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股市場動蕩:淺析新國九條沖擊與投資者保護

作者:行知H

在4月16日這一天,緊随着新國九條政策公布的次日,中國A股市場遭受了劇烈的波動。特别是小市值股票,即市場俗稱的“發票”,遭遇了集體性的大幅下滑,導緻市場情緒普遍轉向極度悲觀。當天,A股指數顯著下跌,其中上漲的股票數量僅有279家,而相較之下,下跌的股票數量達到了驚人的5066家。這種巨大的差距如同一個殘酷的“股市絞肉機”,毫不留情地消磨着投資者的耐心和信心。更為震驚的是,當日跌停的股票數量竟達到746家,這一數字遠超過上漲股票的數量,令市場哀鳴遍野。這樣的市場這樣過度反應,你認為正常嗎?是要逼着妥協嗎?

A股市場動蕩:淺析新國九條沖擊與投資者保護

面對如此劇烈的市場動蕩,ZJH作出回應,他們澄清指出新國九條政策的出台并非旨在打壓所有小市值股票,其核心目的是清理那些被廣泛認為是"垃圾股"的部分股票。然而,從我的角度來看,對于目前的市場波動進行這樣的解釋似乎并不必要。事實上,我認為,目前的市場反應可以被視為一種過渡期的必然現象,這是市場在新的政策環境下進行自我調整和淨化的一個自然過程,隻是過程不正常罷了。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參與者正在重新評估他們的投資組合,剔除那些不符合新規範的股票,同時尋找那些能夠在新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投資機會,也是股票市值回歸的一個過程。是以,目前的動蕩不應被視為市場的崩潰,而應被看作是市場進化的一個重要階段,澄清隻是拉長了這個周期,當然也是保護了中小投資者,最怕的就是澄清過後又是一地雞毛。

A股市場動蕩:淺析新國九條沖擊與投資者保護

這種市場的自我調整和淨化過程也是對投資者的一種考驗。它要求投資者不僅需要關注短期的市場波動,更要具備長遠的視野,識别并抓住那些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機遇。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的專業素養和理性判斷将變得更加重要,這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在波動中保持穩定,更能夠在未來市場競争中占據有利位置。

引發發票市場價值大幅下跌的根本原因,可追溯至近年來在首次公開募股IPO方面的無節制與缺乏規範。市場上新股的過度發行,特别是伴随着品質不一的企業大規模進入資本市場,這一行為無疑等同于埋設了一顆随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目前,這種潛在的危機已經觸發,導緻對早期過度投機性行為的清算浪潮席卷而來。這波清算直接導緻了所謂的“注冊制”改革名存實亡,而市場的運作實際上退回到了一個更加嚴格的、近似于傳統“核準制”的狀态。若把這種現象看作是監管體系的一種倒退,我對此持有一定的肯定态度,然而更應引起我們深思的則是,為何會出現此種“逆流”現象。

深究這一問題的根源,我們可以發現其症結在于金融監管者與行業從業者身上。他們雖然表面上宣揚實施注冊制度,卻實質上利用了該制度的疏漏,以不正當的方式在二級市場中收割中小投資者的财富,大量集資以滿足個人或集團的私利。在中國之前所實行的所謂“注冊制”,并不符合真正意義上的注冊制定義。它僅僅減弱了對新上市公司的事前監管力度,卻沒有同步引入并確定有效的事後監管機制的落實。由于缺乏這樣的監管措施,海量無序的IPO得以擴張,這些企業在市場上肆意榨取資金,最終将整個股市推至崩潰的邊緣。在這一連串事件中,真正受益的是那些操縱市場和資本的金融機構和相關利益集團。

這場由IPO濫發引發的市場危機揭示了現行金融監管體系的漏洞與不足。對于金融監管機構而言,應當深刻反思并加強制度建設,確定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對于行業從業者來說,需要重塑職業操守,遵守法規,維護投資者權益和市場公正。隻有通過全面的系統性治理,強化後置監管,才能恢複市場的穩定,保護中小投資者,防止未來類似情況的發生。

