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批日本專家紮堆來華,表面看為賺錢,實則在中國發展更有前途

作者:墨憶史談

近年來,大陸在改革開放的浪潮引領下,科技、經濟等各方面都相繼取得了重大成就。

這些既奠定了大陸的大國地位,也吸引了很多外國人才來華發展,當中還包括不少日本專家。

日本明明是發達國家,為何還是有大批日本人湧入中國呢?

大批日本專家紮堆來華,表面看為賺錢,實則在中國發展更有前途

本文内信源來自官方媒體(搜狐《大批日本專家湧入中國,表面看為了賺錢,實則在中國發展更有前途》),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外國專家 組團來華

說到來中國發展的日本專家,第一位便是有着“納米機器人之父”稱号的福田敏男。福田敏男創造了全世界第一個納米人,是機器人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然而,日本學術界卻将福田敏男的納米機器人視作異類,導緻福田敏男始終不能享有應有的待遇。

盡管日本的科技發展很先進,但無法得到日本主流學術界的認可,對福田敏男而言仍是很大的打擊。因為缺乏資金支援,他的研究項目受到阻礙,一度瀕臨報廢的風險。正當福田敏男陷入絕望的時候,中國兩院主動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大批日本專家紮堆來華,表面看為賺錢,實則在中國發展更有前途

福田敏男

在中國的幫助下,福田敏男不僅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人工血管,還成為了大陸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而作為回饋,福田敏男不僅出資支援大陸的大學生機器人比賽,還為大陸輸送了大量機器人領域的博士生人才。

和福田敏男有着一樣經曆的,還有被稱為“光催化之父”的藤島昭。1967年,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藤島昭和導師發現了“藤島效應”,自此成為半導體電化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同時,他在納米結構方面也成就頗豐,是東京大學的名譽教授。

大批日本專家紮堆來華,表面看為賺錢,實則在中國發展更有前途

藤島昭

但就是這樣一位備受矚目的科學界翹楚,卻在2021年的時候也選擇來到中國發展,甚至還将自己的研究團隊也搬進了上海理工大學。在那之後,他作為中國工程學院院士一直緻力于大陸化學人才的培養,為大陸提供了很大幫助。

除了福田敏男和藤島昭,其餘的來華日本專家還有準諾獎得主禦子柴克彥、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西門多等等,他們湧入中國後都成為了大陸科研建設的中流砥柱。誠然,這些日本人的加入推動了大陸科技的發展,但疑問仍然存在。那就是,他們為什麼要紮堆來華發展呢?

人才湧進 是好是壞

由于日本和中國在曆史上淵源頗深,是以對于這些日本專家的到來,不少人都是持以警惕态度。日本相較于中國擁有更好的科研水準和經濟條件,日本人不留在本國發展,反倒組團式的來到還處在發展中的中國從事科學研究。這背後的原因,實際上也并不難猜。

首先,日本雖然是發達國家,但由人口密度過大所引發的就業壓力也同樣繁重。“僧多肉少”的道理日本人也懂,普通崗位競争激烈,要求更嚴苛的科研機關更不必說。再加之日大學研人員的福利待遇太差勁,那些日本專家會往中國跑,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批日本專家紮堆來華,表面看為賺錢,實則在中國發展更有前途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廣島協定》簽訂以來,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導緻經濟始終處于倒退狀态。日大學研人員的待遇之是以差,正是因為政府将大部分的錢都投到了養老金上。如今的日本,再也不是那個威風凜凜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

而對比中國,近年來随着大陸大力推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中國的科研發展始終保持着蓬勃朝氣。為鼓勵更多人從事科研,政府不斷出台福利政策,盡全力為科研人員提供最好的機遇和環境。而且對于這些外國人才,大陸也會給予同樣的支援。

大批日本專家紮堆來華,表面看為賺錢,實則在中國發展更有前途

如今的中國已經是有着“基建狂魔”支撐的世界增長最快經濟體之一,無論科研還是人才培養都已比日本領先許多。反觀日本,經濟停滞的問題始終不得解決,它作為亞洲“科技之光”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弱。再加之日本政府不作為,科技人才自然會出現大規模的流失。

總體說來,外國人才的湧進對中國來說是利大于弊的。外國人才可以在中國獲得充足的發展機會,而大陸也能借助他們的力量推動國家實作更長遠的發展。但人才引進也會帶來跨國競争,有些人來華的目的可能并不純粹。故而在這一問題上,大陸應當始終保持審慎的态度。

#文章首發挑戰賽#

參考資料

【1】搜狐《大批日本專家湧入中國,表面看為了賺錢,實則在中國發展更有前途》https://www.sohu.com/a/666086437_12168741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