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作者:MTO社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黃金大漲,好多人關注。我三四年前買過,但很快就賣了,投入很小,收益也很小,是以很少關注。沒想到,最近大漲。我因為關注宏觀、地緣,有時候也會關注到黃金,但真沒想過從中賺錢。

目前,國内金價大概是560元/克(現貨黃金首飾,價格差不多700元/克),國際金價2370美元/盎司左右。

2011年,國際金價為1921美元/盎司,2022年,最低為1634美元/盎司,2024年初,為2060美元/盎司左右。

大家可以自己算算,金價自不同時期至今,上漲了多少。

說起來,其實也沒多少吧。隻是最近一年,相對于大A,或者房産之類,要好很多。全球來看,去年,黃金是收益排名第四的大類資産。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實際上,今年以來,白銀、銅還有鋁、鉛和鋅等一衆有色金屬都在漲,比如白銀,自年初至今,累計漲了16%,超過黃金15%的漲幅。銅價更誇張,從2020年至今,漲了近一倍。

這一輪黃金上漲,有人從2022年10月算起,也有人從2019、2020年開始算,到了2024年2-3月,突然又來了一波陡峭的小高峰。是以解釋這波黃金上漲,基本都把觀察的時間點放在這前後。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黃金價格,不僅事關個人的投資收益和安全,也跟全球局勢尤其地緣政治緊密關聯,是以是個很好的觀察國際局勢的小視窗,非常值得關注,也挺有意思的。

我們也來聊聊吧。不過我接下來說的東西,純屬閑聊、學習性質,不供參考,大家别當真。

01

特裡芬難題

要了解黃金這一波上漲,有必要先簡單了解下黃金到底是什麼東西。

黃金,以前很長時間裡,都是人類财富的象征。為什麼說人類呢?因為它作為财富象征,是全球現象,不局限于某個國家或文化,從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到古印度再到古中國、現代中國、歐美,都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呢?

稀缺、穩定、易分解、攜帶友善、不容易變質、均質,總之就是有比較特殊的實體屬性。馬克思那句話最經典:“金銀天然不是貨币,貨币天然是金銀”。

是以你看全世界的考古,把各個不同文明的皇室古墓挖開,基本都會有黃金。再看看各種尋寶冒險電影,無論哪個國家出品的,黃金都是重頭戲。

你可以把這事想象成一種共識、默契或習俗,而且是人類在各自文化中沒有實作大規模交流的情況下形成的共同習俗。

也是基于這點共同習俗,過去很長時間裡,黃金幾乎是所有文明的法定貨币之一。

黃金成為法定貨币,最早得要上述到公元前7世紀了,在土耳其挨着地中海那地方,在中國,稍微晚幾個世紀。

什麼叫法定貨币呢?簡單來說,就是背靠政府信用,制造好的差不多重量的金屬(古代技術不好,形狀、重量經常都不一緻),上面有辨別,有數字,可以用來買東西。

後來随着全球貿易體量指數級暴增,黃金作為法定貨币,用起來越來越不友善,于是就慢慢被紙币所替代。

當然,這有個過渡階段,18世紀由牛頓提議發起的金本位(期間,改了許多形式,英國主導),和1944的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美國主導),是黃金法定貨币職能的頂峰,也可以視為走向“純信用紙币”的過渡階段。

直接用金元寶金币交易,其實是最早的金本位,叫古典金本位。

但我們現在一般說的金本位,是為了友善交易,以黃金為基礎,印出相應數額的紙币制度,印多少紙币,根據擁有的黃金量而定,實際是“黃金紙币” ,而金币本身就不流通了,有時候熔鑄成金塊,鎖進國家指定的保險櫃、地窖,真需要,可以拿錢去兌換,當然有時候個人不能兌,有時候傳言兌不出,那就會出現危機。

那麼,為什麼以英國主導的金本位,會變成以美國為主導的金本位呢?

