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艱難的一生》•序跋目錄•1.險葬垃圾凼

作者:鷹眼觀天1234

作者:連傳浩。整理編輯:連忠衛。

前 言

東扯西拉的自言自語,如難啟發别人,也可鞭策自己。

人,難免無艱難,但應該在戰勝艱難中前進。

沒有遇到過艱難的人,恐怕世上難找。

我認為,“萬事如意”是虛幻緻極的海市蜃樓,艱難才是人的奮鬥的一生。嬰兒一出生,為什麼要哭?照道理,痛苦的應該是母親,而嬰兒本身應該是沒什麼痛苦。哭的原因,大概是憑感覺,這個世界上沒有在母體内舒服罷了。看來,人一出生,面臨的就是艱難。

即使條件再好,再富有的家庭,也有艱難。而一般的家庭,貧困的家庭,艱難就更多了。既然艱難不可回避,那隻好去面對它了。

有的人面對艱難,是憑借的客觀條件去戰勝,得了重病,有親人、親戚等,可以用金錢幫他挽救或延續生命;讀書上大學,有良好的教育資源,有車子接送,有專人侍候等等。

有的人面對艱難,是憑自己的主觀努力去拼搏,例如村裡徐焱松老人,八十多歲了,還自己種田、種菜、養雞,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還自己用闆車拖煤賣。他這樣拼搏,既使自己的身體健康,又減輕了子女們的負擔,自己手上還有一筆可觀的結餘,他如此的艱難拼搏,赢得了子孫的孝敬,赢得了他人的尊敬,赢得了自己的愉悅,這不是我剛剛六十歲的人活生生的好榜樣嗎?

困難,就像音符,強者把它奏成凱歌,弱者把他奏成哀曲;困難,就像石頭,強者用它墊腳,弱者被它絆腳;困難,就像大河,強者橫渡而過,弱者望河興歎;困難,就像标點,延伸着強者的奮鬥詩篇;困難,就像大海,強者才能得到海底的珍珠。

害怕困難的人,就像沒有希望的心田,是寸草不生的荒地;害怕困難的人,就像菜中忘了給鹽,淡而無味;害怕困難的人,是雙手插在口袋裡,想攀上高峰;害怕困難的人,總喜歡把彩虹當橋梁;害怕困難的人,總想把藍圖當成廢紙;害怕困難的人,總想用江風來改變江水的流向;害怕困難的人,總是把黎明當成黃昏。

再大的困難,就像再黑的夜一樣,阻擋不住聲音的傳播;再大的風,也吹不滅太陽的光輝。人,并不是一生下來就能戰勝困難,而是在不斷的磨練中形成的。

面世的流傳的文學作品,藝術娴熟,文章精練。我人到老年,寫的自傳,是給自己看的,以防老年變節,筆墨間要講究的隻能是真實自然的了。

做人沒有戰勝艱難困苦的勇氣,就很難有什麼成就。

目 錄

1.險葬垃圾凼

2.桌子腳朝天

3.頭上一個包

4.祖母的眼淚

5.給父親祭飯

6.這伢病苕了

7.莫丢五屜櫃

8.哥倆一生好

9.外婆左右難

10.母親暗自悲

11.祖母來看我

12.十歲沒做成

13.國小就大幹

14.中學放衛星

15.總是談吃的

16.包菜祭祖母

17.讀勞動之書

18.回家務農去

19.勞動中讀書

20.勞動中講書

21.勞動中“吃虧”

22.勞動中拼命

23.二十歲“而立”

24.共省一厘錢

25.同挑千裡擔

26.排演《三世仇》

27.分谷起風波

28.來了巡視組

29.當掏糞“勞工”

30.去漢陽做磚

31.連忠衛出生

32.轉院到兒童

33.開刀到同濟

34.到油廠炒籽

35.去青山磚廠

36.借錢買豬圈

37.分家不分心

38.窮兄結窮弟

39.東西湖扛包

40.勉人與自勉

41.做漢北水利

42.年是容易過

43.連忠方出生

44.往外婆家送

45.向外婆家要

46.新駱駝祥子

47.黃陂篩煤渣

48.幫伯父做屋

49.喂雞喂豬難

50.南瓜鹹菜酒

51.七二年二月

52.一到校就忙

53.大批判開路

54.上山打虎易

55.大學生難教

56.大學生難舍

57.暑假教師會

58.合校起風波

59.反修突擊隊

60.社會大課堂

61.為做屋燒磚

62.幫清浩做屋

63.挖樹蔸賣錢

64.七六年做屋

65.勤工儉學難

66.屋是無底洞

67.窮鬼當老大

68.難念自己經

69.百裡闆車商

70.水裡淘金難

71.擠過獨木橋

72.要結好人緣

73.關愛勝嚴厲

74.窮教師互助

75.向明勝學習

76.金元是好人

77.志強和瑞祥

78.師生家長情

79.上建築工地

80.這也叫學校

81.再才伸了頭

82.面對差生

《艱難的一生》•序跋目錄•1.險葬垃圾凼

說明

年輕人喜歡跟年輕人談,年老人喜歡跟年老人談,可跟自己的兒孫談家庭,談人生,我卻總有點不大習慣。一是都在忙學習,忙生産,忙工作,忙生活。

二是對談的話題受時代影響,各有所見。談得不好,輕則兒孫裝聽,重則引起不快。

于是,我自己跟自己用筆談,大家高興就看,不高興就不看。說錯了的,不會有誰去照着幹,不會造成分文的經濟損失;說對了的,引起共鳴,作點參考,起碼無害。

人的一生,有富有窮。有的人留給子孫的東西很多,但子孫還覺得很少;有的人留給子孫的很少,但子孫覺得很多。人老了,就由一個創造者變成了一個消費者,有些自己還想幹的事情,卻再無能為力了,總愛找理由推卸自己的責任。遺産留多了,

