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朕是何意,為何秦始皇要用朕來做專屬代稱?史學家:把朕拆開看看

作者:單純葡萄【實時關注】

在曆史上很長的一段時期,大陸都處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從秦到清,華夏這片大地上,戰火紛紛,曆經了數個朝代。

但不管朝代如何變化,衆多的朝代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從秦始皇之後,不管是大皇帝還是小皇帝,統稱為“朕”。

朕是何意,為何秦始皇要用朕來做專屬代稱?史學家:把朕拆開看看

先秦時期的寡人、孤,全都成為了過去式。那麼“朕”這個字好在哪裡了,為何會取代了皇帝寡人與 孤的代稱,成為了曆代皇帝的“标配”?

秦始皇标新立異,一舉創立了兩個名詞

世人皆傳,秦始皇嬴政是一個暴君,但話又說回來,能完成一統六國這種功績的人,有幾個不暴躁的?這事如果落在我等身上,恐怕還不知道會怎麼嘚瑟呢。

秦始皇從公元前221年一統六國之後,自覺就已經有點飄了,再加上李斯等人的恭維,他認為自己的功績早已經超過了三皇五帝。

王的稱号,早已滿足不了嬴政的需求,他要搞一點新花樣,要不然,怎麼能夠對得起他“史上最強”的這股感覺?

朕是何意,為何秦始皇要用朕來做專屬代稱?史學家:把朕拆開看看

嬴政提出“皇帝”這一名詞,取代之前的王,成為大秦最高統治者的專屬代号。他作為大秦的“始皇帝”,後代為二世三世,一直到無窮。

後來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秦二世而亡,留給後人太多唏噓。除了“皇帝”這一名詞之外,他還将“朕”這一詞搞成了皇帝的“專屬名詞”。

雖然,秦始皇被秦二世打臉了,秦朝傳了兩代就走到了盡頭,可後來的繼任者,卻将秦朝的制度,搬了個七七八八,即便是到了現在,還能看到“郡縣制”的影子。

而秦始皇創立的“皇帝”和“朕”,則一直被沿用了幾千年,一直到大清朝滅亡,才被最終取締。

朕是何意,為何秦始皇要用朕來做專屬代稱?史學家:把朕拆開看看

朕代指什麼?秦始皇為何要選它作為皇帝的專屬代稱

朕指的是皇帝的代稱,就與第一人稱“我”一個意思。古人代指第一人稱,除了“朕”之外,還有“我、吾、餘、台”等,那為何“朕”就成了皇帝的專屬?

要知道在先秦時期,朕并沒有光環加成,與那些第一人稱一樣,供百姓随意使用。

朕者,我也。上古尊卑不嫌,貴賤共之。

除了作為百姓口語使用之外,一些先秦諸子的經典中,也經常出現“朕”的身影。屈原當年在《離騷》中就曾寫道:“朕皇考曰伯庸……”

後來,“朕”這個詞就慢慢走向了“高端”,成為了第一人稱的“翹楚”。

後來到了戰國末期,“朕”這個詞出現在書面語中的頻率越來越高,而底層的百姓,則使用得越來越少。

朕是何意,為何秦始皇要用朕來做專屬代稱?史學家:把朕拆開看看

秦始皇當年找一個詞作為皇帝的代稱,三選兩選就選上了 “朕”這個詞。至于背後的原因,主要還是出于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到了秦始皇時期,“朕”這個詞多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看起來就顯得高大上了一些,用起來也比較上檔次。

第二:而且,朕這個詞到了戰國末期,百姓們的使用頻率越來越低,隻有一些部落首領和王公大臣們喜歡用上一用。

第三;秦始皇找一個字“據為己有”,這個字首先來說,辨識度要高,百姓使用的頻率要低,寓意還有完美。争取做到,既有面子,又有裡子。“朕”這個字,滿足最基本的條件。

第四:除了這些之外,“朕”還是三皇五帝常用字之一。《左傳》中記載,當年的周武王封賞諸侯時常說:“往踐乃職,無逆朕命……”

除此之外,虞舜與唐堯也經常以“朕”自稱,由此可以看出,“朕”還真就如此受歡迎。

朕是何意,為何秦始皇要用朕來做專屬代稱?史學家:把朕拆開看看

朕分開能看出什麼端倪

“朕”之是以受歡迎,主要還和這個字本身有很大的關系。中國的古字多是象形字,通過看漢字本身的組成,就可以看出這個字原本的意思。

象形字朕拆開可不是“月和關”而是“舟”和“灷”,本意為舟中火種。這兩樣東西,在遠古時期意味着什麼,想必我們都知道。

當時,人們生活在河邊,舟作為出行和捕食的工具,對于部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火種更是對人們的生産生活有着極為深遠的影響。

火種在當時多被德高望重的族長來儲存,是以這兩樣東西代表的多是地位與權力,那“朕”這個字呢,從它一出生開始,就代表着有地位與權力。是以,秦始皇選它,也就可以了解了。

朕是何意,為何秦始皇要用朕來做專屬代稱?史學家:把朕拆開看看

後記

“朕”能夠傳承下去,除了它本身所代表的特殊含義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為皇帝也比較懶。

新朝代代替舊朝代時,為了穩定統治,多會照搬先前朝代的制度,再做一些變更,而“朕”這個專屬名詞,便一直被傳承了 下去,成為了永恒的經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