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權年過六旬,仍親臨戰場前線,對部将心存疑慮,不輕信任何人。

作者:趣說曆史

三國時期,武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他們既是建功立業的英雄,也常是叛逆難馴的禍患。那麼,孫權又是如何駕馭這些強悍的武将的呢?倘若孫權置身于今日之電視訪談,或許有專家在旁點評,我們暫且稱之為“黃教授”,下面讓我們聽聽“黃教授”對孫權馭将之道的獨到見解。

【孫權親臨戰場,身先士卒】

孫權年過六旬,仍親臨戰場前線,對部将心存疑慮,不輕信任何人。

孫權在軍隊中穩固大權,主要得益于幾大法寶,運用得極為娴熟:

首要之點,便是親臨戰場。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他雖坐鎮後方,但大權始終緊握手中。至于其他戰事,孫權多親自挂帥出征,甚至曾險些被張遼所擒。

孫權年過六旬,仍親臨戰場前線,對部将心存疑慮,不輕信任何人。

再舉一例,公元247年,孫權派遣諸葛壹僞裝叛逃至魏國,以誘使魏将上當。魏将率領萬餘兵馬前來迎接,然而,當即将進入孫權設下的伏擊圈時,突感殺氣騰騰,遂急忙撤軍。此時,孫權竟親自置身于伏擊圈的最前沿,大臣與太子皆憂心忡忡,勸其退回後方,僅聽候消息即可,然孫權卻執意不從。這一年,他已年屆六十六歲高齡。

正因其始終堅持親臨戰場,與将領們共赴生死,進而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将領們對他既敬又畏。

【孫權不專信任何将領】

孫權年過六旬,仍親臨戰場前線,對部将心存疑慮,不輕信任何人。

其次,孫權在制度上駕馭将領。一位大上司僅憑個人行動尚不足以成事,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東吳的地方負責人軍政一體,這在戰争頻發的年代尤為必要。軍隊鎮壓叛亂,需有糧草與地方政權配合。此制度之利在于能迅速組織大規模作戰,避免上司層間的紛争。然而,其弊亦顯,即地方勢力過大,易形成割據。

為應對此弊,孫權又施一策。他封賜衆多将軍,雖看似眼花缭亂,但共同點在于他們之間并無上下級之分,皆直接向孫權彙報。同時,軍政一把手頻繁調動,進而防止任何地方長官形成割據勢力。

【孫權對武将情感真摯】

孫權年過六旬,仍親臨戰場前線,對部将心存疑慮,不輕信任何人。

再者,孫權在情感上駕馭将領。他對武将親如手足,雖部分表現或有作秀之嫌,但更多乃出自真心,乃戰友間的深情厚意。

公元213年,曹操自濡須口撤軍後,孫權任命周泰為留守一把手,然朱然、徐盛等人頗感不服。孫權遂親臨前線,宴請衆将。席間,他親為周泰斟酒,并令其解開衣衫。周泰身上傷痕累累,孫權指着每一處傷痕,詢問其來曆,周泰一一作答。孫權潸然淚下,言道:“你為我奮不顧身,我又豈能不視你如骨肉?”此言一出,衆将皆服。總之,孫權對武将恩威并施,以真情相待,故東吳将領皆願為其赴湯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