雖覺得自己艱難的一生值得,問心無愧,但又怕由富變奢,出敗家子。遺産留少了,覺得自己白白的艱難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得做,還是心想事未成,拖累子孫受罪,對不起子孫,死不甘心。難怪林則徐說,子勝過父,要錢何用,子不如父,要錢何用。

是以,我用談家常的形式寫自傳體《艱難的一生》,并非是企圖沒錢就留點“精神财富”,在子孫面前指手畫腳,要他們如何如何。隻不過是想讓他們在高興或煩惱的時候,看一下調節心情,去更好地打發光陰。

人活在世上,做死了就是吃穿二字,有的人覺得太不值。于是就有人吸煙、喝酒、賭錢,甚至做更出格的事,這一失了度,就容易葬送人,我不喜歡這樣。

我老了,退休了,玩不住,又來找事做,還有多的時間,怎麼辦?我覺得每天跟自己聊一聊,起碼覺得時間好過一些,這就是我寫自傳的初衷。

《艱難的一生》,是我自己跟自己以談家常的形式,當然還是希望子孫後代都能看到,是以寫作全部用口語化的語言,自說自應,力求讓人看的時候,不花精力去推敲,一看就懂。

我認為,那些德才兼備,有良知而著書立說的人,從内心上還是為了推動社會,推動國家的進步,也讓看了他們的書或文章的人德才兼備,進而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而我沒那麼高的姿态,也沒有著書立說的内外條件。但是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教了三四十年書的國文中學教師,一個愧對子孫的普通家長,寫點東西,不說讓家庭對國對民作多大的貢獻,隻想讓家庭安定、團結、有所發展,不給國家和人民帶來麻煩,就是我艱難的一生中的萬幸了。

——起筆于甲申年農曆五月初六(我 60 歲生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流芳學校三店百花新村的租房内。

2004 年 6 月 23 日晚 連傳浩

《艱難的一生》•序跋目錄•1.險葬垃圾凼

1.險葬垃圾凼

“上海好賺錢,一去三五年,心想回家來,沒有盤纏錢”。這是舊社會跑上海的人的共同說法,我父親也是一去幾年沒回,母親就帶着四歲的我去了上海。

聽母親說,我出生後(1944 年),日本人的飛機炸漢口。是父親用衣兜兜着我,躬着腰,用身子“擋”着橫飛的炸彈,穿過街上橫七豎八的屍體,躲過了鬼子的轟炸,一家人就從漢口跑回到連崗家中的。

父親被那次轟炸後的死裡逃生吓破了膽,就再不願将我母子帶在身邊,為了養家糊口,隻身去了上海。

這次母親帶我去上海(1948 年),是家中窮得無法生活下去,母親就托人帶口信,求人寫信,父親才同意我們去的。

現在回想起來,父親在上海幹什麼,上海的“家”是怎樣的,甚至父親在上海的外貌,都沒有半點印象,而唯一的一件事,我到現在六十歲了,仍記得清清楚楚,那就是我在一個又黑又臭的水凼之中的掙紮。

當時的水凼表面看不到一點水,全是腐爛了的和新鮮的蠶豆殼子,我掉在水凼中,隻有頭和手在蠶豆殼子上面,站在凼邊的人是用長竹竿前面套着繩子把我拉起來的。

凼邊救我的有哪些人,父母是否在其中,我是怎樣被他們拉起來的,我為什麼會掉進臭水凼中,就一概不知了。

聽母親說,父親是到了上海後,得了黃陂同鄉會的人,介紹到上海一資本家的麺粉廠當會計。

父親一輩沒有姐妹,隻有兄弟三人:伯父連延青、父親連青雲、叔父連幼青。

祖父去世很早,在我的記憶中,沒見過祖父;祖母是 1960 年我讀國中二年級時去世的。

父親一輩三兄弟中,可能是我父親讀的書要多一點。聽塆裡老人講,我父親曾幫塆裡打官司跑過衙門,見過場面。

我也親眼見過父親幫塆裡的二毛哥家中寫過春聯,但父親不會種田,也從沒聽見祖母、伯父和塆裡人談父親種田的事;而伯父卻能文能武,除種田外,做圓木、做竹器,一年四季不閑;可叔父就不妙了,文武都不沾,年輕時在下新集住家,我既沒見過三嬸,叔父也無一男半女,後來支邊,叔父将一條命丢在新疆去了。

記事後,我曾問母親,我是怎麼掉進上海的水凼中去的,母親說我父親在廠裡很忙,母親自己在幫人洗衣,我可能是肚子餓了,也可能是好吃,在蠶豆殼中找人家沒有剝幹淨、漏掉了的蠶豆,就那樣生吃。如果發現遲了,沉下去淹死了,上面又是浮滿了蠶豆殼,真不知到哪裡去找伢!

後來,很多兒時的小夥伴都羨慕我到過上海,殊不知我在上海撿垃圾吃,不知我險葬垃圾凼無處找屍。

到現在我還感到奇怪,為什麼惟有此一瞬記得如此清楚,大概是人最怕的是死,死前留下的印象難忘,而這個印象就是:掉下去的危險和拉起來的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