首詞,即是惜花,也是憐己,暮春時節,海棠花盛況難再,而彼時的自己也是年華老大,實在是際遇堪憂。

一首獨具匠心的小令,惜花憐己,真切感人,久被傳誦

後記: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八月,龔自珍參加鄉試,九月榜上有名,取得本省第四名的好成績。

可考中舉人并沒給龔自珍帶來歡喜,因為他并未順利通過接下來的會試,與進士失之交臂。

時光流轉,歲月蹉跎,而後又過了十年,38歲的龔自珍經過第六次會試,終于考中了進士。

可是,因為剛介耿直的龔自珍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是以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心存改革大志,青年時即寫下《明良論》。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是,才不得用,壯志難酬,他終是難以兼濟天下。

48歲那年,龔自珍棄官歸鄉,執教丹陽書院,甘作那片護花的落紅,希望他的學生大有可為。

二十年前憐惜落花的際遇,曆盡百轉千回,二十年後龔自珍甘願作那朵落花,盡顯豁達情懷……#寶藏興趣攻略#

參考文獻:

《龔自珍全集》

一首獨具匠心的小令,惜花憐己,真切感人,久被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