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文化】李長青與哨樓村的故事‖李康雲

作者:方志四川

李長青與哨樓村的故事

李康雲

2024年初春時節,我從樂山冒雨驅車120多公裡,抵達仁壽哨樓村,簡樸而感人的開幕式後,我們很快被帶到了哨樓村村史館。館外冬雨密實、村野更顯寂靜。館内卻早已人頭攢動,興奮而安靜地聽導遊解說。解說員身高1米8以上,方臉、帥帥的,國語雖然不是很标準,但講得頗有激情。我不喜擁堵,等60多名省内作家被那男子的聲音帶到前面,我才安靜浏覽展陳。“前言”簡樸、厚重,果然有故事。大廳正面,赫然出現該村曆代鄉賢雕塑群像,說是湖廣填川600年間村裡出了三百才子、五十進士,群雕十數人,是鄉賢代表,居中領頭的是幾百年前貴為河南官員的李春旺,少見的雕塑人物,栩栩如生,應是出自哪位大師之手。再往側面展牆看去,赫然出現紅色黑體字豎排的《哨樓春秋記》。

該文五百餘字,春秋筆法、小村古風撲面而來,署名,欽齋主人撰。繼續遊覽,忽然得知欽齋主人并不神秘,正是前面那口若懸河的解說員李長青,一身灰色棉布長衫,頗似舊時代複活的藝術家。聽旁人說,他是《哨樓村史館》的館長,更是此館建設設計者、展陳設計者,今天貴客光臨,親自擔任講解。遠遠看去,他鶴立人群,燈光下,好似一束有聲音的光。

【曆史文化】李長青與哨樓村的故事‖李康雲

他一直被人群圍繞,我不便強行插話去了解他。直到午後他都沒能閑下來,返程後,終于設法加了他的微信,是夜,在他朋友圈裡,找到了《哨樓春秋記》原文和文末18條注釋。

文章首句“廉泉讓水之地,文裡武鄉之區。” 借用清代文人給哨樓村的題字,寫活了哨樓村。

第二段“哨樓村,處天府腹地要津,跨二千載文明。漢為武陽郡東,魏屬平井縣地,五代孟文同鄉,宋與狀元共梓,明末敬恭之裡,清初安下之甲,民國北伐重鎮。‘貴平、平井、廣都、陵州’村之古邑也,‘菊塆、曉止、哨樓、長富村’之今名也。”我看除“腹地要津”略顯誇張、“二千載文明”可待考證之外,其餘村史演變叙說簡潔有力。

第三段“賢哉吾哨樓,古陵州名星之淵薮,自來科甲蟬聯,文武并重,忠孝節義,青史流芳。辜氏一族十代聯科,簪纓盛族;李姓一門十舉貢,兩杆三牌坊;張氏曲江貴胄,軍功世家,文釆華章;辜将軍、李副使,蒲主考、王訓導,天子門生,裡闾狀元,明清六百載,崇文重教,秀才三百名,舉貢五十餘。沙場常留英雄身,翰墨屢聞鄉人名,貞女于此美名揚,顯宦過往扶馬頭。”簡要百餘字,村史文明的核心如撬開核桃幽壑,文武精華、珠貝出殼,鄉風民俗、筝韻響遏。短短文字如鑽鹽探頭取出的鹽鹵精華,點點滴滴都是四川村落文明的味道口感。稍加品味點滴,那裡面都藏有湖廣填四川李氏、辜氏等一幹生民600年命運的深海。

第四段“悠哉吾哨樓,僚人穴居,漸有人迹。湖廣填川,辜李張黃,百川流彙于斯土。禦外敵而築哨樓,得名有年。積善之地,物産豐饒,曾經鹽場林立,而今綠水青山,百姓樂業安居。千載興衰,民風依然純樸;世代農桑,黎民猶存忠義。摩崖雕刻,國之重寶,千年風華猶存。欽齋泥塑,蜀中名品,皕載神韻傳承。”此段描述頗有曆史質感,便是李長青為哨樓村展陳的“海貨”了,人脈遷徙繁衍、哨樓禦匪、鄉鄰和睦、鹽風和暢、民生忠義、生态蓬勃,遠超我所了解的四川同類鄉村。不過,“悠哉”若改為“壯哉哨樓村”更得勁兒。

