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光新:現實主義者基辛格與日本的淵源

作者:古籍

基辛格與日本的淵源頗深。學生時代的基辛格就曾出席由美日兩國學生組成的國際論壇,對美日同盟關系發展和東亞地區安全等展現出濃厚興趣。此外,在美日關系的确立和發展方面基辛格也發揮過不少作用,最知名的便是圍繞戰後日本獨立後依然被美國占領的沖繩的回歸問題。

一、沖繩回歸

一般說來,自1879年日本政府改琉球為沖繩并設沖繩縣,即所謂“琉球處分”,此後沖繩便正式成為日本的領土。1945年,太平洋戰争進入尾期,美軍攻入沖繩,日本本土的第一戰也是最後一戰的沖繩戰役開打。在沖繩展開的這場島嶼争奪戰戰事異常膠着,持續了近3個月,雙方死傷衆多,戰況異常慘烈。沖繩戰役的艱難程度堅定了美國對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彈進而逼迫日本政府投降的決心。日本戰敗投降後,美軍直接占領了沖繩。戰後的1951年,美英等國與日本締結了《舊金山媾和條約》,其中規定,日本擁有沖繩主權,但由美國行使行政權。

沖繩地理位置優越,占據東亞海上交通要沖,軍事價值非常突出。美國在沖繩大興土木,将沖繩建設成為其在亞洲最大規模的軍事基地,沖繩也成為美國立足遠東的“太平洋基石”。但美國在沖繩的野蠻施政、沖繩的“基地化”引發沖繩民怨沸騰,日本民間要求美國返還沖繩的聲音日益強烈。美日兩國圍繞“沖繩回歸”進行談判時,基辛格是代表美國的重要人物。得知基辛格去世的消息後,日本政府公開表示,“在向日本返還沖繩(行政權)方面,基辛格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張光新:現實主義者基辛格與日本的淵源

圖1:沖繩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

二、美日“核密約”

不僅包括沖繩行政權的問題,基辛格與代表日本的密使若泉敬二人事先還就核武器問題進行了談判,經過一番讨價還價後,制作了一份有關美軍核武器的密約草案。1969年11月,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通路美國,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了會談,兩位首腦秘密簽署并交換了這份已經事先達成的“核密約”。“核密約”規定,在緊急情況下,日本允許美國向沖繩運進和在沖繩中轉核武器。之是以稱之為“核密約”,是因為早在1967年12月佐藤榮作在國會的演說中就正式提出了日本關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無核三原則,即不制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核密約”的内容明顯與無核三原則相抵觸。佐藤榮作甚至因提出無核三原則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成為迄今為止唯一獲得該獎的日本首相。是以,這一“核密約”一直作為最高機密不為外界所知。“核密約”達成後的1972年,沖繩的行政權被正式返還給日本。

張光新:現實主義者基辛格與日本的淵源

圖2:佐藤榮作與尼克松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為調查日美兩國間過去秘密達成的約定,2009年11月,新上台執政的民主黨政府針對長期“一黨優位”的自民黨專門設立了第三方有識之士委員會進行核查,東京大學教授北岡伸一任委員長。2010年3月,該委員會向外務大臣送出了一份調查報告證明,日美間确實存在包括《美核艦艇停靠、經過日本港口密約》等在内的三份密約。

對于“核密約”是否是沖繩返還成立的必要條件,學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美國出于冷戰對蘇鬥争的需要,必須要在日本部署核武器,沖繩是最好的選擇,是以必然以核武器為要挾不然不會将沖繩返還日本。也有人認為,鑒于當時的中國已經擁有原子彈和氫彈,擔心中國使用核武器“報複”的日本政府歡迎美國提供核保護傘,但當時民間反對核武器是主流意見,不得不如此操作。