簡單了解,就是這兩個國家,曾經都是世界工貿霸主,儲備的黃金最多,其他國家為了友善做國際生意,把黃金儲備在他們的保險櫃或地窖,如果真需要黃金實物,就先拿自己本國的紙币,按一定的匯率換成英鎊、美元,再用這兩種貨币,去他們的保險櫃或地窖取出來。

但現在的法定貨币,已經跟黃金完全脫鈎了,變成了1971年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崩潰、1976年牙買加協定後的“純信用紙币”。

至此,紙币算是徹底取代了黃金的法定貨币地位,黃金在承擔了數千年的貨币功能後,光榮“下崗”了。

但是,無論是後古典金本位時代,還是現在的“信用紙币”時代,有個問題一直沒解決,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特裡芬難題”。

特裡芬,是個比利時裔美國經濟學家。1960年,他寫了一本書叫《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提出了“特裡芬難題”,也叫“特裡芬悖論”。

1960年,當時還處在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時代,但這個體系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當時老美打完北韓戰争,接着又跑去越南打,政府赤子越來越大,美元也越印越多,可是黃金儲備卻沒有随之增加。

而所謂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原本就是1944年大家商量好的,把黃金都存儲在美國的地窖,其他國家的貨币,以固定匯率的方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是以美元越印越多,那老美地窖是否還有足夠的黃金兌換,就成問題了。

第一個感覺會出問題的,是法國的戴高樂,急得跳腳,親自駕軍艦運美元到美國,讓美國把屬于法國的黃金兌換出來。

後來,德國、意大利也紛紛效仿,實際就發生了黃金擠兌。以至于到了1970年,美國地窖裡的黃金儲備不足1萬噸了,最高峰時可是有2-3萬噸的。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也就瓦解了。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特裡芬解釋,本質是因為以美元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有不可調和的BUG:

在這個體系中,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币的地位,其他國家都要先拿本國貨币兌換美元,才能兌換出黃金,但這也意味着,美國要維持貿易逆差,不斷輸出美元,那海外美元就會越積越多,終究會有一天超過黃金兌換能力,随後美元貶值、崩潰,但悖論的是,如果美國不逆差,那美元就不夠多,國際貿易就做不起來,經濟就會萎縮。

這就是“特裡芬難題”。

所謂“特裡芬難題”的本質是,無論以美元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還是以英鎊為核心的金本位制,都太依賴某個主權國家的貨币來做國際貿易的通用貨币。

是以後來,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雖然廢除了,美元不再與黃金挂鈎,但隻要美元還是國際貿易的通用貨币,就還是會面臨這個“特裡芬難題”。

像1999年歐元誕生後,也出現過相似的問題,剛出現時是很受追捧的,但越追捧,歐元就越不值錢,是以2000-2008年那會,歐元尚處于上升期,此後就一直不漲了。

那麼,到底要怎麼辦呢?說實話,涼拌。至今,人類還沒有找到完美解決這一難題的貨币體系。

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崩潰後,黃金不再是美元錨定物了,而當時剛好爆發了第三次中東戰争,各大歐美國家爆發經濟危機,石油作為“工業血液”一下子成了國際貿易的核心資産,就像當時基辛格說的:“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美國是當時世界局勢的主導者,意識到石油的關鍵地位後,很快就找到沙特,簽了協定,将石油與美元綁定結算,之後其他國家紛紛加入,如此,“石油美元”誕生,美元也繼續維持着國際貿易通用貨币的地位。

但是換湯不換藥,“特裡芬難題”依然存在。是以拉長曆史來看,自上世紀60年代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出現問題以來,美元的貶值趨勢沒有改變。

期間,1980年-1990年代末,美國推行新自由主義,降低政府财政幹預,緊縮财政,加上克林頓時期遇上競争對手蘇聯、日本相繼崩潰、停滞,外加網際網路資訊革命,貿易逆差緩解,美元相對穩定。

除此外,其他時間,美元都是處在貶值周期内的,吸引力愈發下降。大緻說起來,自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美元經曆了三輪貶值周期:

01)1968年-1979年,越戰、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兩次石油危機;

02)2000年-2012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911、歐債危機;次貸、金融危機;

03)2019年-至今,大流行、俄烏沖突、中東戰火。

與美元貶值相對應的後果,一是美債越來越高,利息支出越來越大,二是美元作為各國外匯存底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2001年那會,美元占央行儲備還有70%,到了2011年下降到了60%,現在降至58%了——如果跌破50%,美元儲備貨币時代就算正式宣告結束了。

今天美元地位,一方面來自美國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實力,但另一方面,也就是大家不得不受着,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貨币、資産可替代。

很有意思,與美元貶值周期幾乎重疊的一件事,是黃金,也就是曾經的全球通用貨币,其價格一直在上漲。一貶一漲,兩者高度重疊。

1980年--1990年代末,美元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周期,也是在這段時間,黃金有過一段漫長的“橫盤”期,但整體趨勢是不斷上漲的:

01)1971月至1980年9月,黃金價格從40.65美元/盎司,漲至666.75美元/盎司,漲幅為1540%;

02)1999年9月至2011年8月,黃金價格從257.7美元/盎司,漲至1813.5美元/盎司,漲幅為603%;

03)2019年(也有從2020年或2022年開始算)至今,黃金價格從1514.7美元/盎司,漲至2370美元/盎司左右,漲幅為56%左右。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那這就有個問題,為什麼黃金上漲周期會與美元貶值周期幾乎重疊呢?