類似的還有中國的商品住房預售制度,其源自于香港,然而在實施層面上,中國大陸與香港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在香港,該制度的執行相對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其嚴格的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措施。

A股市場動蕩:淺析新國九條沖擊與投資者保護

具體而言,香港的開發商在申請商品住房預售時,必須證明他們擁有充足的資金來確定項目的順利完成。此外,通過建立信托專戶,有效地隔離了破産風險,進而保障了預售款的安全。這一機制為購房者提供了一層保護,確定他們的資金不會被不當使用,并用于項目建設。在财務方面,香港購房者簽訂購房合約時支付等同樓價5%的訂金(如有特别條款則額外支付),定金鎖定在開發企業律師事務所的信托賬戶,直到項目完工确認傳遞後,開發企業才會收到款項。購房者在房屋完成建設并正式傳遞前才申請按揭貸款。在整個建設過程中,第三方機構負責進行項目鑒定,并且接受購房者的監督,這進一步增加了透明度和信任度。

相比之下,中國内地的商品住房預售制度要求開發商在獲得預售許可之前,隻需投入工程費用的25%。這一較低的資金門檻使得開發商在沒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也能開始預售,增加了項目無法完成的風險。更為關鍵的是,内地缺乏有效的信托專戶隔離機制,即便存在專戶,預售款項也可能被開發商挪用,用于其他目的,這嚴重威脅了預售款的安全性。在支付結構上,内地購房者往往需要支付全額購房款,而不是像香港那樣分階段支付。此外,由于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第三方獨立鑒定機構的參與,房企在交易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了購房者權益的忽視。

A股市場動蕩:淺析新國九條沖擊與投資者保護

香港的商品住房預售制度通過嚴格的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以及透明的建設監管機制,有效地保障了購房者的權益。而在内地,由于資金管理不嚴、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以及監管不足,商品住房預售制度的問題變得尤為突出,這不僅影響了房地産市場的穩定,也對購房者的權益構成了威脅。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内地有必要借鑒香港的成功經驗,加強資金和風險管理,提高透明度,以更好地保護購房者的權益。

在分析中國近年來金融市場和房地産市場中出現的一些現象時,特别是關注到和A股市場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共同的症結所在:金融利益集團與地産利益集團在引入并實踐西方先進制度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選擇性學習的傾向。

這種選擇性學習并非出于一種全面和客觀的改革視角,而是出于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具體來說,當遇到能夠迅速推動資本市場擴容和促進房地産市場繁榮的政策工具時,例如大量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和實施寬松的預售制度,這些集團不僅積極采納,而且力圖推廣。然而,當面臨那些可能限制其自由度、增加監管負擔、或限制其利潤空間的政策措施,如嚴格的後置監管機制和對預售制度有效的監控,他們則表現出回避甚至抗拒的态度,有意無意地忽略這些制度的實施。

此種行為模式在實際操作中造成了嚴重後果。一方面, 由于缺乏足夠的監督和限制,利益集團在資本市場和房地産市場上的行為往往過于激進,導緻資源被不均衡地配置,風險積累,進而引發了包括爛尾樓在内的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普通群眾,尤其是那些夢想着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的購房者和希望投資于股市以擷取收益的投資者,他們往往成為這些不穩定因素的最終受害者。

在這場遊戲中,普通購房者和投資者成了所謂的“韭菜”,他們在金融市場和房地産市場的劇烈波動中,一次又一次地面臨着資産縮水甚至化為泡沫的風險。他們的遭遇讓人同情,因為他們大多是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投資回報的合理期待,但結果卻往往是損失慘重。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兩個重要的群體,即購房者和股民,面臨着顯著的财務風險。這種風險源于一種制度設計,該設計似乎偏向于特定的利益集團,導緻這些群體遭受了刻意的經濟利益損害。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現象并非個别事件,而是普遍地出現在多個行業和領域中,表明存在一個廣泛而深入的問題。