琉球大學名譽教授我部政明認為,“密約并非沖繩返還的先決條件。美方參與談判的基辛格特别強調軍事力量對于地區穩定和避免戰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即使将沖繩的行政權返還日本後,也必須確定美軍能夠自由使用沖繩的基地。至于美軍基地這一存在是否會影響到沖繩人民的生活,是否會給日本帶來犧牲,他并不關心”。關于日本的核武問題,基辛格一貫的立場是:如果美軍從駐日基地全部撤出,那麼日本大機率會擁有核武器。是以,即使是為了消除日本軍國主義死灰複燃的可能性美國也一定不會放棄駐日基地和将核武器運進日本的權力。

三、岸田文雄的“無核世界”與基辛格

退出政壇後的基辛格也曾多次訪日,包括出席由日本、美國、歐洲各國民間人士組成的政策咨詢機構“日美歐委員會”的會議,對日本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建議。基辛格還曾向日本提供過幫助以協助處理外交難題。基辛格最近一次通路日本是在去年的2022年10月,他與首相岸田文雄進行了會談,就日美關系、中日關系等交換了意見。

基辛格晚年大力倡導全世界應該廢除核武器,這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産生了共鳴,因為他的政治理念之一便是實作“無核世界”。在得知基辛格去世後,岸田文雄立即向其夫人南希表示了吊唁之意。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在戰争中遭受原子彈爆炸的國家,岸田文雄的老家就在廣島,當年兩個被美國轟炸的城市之一。在今年8月6日舉辦的廣島核爆紀念日活動上,岸田文雄發表了講話。他先是悼念了遇難者,突出了78年前廣島遭受核爆的悲劇性,強調核武器帶來的災難永遠不能重演,之後重申日本将繼續恪守“無核三原則”并緻力于實作“無核世界”。當然,他對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美國隻字未提,卻借題發揮,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稱世界正面臨“俄羅斯帶來的核威脅”。

張光新:現實主義者基辛格與日本的淵源

圖3:廣島核爆紀念日活動

此外,當年基辛格秘密訪華,美國主動接近中國、終止對華的“封鎖”政策,并沒有跟當時的“盟友”日本提前打招呼,美方僅在公開宣布尼克松即将訪華這一消息的前30分鐘才通知日方。這讓一直視對美外交為“外交基軸”的日本非常 “受傷”,當時的日本輿論甚至稱美國“背信棄義”。“尼克松沖擊”直接導緻了當時堅定的親美反華政治家、首相佐藤榮作手忙腳亂,進退失據,内閣倒台。這也被當做是日本外交的一大教訓,随後上台執政的首相田中角榮決定趕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實作邦交正常化。

在沒有得到美國同意的情況下,日本擅自大幅改變對華政策的動向讓基辛格強烈擔心和不滿。基辛格專程在中日實作邦交正常化之前來到日本,與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進行會談,聽取日本與中國恢複邦交的具體計劃。達成初步共識後,田中角榮便親自飛往夏威夷與尼克松總統進行了首腦會談。

由此可以發現,即使是遭遇了美國在對華政策上大轉向的“越頂外交”,日本依然得在得到美國的首肯之後才能與中國恢複邦交。從這個角度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實作也有基辛格的一份功勞。

結語

作為“國際政治中的巨人”,基辛格上司了美國近半個世紀的外交政策,對維護美國國家利益功績巨大。針對“輕視同盟國日本”的指責,後來基辛格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做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回應。他表示,“從習慣上說日本不能保守住秘密。是以就這麼做了。佐藤榮作首相是美國值得信賴的朋友,我本無意讓緻力于美日友好的人為難。如果在對外公布消息的前幾個小時通知日方的話,應該是合乎禮儀的做法”。基辛格的這番表态展現出他作為一個堅定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現實主義者的精神世界,難怪他被日本媒體評價為“外交の巨人”的同時,也說他是“冷徹な國際政治の観點から”以及“忍者外交”。現實主義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制定主要理論依據。為了護持全球霸權、保持唯一的超級大國地位,為了自身國家利益的實作,犧牲一下同盟關系和盟友利益對于美國來說不是什麼奇怪和困難的事情。

作者:張光新,浙江工商大學東亞研究院特聘副教授

繼續閱讀