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老了才能看透:父母與子女,終究是走向不同旅途的陌生人

作者:隴南武都釋出

來源:自由孔雀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

人老了才能看透:父母與子女,終究是走向不同旅途的陌生人

網絡上流傳着一種新的觀念,過去人們養育子女以防老年無依,如今卻是要防備子女以保障晚年。

在農耕時代,受到觀念、地域、宗法、家族以及物質資源的限制,父母與子女的命運緊密相連,彼此難以割舍。

然而,在工業化、資訊化的浪潮下,一切規則都在被重寫,原有的限制和束縛被一一打破,父母與子女的命運之路開始分岔,彼此之間的距離也逐漸拉遠。

以一個常見的例子來說,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撫養成人,子女大學畢業後便奔赴大城市打拼,故鄉的山水漸漸成了遠方的風景。若子女在外地紮根,他們的心思便會更多地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而父母的養老問題則顯得不那麼重要。

父母與子女的利益,從來都不是完全一緻的。特别是當父母步入晚年,與已經成家立業的子女之間,更像是兩個平行世界的旅人。

一、在生活重心上,父母與子女的追求已然不同。

如司馬遷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始終是人類行動的動力源泉。

當父母步入暮年,他們的利益重心便轉向了安享晚年;而已經長大的子女,則更看重個人的事業和成就。這兩者的生活重心,自然難以契合。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深入人心,儒家孝道文化的束縛讓年輕人将孝順視為首要任務。然而如今,父母有父母的追求,子女有子女的夢想,雙方各自前行,自然會産生隔閡和提防。

人老了才能看透:父母與子女,終究是走向不同旅途的陌生人

二、在金錢物質方面,父母與子女之間也容易産生沖突。

談及沖突,便不得不提“錢”這個字眼。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即使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會因為金錢而反目。

若父母手頭寬裕,便會擔心子女觊觎;若子女經濟獨立,他們便會将有限的資源投入到自己的小家庭中,而非父母身上。因為“錢”,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沖突愈發突出。

以某些情況為例,有些父母過于淳樸、缺乏心計,将全部家當傳遞給子女。然而失去經濟支撐的他們,很容易被子女忽視,再也無力制衡。反之亦然,有些子女過于單純、缺乏防備,将所有積蓄交給父母管理。然而囊中羞澀的他們,很容易受到父母的輕視和索取。

隻要我們稍加留意新聞動态,就會發現許多子女為了微薄的撫養費與父母對簿公堂。在他們眼中,那一點金錢遠比親情來得重要。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裡,錢财物質的沖突愈發尖銳,以至于許多人選擇斷絕親情關系、扭曲人性。

人老了才能看透:父母與子女,終究是走向不同旅途的陌生人

三、在三觀和思想層面上,父母與子女之間更是沖突不斷。

我們時常聽到“隔閡”二字。那麼何為隔閡?簡而言之就是人與人之間三觀的碰撞與沖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立場和價值觀判斷标準;當雙方的三觀不合時便容易産生不滿和抱怨情緒。

父母的三觀代表着老一輩的觀念和認知;而子女的三觀則代表着年輕一代的思想和追求。這兩者之間往往存在着難以逾越的鴻溝和差異。

父母可能認為子女應該從事某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而子女則可能對此嗤之以鼻、更傾心于追求自己的夢想和興趣。如此一來二去之間便容易引發争吵和不滿情緒。

父母可能覺得子女理應承擔起贍養義務、付出金錢、精力以及孝心;而子女則可能認為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和生活方式、不應過分強求或幹涉他們的人生決策。這種觀念上的差異往往會導緻雙方之間的不和與争執。

你或許會問:難道父母與子女之間就不能達成妥協嗎?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做到妥協并非易事;如果人人都能輕易妥協那麼世界上也就不會有戰争和災難了。

在妥協的問題上,父母可能會認為自己是長輩理應得到小輩的遷就和尊重;而子女則可能秉持着人人平等的觀念不願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和觀念,如此一來雙方之間的沖突便不可避免了。

人老了才能看透:父母與子女,終究是走向不同旅途的陌生人

四、從家庭歸屬感的角度來看,父母與子女最終隻會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過客。

有句老話講得好:“成家立業忽慈母,為人妻子忘嚴父。”

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卻道出了一個現實:當子女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後他們的重心和關注點便會發生轉移;他們可能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伴侶和孩子而忽略了對父母的關心和照顧。

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當他們專注于某一方面時便容易忽視其他方面,要想做到面面俱到幾乎是不可能的。

人老了才能看透:父母與子女,終究是走向不同旅途的陌生人

随着子女的成長和獨立他們需要外出工作賺錢;在生存壓力和盡孝之間他們往往會選擇前者,當子女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顧時;在後代和父母之間他們通常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孩子,當子女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并遠離了原生家庭後;在小家庭和原生家庭的選擇中他們往往會偏向自己的小家庭這就是人性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