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雨·雨生百谷春将盡 牡丹正芳菲|歲時物語

作者:封面新聞
谷雨·雨生百谷春将盡 牡丹正芳菲|歲時物語

谷雨海報 制圖 王思祺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制圖 王思祺

“谷雨如絲複似塵,煮瓶浮蠟正嘗新。”

春雨綿綿,雨生百谷。4月19日,在春意盎然之間,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谷雨,就悄然而至了。俗語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的到來,也意味着夏天即将來臨。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在古籍《群芳譜》的記載中,将“谷”和“雨”聯系起來,可見此時天氣較暖,降雨量增加。同時,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寫到:“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也說明,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谷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谷雨時節,宜賞牡丹。古諺有雲:“谷雨三朝看牡丹。”意思是谷雨後三天看盛開的牡丹正當時。而牡丹,又被稱為谷雨花。據清代顧祿所著的《清嘉錄》記載:“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節開也。”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牡丹素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美譽,自古以來深受國人的喜愛。

谷雨·雨生百谷春将盡 牡丹正芳菲|歲時物語

天彭牡丹 圖據彭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劉禹錫寫下這首《賞牡丹》,抑彼揚此的手法,奠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可見早在唐朝,牡丹就已經是人見人愛的傾國之色了,觀賞牡丹的風氣極盛,其盛況在當時甚至轟動了整個京城。

同時,從唐宋時期開始,牡丹紋飾逐漸流行起來,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牡丹紋飾遍布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後,牡丹紋更是久盛不衰,作為代表高貴典雅、富貴吉祥的紋樣,成為文物紋飾上的常客。

如今,在四川博物院中,就有多件以牡丹為主題的館藏文物。譬如,一件來自明代的牡丹紋金梳,用雍容華貴的牡丹飾以黃金制成的器物,透露出明代女性的精緻生活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谷雨·雨生百谷春将盡 牡丹正芳菲|歲時物語

清瑪瑙雕牡丹喜鵲紋爐 四川博物院藏 圖據四川博物院

還有一件清瑪瑙雕牡丹喜鵲紋爐,用晶瑩剔透的瑪瑙雕刻出牡丹和喜鵲這在傳統文化中富有美好寓意的圖樣。

谷雨·雨生百谷春将盡 牡丹正芳菲|歲時物語

清乾隆綠地串枝牡丹紋蜀錦 四川博物院藏 圖據四川博物院

此外,館藏文物中還有清乾隆綠地串枝牡丹紋蜀錦,綠地緞底,串枝米色花,生動而精緻的織紋,足見當時蜀錦織造技藝的高超。

而這些文物的展現,也展現出蜀人對于牡丹的鐘愛。據民俗專家劉孝昌表示,在成都,千百年來就有栽培牡丹和觀賞牡丹的習俗。“在谷雨時節觀賞牡丹,是曆年來成都人的重要習俗。牡丹因其色彩絢麗、雍容華貴,是以自古受到成都人所鐘愛。”在資料文獻中,也可以看到相關的記載,如宋代《茅亭客話》一書記載牡丹花:“西蜀,至李唐之後未有此花……至僞蜀王氏,自京、洛及梁、洋間移植。”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在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中,不妨來到田野之中,赴一場春日牡丹之約,珍惜為數不多的春光,好好享受最後的春景。谷雨過後,春之将盡,炎熱的初夏也已經不遠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