今天大多數買黃金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常識,美元指數與黃金價格多數時候是負相關的。但問題是,為什麼呢?

美元和黃金,都是相對安全的資産,是以很多人以為,美元指數與黃金價格之是以是負相關的,是因為兩者有競争性,即選了美元就不會選黃金,選了黃金就不會選美元。

過去,我們也老是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嘛。很多投資人也都知道,黃金主要的功用是:避險、抗通脹。

比如,最近這一輪黃金上漲,就似乎跟避險很對得上,大流行、俄烏、中東和逆全球化導緻貿易衰退,那叫一個“亂”字了得。

但在美元主導的時代,所謂“亂世黃金”,有個暗含的意思,是選美元時,就意味着太平盛世,美元即太平。

但真相是這樣嗎?有沒有一種可能,這美元,本身就是亂源呢?

我們如果将自1971年黃金“非币化”的曆史整體來看,就會看得很清楚了:

黃金價格上漲的核心,不是因為俄烏、中東或北非的動蕩,也不是大流行、地震這類自然災害,或者經濟和金融危機周期,而是美元的貶值,而背後就是“特裡芬難題”,是長期的以單一主權國家貨币為核心的國際貨币體系内在BUG決定的。

地緣沖突、大流行和金融危機,隻是促使美元濫發進而短期内迅速貶值的關鍵事件,但美元長期貶值的内在沖突,才是促使黃金價格上漲的根源。

實際是,作為法定貨币的黃金,雖然1971年時正式“下崗”了,但數千來的習俗,決定了黃金作為隐形貨币的價值。

02

央行

股神巴菲特,據說買過白銀、也買過石油,但從來沒碰過黃金。他的觀念是:

把世界上所有開采出來的黃金堆起來,也就一個不大的金屬塊,按目前的價格,就算可以買下美國全部土地,再加上10個埃克森美孚、一萬億美金,但兩相對比,“你願意選哪一個?誰能産生更多價值?”

應該說,巴菲特說的确實沒毛病。

目前全球可用的黃金總量也就20.13萬噸。而且其中有一半多是珠寶首飾。

過去數千年時間裡,黃金之是以可以擔當法定貨币的功能,而且在各大文明沒有大規模交流之前就是如此。根本原因,在于黃金的實體屬性比較特殊,這點我們前面說過了。

關鍵,是即使人類邁入了工業化時代,黃金開采和冶煉技術已經取得了飛速進展,黃金擔當法定貨币的實體屬性,也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改變。

19世紀中葉,由于開采技術進步,世界各地的黃金産量大漲,比如俄國、美國、澳洲和南非,都發現并開采出大量金礦。

據說自1900年以來,世界生産了91%的黃金,但因為從這時起,世界貿易量劇增,經濟也在快速擴張,黃金需求也在上漲,是以維持了黃金的價值。

這就好比,以前你有一桶水,足夠你澆一塊菜地,現在你雖然有10桶水了,但你的地也擴大了10塊,那水的價格就還是基本穩定的。

實際上,現在的黃金每年的産量,其實還略低于黃金需求量,需要通過回收再利用加以補充。

據科學家估計,整個地球的金元素總量為4億億噸,不算稀少,占地球重量的15萬分之一,但受制于人類探查和冶煉技術、成本限制,地面已有的黃金也就那麼多,沒有暴漲。

黃金的主要供給來自礦山,大約占了75%,每年差不多新增3300噸,即每年供給約1.8%,且這個數值非常剛性,不夠的,由再生金補充。

是以整體而言,黃金供需,非常穩定,價格很難會因為新增總量的供需變化而受影響。看下面兩張供需表就明白了: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正因為黃金總量供需比較穩定,是以黃金才自古至今沒有丢掉貨币的價值,盡管它現在已經“下崗”了。

