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作者:隴南武都釋出

來源:大壯實驗室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

文/大壯實驗室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一些有關古代災民的畫面,那些災民在施粥棚前排隊領粥的畫面看起來就很讓人揪心。

但是曆史上發生饑荒的時候,真實畫面比這還要慘烈。可是明明煮幹飯更有飽腹感,古代饑荒開倉放糧的時候,災民們卻隻能喝粥,這其中其實隐藏着大智慧。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古代饑荒時常發生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曆過不少混亂,不管是平民,還是皇族,都會遇到饑餓的問題。

從古代到現在,都出現過大量的食物短缺,甚至出現過人吃人的事情,但那隻是一種罕見的事情。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古代科技并不發達,是以沒有趁手的工具,再加上沒有雜交水稻,産量肯定不會很高,一遇上自然災害,那才是真正的災難,所有人一年的收獲都會被毀掉。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而且在那個時候,人們會認為是上天發怒了,隻能向神靈祈禱,卻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來,隻能等待朝廷的救援。

如果是大面積的自然災害,會影響到一年的糧食産量,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可能會讓整個國家的人“白忙活”一年。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再加上稀缺的食物都是要上交給國家的,是以那些貴族和權貴們從來不會挨餓,那些因為饑餓而淪為難民的,都是那些底層的農民。

而且平常的時候,皇帝都會大規模的招兵,防止敵人從遠處來襲,這個時候青壯都要參軍,參軍的人多了,種田的人就少了。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軍隊的增加,導緻了食物的供求失衡,在古代百姓都要交糧,交了糧,老百姓就沒飯吃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普通群眾餓死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除開供求關系,戰亂也是造成人民挨餓的最大因素。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而這一點更是要命,一旦戰事爆發,生靈塗炭,那就是民不聊生,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誰還會想着種地?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古人赈災之法

在古代,農民們需要常年都在一個地方勞作,什麼季節該做什麼樣的事情,每一步都非常的清晰。

這是一種依靠自然的生産方式,隻要上天眷顧,就會有好收成,所有人都會歡天喜地的慶祝豐收。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在自然災害來臨的時候,農業的生存方式,讓農民無法從土地中獲得充足的食物,也無法自由的遷移,是以隻有在豐收和和平的時候儲存食物,才能度過難關。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而且每當有大饑荒發生的時候,官府都會打開自己的糧倉,将所有的糧食都拿出來煮粥,分發給百姓。

當然煮粥也是有講究的,不能煮得太稀,至少要保證勺子在煮的時候不會下沉。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雖然很多電視劇裡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在古代,開放糧倉的次數其實并不多,粥鋪一般都是當地官府開的,糧食也是當地提供的。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雖然說開放糧倉,對于救災有很大的好處,可是這糧倉裡的糧食,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在這樣的災難面前,光靠政府是很難支撐太久,也很難讓災荒平穩度過的。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當時的範仲淹卻想出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讓災民每天都要在湖中泛舟,甚至還鼓勵群眾來一場龍舟賽。

這一幕實在是讓人有些不解,這些人還在挨餓呢,怎麼就跑到這裡劃船了。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一是窮人們有活幹,二是因為如果有錢人看的開心了,就會給災民們一些賞錢。

範仲淹也去找了幾座寺廟,提出了一個提議,希望這些寺廟可以利用這次機會,雇傭更多的人來擴大廟宇。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畢竟現在的平民們都在挨餓,他們想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一些食物和金錢,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而這對寺院來說也是個好消息,用更低的價錢雇傭到了更多的勞工,這是雙赢的局面。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為什麼開倉赈糧隻會煮粥

與普通的食物相比,粥更容易被消化,尤其是在面對天災的時候,災民的身體往往比較脆弱,消化功能也會下降。

這個時候如果能給他們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就能更好地補充他們的能量,增強他們的抵抗力。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另外粥的制備和配置設定也更加友善,與煮其它食品相比,煮粥要簡單得多,所需的原材料也比較少,并且便于集中救援點批量生産。

這就意味着能夠更快地滿足大批災民的需要,縮短人們的等待時間,提升救災效率。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在災荒年代,由于社會秩序極易遭受破壞,各類不法活動便有可乘之機,若直接發放食物,則會造成哄搶、鬥毆等混亂局面,造成不穩定。

而發放粥品,則可使災民在秩序中得到救助,避免了社會沖突與混亂。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再加上災難降臨,他們除了糧食和饅頭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食物,可是直接吃幹糧的話,餓急眼的人都是狼吞虎咽的,很有可能被活活嗆死。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而且這些食物都是幹巴巴的,吃飽了之後,隻需要一小杯水,這是食物就會在肚子裡脹大,人也會被撐死。

這也是為什麼官府會将這些食物煮成粥,粘稠而濕潤,而不是幹巴巴的。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這樣的話,就算是有饅頭吃,也不會那麼容易嗆到,而且和饅頭一起吃,也能讓人有一種飽腹感,而不會因為食物太多而被撐死。

古代人也是有智慧的,他們建造的粥鋪并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雜亂無章,他們在什麼地方建粥鋪,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都是有規矩的。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這說明古代的赈災體系,是有明文規定,而且粥廠隻能解決難民們的溫飽問題,并不能讓他們恢複到正常的生活狀态。

于是,國家便想出了另外一種方法,将災民轉移到别處,讓他們有個栖身之所,或是借給他們的生産資料和器具,讓他們盡快恢複生産。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而當農業得以正常運轉的時候,災民的生計也就有了希望,而國家也會免除他們應該承擔的賦稅徭役,從長期來看,可以讓他們盡快回到正常的狀态。

這些短期措施與長期措施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救濟體系,兩者相輔相成。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極大地促進了災民的生活,促進了國家的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治,是以可以說,這個救濟體系是十分完善的。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除此之外還設立了一個粥攤,讓所有的難民都來這裡吃飯,不管是哪裡的人,看到皇上的粥攤,都會過來吃上一碗,這就是皇上要的結果。

因為那樣才能顯示出皇恩,是以大家都圍着粥攤,領了粥的人還會對皇上的行為大加贊賞,也有助于維持他們在群眾心目中的威望。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從這一點來看,在古代官府并不是直接發放糧食,而是煮粥赈災,這似乎是一種吝啬,甚至是一種作秀,但事實上這也是一種對災民的關心,展現出了古代官府的睿智。

古代開倉赈糧的時候,為何要熬粥,而不是煮幹飯給老百姓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