文末寫道:“斯人也,耕讀傳家,文武雙修,代出英傑。斯地也,毓秀鐘靈,糧棉薯果,百裡傳揚。斯文也,上效朝廷,下教黎民,家國倚重。斯武也,保家衛國,北伐增榮,辜氏有聞。哨樓村,天府之名區也!陵州之厚土也!哨樓村,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奕世隆昌!”此段以人、地、文、武、樓,五字六句排比,村風文明得以精緻提煉,盡管作者文末情思宣洩稍盛,不如古代“記”文锵然含蓄,這李長青,已然不簡單。

說到“記”這個文體,源起先秦、盛行于漢,官方、私人以此記人記事、及物言情,文體開始獨立。魏晉南北朝到唐宋,“記”逐漸融入個性、思想張揚,留下《桃花源記》《嶽陽樓記》《醉翁亭記》《遊褒禅山記》等三五百言文體成熟的不朽文字。元明清至近現代、當代,“記”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非虛構寫作中不但沒有被元素分解,反而将作家情懷思想推舉到了叙事美學的極高境界。這或許是人類寫作對抗AI寫作的終極武器。今讀李長青《哨樓村春秋記》文心凜然、詩意盎然,以普通鄉村史傳文明記憶,燭照當今中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偉業鏡像,雖遺憾作者為此着墨不夠凸顯,但已是當代鄉村記憶“記”中翹楚,不再苛求。

及至讀到文末簡介,名号赫然。此前隻知是館長,不曾想他是哨樓村1982年生人。自幼家學笃厚,跟随祖父、父輩習得民間技藝泥塑。青年求學四川美院,後專攻泥塑,成為川派泥塑代表人物、非遺傳承人,雕塑家、民間藝術家稱号都已是國字号。藝成于眉山建立了文化傳播公司,業界成為眉山雕塑協會會長,俯身弓行民間泥塑,擡頭成為眉山市政協委員,同時緻力地方文史研究,閑時啜茶著詩文,待神明澄澈,力著泥塑文化學術論文,登上中國當代雕塑藝術最高論壇。眉山太和鎮、老家哨樓村,他都有居所。他的泥塑精品《掏耳朵》《打圍鼓》《蘇東坡》走出四川、走向全國乃至參加法國大皇宮國際藝術雙年展。同樣是取材民間凡人衆生嬉笑怒罵的傳統技藝,同樣是栩栩如生的泥塑人樣,比起作家馮骥才1100字短文《泥人張》裡技藝卓絕的清末民間藝人張明山來,李長青不僅是家族的寵兒、泥塑藝術的寵兒,更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時代的寵兒。李長青深得七代家傳泥塑絕技、活躍于當代文藝峰頭,甚至五年前敢于探索創新,“泥塑+科技”,利用3D列印技術,創新了當代泥塑的藝術手段、提升了泥塑作品的效率和品質,鄉賢群雕也是出自他的手筆,給民間藝術的發展帶來充滿想象力的詩意啟迪。

【曆史文化】李長青與哨樓村的故事‖李康雲

沒想到,長青還果真是一位詩人,他有舊年詩歌《清明祭》:

我身着古時的衣衫

奔波了萬裡百年

才來到祖先們的墳頭

我通路了民國的親人

通路了清朝的親人

通路了明朝的親人

通路了唐代的親人

我從西蜀

一路湖廣,一路江南,一路隴西

我從盛世

一路太平,一路風雨,一路向北

我從血源的末端

穿越了曆史的迷霧、荊莿、悲歡

才回到血源的始點

我是皇帝、武将、進士、舉人、秀才

在蜿蜒的泥濘路上播下的一粒種子

我曾是大唐的聲音、明朝的奏章、清朝的弓矢、民國的書卷……

詩歌描述了他尋根問祖的虔誠。他真的酷愛地方文史研究,主要緻力于仁壽、四川、西南李氏族譜、傑出人物的搜集整理,這對我有特别的吸引力。43年前,我17歲離開在與哨樓村相距20公裡的白馬村上大學,後來先後在阿壩、樂山兩地大學教書近40年。雖然時常回老家參加清明會,但對仁壽李氏族譜傳承總是語焉不詳,深感對不起列祖列宗。幾年前,我在江油李白紀念館虔誠拜讀刻在高牆上的中華李氏基因流變遷徙圖,對“天下李氏出自隴西”半信半疑。那年夏天,汗水濕透T恤,迷蒙了眼睛,搞不清楚隴西之前的李氏,隻記得有一對母子逃進深山吃李子續命繁衍始姓李的來曆傳說,更弄不明白如今李氏的狀況。