——任何貨币,本質是貨物的“尺子”,如果“尺子”一會長一會短,或者多如像沙子一樣泛濫了,自然就不好用,黃金這把“尺子”,因為供需穩定,長度穩得一批,或者說,其長度增長可以預料,是以才好用。

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看到的黃金的價格,主要不是黃金的總體供需而變化的,也不是因為它突然變成了某種行業需求量特别大的材料而變化的。

以這一輪上漲為例,你去看全球最大黃金ETF的持有量,比如DPDR,還有實體消費,比如周大福的銷量,跟現在黃金價格上漲并無必然關系。

以DPDR為例,黃金持有量,2022年年初還有980噸,之後就一直在降,現在隻有830噸左右了。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一般來說,黃金的需求,主要來自四個方面:珠寶制造、科技行業、投資和央行購買。

我們看黃金需求資料圖大緻就明白了,黃金整體供需沒有出現什麼大的變化,珠寶制造、科技行業和類似ETF投資需求也沒有出現大變化。

另外像矽谷的一些科技公司,也會買黃金避險。但過去幾年,他們好像都買比特币去了,以至于這東西漲了4倍,遠高于黃金的漲幅。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但是,我們再細看下上面這張需求資料圖,近十多年來,唯一比較突出的變化,就是2022、2023年,央行持有黃金突然出現倍增。

以中國央行為例,截至3月末,我們的黃金儲備已經抵達7272萬盎司,自2022年10月以來,已經連續17個月增持,創了曆史紀錄。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截至2023年,各國央行淨購黃金量為1037.4噸,占黃金需求量的21.2%。

除了中國以外,像俄羅斯、印度、波蘭、新加坡、利比亞、伊拉克……等央行都在增持。

波蘭去年增持了130噸黃金,總量達到358.7噸,占其國際儲備的12.4%——這個數字有點驚人了,普遍而言,黃金一般隻占國際儲備的3%左右,像中國是3.4%。

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會發現過去十多年,全球央行整體對黃金的需求是淨買入的,平均每年400噸的樣子,但2022年,這個資料突然飚至1136噸,去年為1037噸。

2009年-2022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升幅為22.2%。

那麼,到底是哪些央行在買呢?

大家看下面這張表格,最近十多年,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這些新興貿易大國,是黃金的最大買家,相反,美日歐,是黃金的淨賣出者,或者保持不變。

2009年-2022年,黃金儲備增幅最大的國家,依次為俄羅斯、中國、印度、土耳其和哈薩克斯坦,合計占了黃金增持的74.1%。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說到這兒,大家明白了吧?

包括這一輪黃金價格上漲在内,自1971年以來的三輪黃金價格上漲,實質,就是美元貶值引發的——這促使世界各大央行,尤其是有可能被美國制裁的,或者國際貿易活躍、儲備了太多美元的國家,為了逃避美元“特裡芬悖論”下的貶值風險,大量購買黃金。

1971年布雷頓森林貨币體系剛崩潰那一輪黃金上漲,也是由各大央行瘋狂儲備黃金引發的,隻不過,那時候是由與該貨币體系聯系最緊密的英法意這些國家觸發的。

03

未來

美元有貶值風險,尤其災難、動蕩、危機來的時候,美聯儲傾向于放水,是以貶值更厲害,是以就促使世界各大央行儲備更多黃金,然後促使黃金漲價。

但有個問題,是我們前面也說過,就是黃金之是以被央行儲備,也得益于黃金本身的貨币價值一直沒有丢,那有沒有一種可能:

我們将來,利用黃金完全替代美元呢?或者說,複歸金本位?

先說答案,不可能。

其實說白了吧,各大央行儲備黃金,本身是由一定的文化習俗導緻的,就是全世界好像都很喜歡黃金。

但悖論的,是與“特裡芬悖論”有個相反的悖論,是人們喜歡黃金,恰恰是因為它稀少,而它之是以從法定貨币的“崗位”下來,也恰恰是因為黃金太少了,無法勝任不斷增多的國際貿易。

我們前面說過,現在國際貿易最為活躍的中國,雖然近年來一直在增持黃金,但總量也就占整體外匯存底的3.4%。

大多數國家,平均的黃金外匯存底,也就這個數字上下。

而且,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黃金持有量雖然在增長,但占比還是不多。真正占黃金儲備大頭的,是美國、德國、意大利、法國,美國、歐洲央行、IMF、瑞士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央行,持有全球黃金儲備量3/4。