在大陸的經濟結構中,勞動者是社會的主體,是以,按照理論,收入配置設定機制應該更加傾向于勞動所得,而非資本利得。然而,現實情況卻與理想相去甚遠。大陸尚未建立資本利得稅、房産稅等針對非勞動所得的稅收機制,甚至對于移民離境時可能産生的稅收也沒有相應的規定,這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以美國為例,該國建立了全面的資本利得稅、房産稅和移民離境稅等稅種,有效地調節了不同類型收入之間的平衡,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資本過度集中的趨勢。這些稅收機制不僅反映了對勞動人民權益的尊重,也展現了對社會資源合理配置設定的追求。

面對這樣的國際實踐,人們不禁産生疑問:為何大陸不能借鑒美國的先進經驗,引入這些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經濟均衡發展的制度呢?這一質疑指向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即大陸制度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問題。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從制度設計入手,進行根本性的改革。這包括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旨在保護勞動者利益、抑制資本過度集中、并促進社會經濟平衡發展的政策措施。例如,可以考慮引入資本利得稅和房産稅,以此來調節收入配置設定,減少資本與勞動之間的不平等現象。

還需要建立一個全面的社會安全網,確定在經濟轉型期間,所有社會成員,特别是那些處于弱勢地位的人群,能夠得到足夠的保障和支援。這包括提供充足的醫療保障、教育機會、就業機會以及退休保障等。

A股市場動蕩:淺析新國九條沖擊與投資者保護

在實施這些改革的同時,必須確定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衆參與度。這不僅能夠提高政策的接受度和實施效果,還能夠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公平感。

面對目前存在的制度設計問題,大陸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以確定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維護廣大勞動者的根本利益,實作社會的長期穩定和繁榮。通過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大陸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實施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是大陸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當代社會,張三的故事是對個人奮鬥的典型描繪。作為一名來自普通家庭的精英,張三通過不懈的努力,包括在學業上的勤奮和職業選擇上的智慧,成功跻身于頂尖高等教育機構,并最終在一家知名企業中獲得了高管職位。這一職位為他帶來了每年200萬元的高薪,然而,由于現行稅收政策的架構,他的勞動所得在扣除個人所得稅後,僅能實際收入約130萬元,其面臨的稅負高達70萬元。

相比之下,李四的情況則大相徑庭。作為一名擁有多套房産的房東,他通過出租這些資産,輕松實作了每年200萬元的收入。在目前的稅收體系下,他所承擔的稅負極低,僅為收益的5%,即10萬元,甚至有可能通過合法或巧妙的手段進一步減少稅務負擔。這一系列對比,凸顯了大陸稅收制度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特别是對勞動收入相對較高的稅率,形成了對資本收益的相對優惠。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的監管部門正在積極介入,以期糾正這種不平衡,并推動資本市場向更健康、更公平的方向發展。盡管在這一過程中,市場可能會經曆一些短期的痛苦,例如“5000多家待漲,746跌停”的現象,但這些被視為過渡性的困難,是朝着更為穩健市場環境所必須的步驟。

在新的政策導向下,鼓勵上市公司提高分紅比例已成為監管層的一項重要政策。這一變化預計将促使分紅成為推動股市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動力。為了進一步激勵長期投資,A股紅利稅已經實行了階梯式征稅模式,根據持股期限的不同,投資者将面臨不同的稅率。具體來說,持股1個月内的分紅需要繳納20%的稅款,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款為10%,而持股超過1年則可以享受免稅的優惠政策。這些措施旨在優化資本市場結構,鼓勵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進而促進市場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針對大陸金融市場與房地産市場目前所面臨的衆多問題,可以觀察到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即在引進新制度的過程中,某些利益集團往往采取有選擇性的學習态度,并可能系統性地利用制度漏洞,對普通群眾進行剝削。這不僅反映在制度的設計與制定上,也展現在執行與監管層面。是以,要確定市場的公平性與正義,保護廣大投資者與消費者的權益,亟需進行深入的改革與反思,建構起一套既科學又有效的市場監管體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