長青的研究給我帶來了終結遺憾的契機。他先是慷慨發來“西南李氏尋根聯宗籌委會”正在編輯完善的《四川各地李氏簡介》文檔,330頁,23萬多字,已查明四川各地李氏824支,半數以上保留了字輩歌謠。他又發來《四川省仁壽縣李氏簡介》,頁碼不多,但記錄了45支李氏,半數以上有族譜字輩歌謠。我飛快尋找仁壽縣彰加鎮、始建鎮、寶飛鎮三鎮交界處白馬村的李氏記載,有李氏,但對應族譜字輩,沒有我“繼開宗祖志、建成永世勳……福壽安康甯”族譜字輩的家支記載。我給長青回信說,“但願将來搞清楚、記錄為仁壽第46支李氏。”

我和長青雖同姓不同支,一番交往,卻倍感親切。不過,如今姓氏整理,隻是為了後代不至于數典忘祖、忘了來路;同在哨樓村一方水土生存,隻是為了平安繁衍生息。長青介紹說,哨樓村3000多人,光是來自湖北麻城孝感的李氏就有1100多後人,同村還有來自廣東、廣西的300多李氏後人。數百年來,與同村的辜氏近千人、張氏、黃氏等家族嫁娶互通、鮮有内鬥、世代友好。是的,一處和睦村莊,便是一座混血的心城,心城凝聚便是鄉村振興的萬世基因。誠如《哨樓春秋記》所記,數百年來,當異鄉變成了諸姓生生不息的故鄉,一旦匪情來襲、哨樓山哨聲即起,他們就會同仇敵忾,諸姓已然一家人;一旦天開清明,國家用人,哨樓村就能挺身而出,全國一家親;一旦鄉村振興、哨聲再起,他們就能夠萬衆一心,盡心勠力、振興家園。

實話說,對李長青的哨樓村,我是羨慕的。仁壽縣35個鎮、25個鄉,527個村,共167萬人,相當于阿壩州13個縣80萬人的兩倍之多。走遍阿壩、甘孜、大小涼山、廣元、巴中、達州等欠發達地區,各地也推出了類似哨樓村這樣的鄉村振興典範村,典範的示範性的确十分強大,但類似我老家白馬村十戶遷離五六戶進縣城務工、買房,即便政府翻耕了土地号召回鄉耕種也不願回鄉的空心村依然不在少數。短短三年多,曾經閉塞欠發達的哨樓村,奇迹般地蛻變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村,關鍵的因素是人,不是人心齊不齊的問題,而是鄉村治理的領頭人集體有無想象力、有無創造力的問題。

哨樓村不是李長青一個人的哨樓村,他隻是文化反哺鄉梓、創造新時代村莊文明的文化使者。哨樓村更是返鄉大學生村支書張國君、副書記張凱等的哨樓村。哨樓村當然更是80多歲拄着拐杖奔赴工地、化解村民疑慮的老村長李述清以及3000多名村民的哨樓村。顯然,這當然也是仁壽人民,甚至是四川人民拿得出手的典範村。幾年前,“一個都不能少”的脫貧攻堅,早已是國際公認為世界減貧治理曆史上的中國奇迹。如今方興未艾的鄉村振興,哨樓村可以稱之為世界減貧治理史上中國奇迹中的“奇迹”。

“奇迹”之是以誕生,正是因為有老當益壯的辜仲江等當世賢德的出謀劃策,有曆代老村長“李述清”們的遒勁支援,有李長青、張國君、張凱等回歸家鄉才俊的想象與創造,更有曆代先賢文明基因、文化自信的傳承影響,以及政府、百姓同心同德的上司與付出才有如今哨樓村村富民強的盛況出現。

人才立體多元關聯、産業立體多元關聯,一方村落土地,才有如此村域文明的蓬勃、壯麗。李長青隻是其中的一員,仍将是哨樓村未來的建設者、創造者以及雕塑者。

敬告:本文已經成都日報授權轉載,未經原發媒體成都日報授權,請勿轉載!

來源:《成都日報》2024年4月16日第8版

文/圖:李康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