主要原因,是它們過去是金本位制度的主要參與者,儲備了大量黃金,後來有所賣出,但還是占大頭,像美國持有8000多噸,是我們的4倍。

我前面也說過,目前全球所擁有的黃金總量也就20.13萬噸,而且其中有一半多是珠寶首飾。

而我們目前全球的外彙總額為11萬億美元,是以即使以最大量20萬噸,按目前最高的價格算,總價值也就占整個外彙總額15%的樣子

總之,黃金量太小了,替代不了美元,我們也回不去那個黃金為錨定或法定貨币的年代,因為今天的國際貿易量,跟過去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了。

是以,美元貶值會觸發黃金漲價,但黃金漲價卻對美元指數的影響微乎其微。

目前,世界各大央行,美元儲備依然最多的。

像中國,美元資産儲備占了70%左右,其中包括美債。當然最近一些年,美元儲備的占比,确實也在下降。

我們前面有提到,從1999年算起,全球央行對美元資産的儲備,從71%下降2011年的60%,然後再下降到現在的58%左右。

但是,要搞清楚,影響美元儲備的最大影響因素,不是黃金,甚至都不是像俄烏、大流行、金融海嘯一樣的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元會傾向于濫發,但全球也得受着,沒辦法。

我們看資料就知道了,2021年,全球央行持有的美元儲備為59.15%,經曆了一輪俄烏戰争、大流行、美元大放水後,也隻是微微下降至58.36%而已。

是以美元沒有因為地緣政治、經濟危機而衰落,這是客觀事實。資料擺在這,騙不了人的。

1999年至2011年,美元儲備下降最厲害,大概下降了10個百分點,當時很多人以為全世界終于可以擺脫美元了,但現在看來,主要原因是1999年誕生的歐元的競争。可是,歐元有點不争氣,上漲了一段時間就沒再漲了,是以美元還是占主導地位。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美元如果要真正衰落,除了它濫用以自鑿墳墓外,可能還需要有可以替代的強勢主權貨币出現,否則,隻能忍受。

如今,人民币的勢頭很猛,但目前占比還是太小了。全球外匯存底,美元為58%,歐元為20%、日元為5.7%,英鎊為4.8%,加拿大元為2.58%,人民币僅排第四,為2.29%,澳大利元為2.11%。

這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今天我們就不展開了。

但另外有個資料很有意思,是世界各大央行活躍的買入黃金的最近十多年,全球外匯存底,也一直沒怎麼漲。

以中國為例,中國的外匯存底,自2014年3.83萬億以來,一直是在下降的,近10年來,一直維持在3萬億美元-3.2萬億美元之間。(全球外匯存底增長,其實主要來自中國,中國不增長,全球就不會怎麼漲。)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與此相對,近10年,我們的外貿資料,整體雖然處在上升通道之中,但增長也放緩了。

期間多有波動,比如最近兩年,2022年為42.07萬億元,2023年中國貿易資料總額41.76萬億元,下降了,另外,2015、2016年、2019年也都處在下降通道之中。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其實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就發生了結構性變化。

變化的核心,是美國推動脫鈎斷鍊”“小院高牆”“友岸外包”,歐盟主張的“去風險化”、本土采購等舉措,一股“逆全球化”的小潮流,不時暗流湧動。

這是中國外貿資料近10年出現波動的根源所在。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原來在國際貿易中的歐美漸漸感覺自己吃虧了,不想再玩以前他們自己制定的那套國際貿易遊戲規則。

目前來看,這是全球化過程中的中長期趨勢,一時半會改變不了。這個動蕩過程,實質也是個國際貿易規則變遷的過程——規則的制定者,一定是規則下最厲害的角色,否則,就一定會出問題,避免不了。

從貨币體系角度看,這實際也是“特裡芬悖論”的外化表現,老美承受不住美元的不斷貶值,也承受不了長期的貿易逆差。

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依據過去的經驗,一個比較悲觀的預言,是一場全球大通脹即将到來。

美元就像是水,在大流行初期,老美實施了新一輪的大放水,導緻了國内大通脹,為了控制通脹,老美一再加息,把水攔在銀行裡,可現在的美元利率已經達到了5.2%了。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高盛最近甚至預測,美元利率會突破8%。這特麼太瘋了,真這樣,實體别幹了,每天加點鹽煮美元吃吧。

可就是這麼高的利率,各大央行都不相信了,或者說,利率越高就愈發不相信,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尤其是最近一兩個月的黃金上漲,出現了一個很違背常識的現象:黃金再漲,美元利率也在漲。我們說過,一般來說,兩者是負相關的。

美國3月偏熱的非農資料、CPI上漲3.5%的資料公布後,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據說本年度都可能不降息了。

可就在這資料公布當天,黃金開盤微跌後,又迅速上漲到了新的曆史紀錄。

美元利率和黃金價格同時上漲,這是個更加危險的信号。過去曆次經濟金融危機,都曾出現這種現象。

核心原因,是市場擔憂老美抗通脹失控,美元已經濫發到高利息也攔不住的地步,有可能出現系統性崩潰或全面通脹的一刻,“黑天鵝”快出籠了。

2024年3月,美國各項财政支出,淨利息支出已經排名到第四位,超過了國防支出。

這要咋整?降息、開閘放水,美元沖向全世界?

事實上,目前大水除了已經沖向黃金避險外,也沖向了日元。日元,跟黃金一樣,被公認為是一種避險資産。

但日本也在加息了,目前,日元在急速貶值,較去年,已經貶了10%,截至4月15日,一度跌至153.80日元/美元,創1990年6月以來新低。

總之,現在很多信号,确實讓人感覺很不妙,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和2008金融危機,似乎馬上要重演?這點,大家自己判斷吧。

小結

最後再說下黃金投資要注意什麼吧。

我們過去一般說,黃金除了避險(本質抗惡性通脹),還有抗一般性通脹的功用。但對于抗一般性通脹這點,很多人不認哈。

因為從幾十年的長周期來看,黃金的确是會随着通脹一起上漲的,但它經常出現10年乃至20年的橫盤現象,而且上漲周期往往比較短比較急促。

黃金大漲的“幕後推手”找到了

而人壽是有限的,人一輩子也隻有一次青春,該讨老婆時兜裡沒錢是讨不到老婆的,那就必須把買了黃金的投資款取出來,這時如果金價相對買入時價低,那就虧了。

是以前一段時間有個新聞,2013年那波買黃金的大媽,直到2024年這會才解套,說實話,其中有些人可能都作古了,也沒等到解套這一天。

另外,買黃金,不像存銀行、買股票,會有利息或紅利收益,反正買了,就是等着下一波上漲。而期間,如果有什麼科技股爆發,如果有什麼獨角獸上市,那就會錯過投資,這就是買黃金的機會成本。

上面種種吧,是以有人不相信黃金的抗一般通脹屬性。

另外這一波黃金,還有沒有機會?我覺得還是有的。

但有個問題,黃金雖然是避險工具,但我覺得,現在的黃金,是相對美元急速貶值的避險工具,是以你單純去看一般的地緣政治沖突,未必準确。

比如,這次巴以沖突,有人猜測新出現的伊以沖突未來走向,可能對黃金價格會有影響。但我覺得可能這隻會産生一部分情緒影響。原因,我前面說了,除了美國深度介入的地緣政治沖突,且是以印美元了 ,一般不會促使世界各大央行購買更多黃金——而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黃金價格上漲,都是各大央行推動的。

但俄烏沖突就不一樣,出現老美将美元“武器化”、大力支援烏克蘭的情況,那對央行購買黃金,是有實質性影響的。還有大流行,老美狂印美元。

總之,除非地緣沖突或大危機,隻有真沖擊到美元貨币信用,才有可能觸發其他央行購買黃金,進而導緻黃金價格上漲。一般的地緣沖突、危機,應該不會。

再有就是,也有人認為,根據過往經驗,這波黃金上漲,還可能會有一波回調。比如,2008年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黃金價格出現了階段性暴跌,從1000美元/盎司下降至680美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有人從情緒角度去解釋。但我覺得不是。

我舉個例子。大家看俄羅斯央行2022年黃金購買情況就明白了。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當年受到了老美制裁,一部分外匯存底包括黃金,都被老美當機了。

但你看2022年俄羅斯央行,沒有買入黃金以避險,反而賣出了一部分,這是近18年來首次出現賣出的情況,因為俄羅斯自2006年以來,一直是淨買入黃金。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也簡單,因為2022年俄羅斯确實很難,外彙當機的情況下,必須賣出一部分手裡的黃金以應急。是以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出現黃金賣出、保證資金流動性,進而出現黃金價格回調,是有可能的。

另外2023年,俄羅斯好像還在賣黃金儲備。實際上,黃金儲備不就這個作用嗎?避險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